四川西充:全鏈條穩糧增收 守牢糧食安全底線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1-03 13:10:04 編輯:楊仁昌 點擊:

四川西充:全鏈條穩糧增收守牢糧食安全底線
西充縣常林鎮錦屏山村打造的“魚米之鄉”(資料圖)。李同周 攝

近年來,西充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打造成片連線的高産高效糧油示範區,深挖土地潛力,不斷提高科技水準,帶動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全面提升,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全力建設“生態田園·有機西充”。

聚焦糧油 擴大農業基地面積

近日,在西充縣東太鄉金龍山村,映入人們眼簾的是一條條新建的生産便道和排水溝渠;田野、村落連成一片……高標準農田建設讓農田、村莊變成靚麗風景。

在金龍山村,只見數名工人正在渠道邊壘砌石塊……“這裡的渠道襯砌完工後,這個項目建設就結束了。”西充縣農業農村局農建股股長朱俊林介紹,金龍山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投資480萬元,涵蓋560畝農田整治,3.1公里生産便道和5.7千米渠道修建,8口蓄水池建設。

“經過整治後,糧田化零為整,升級為‘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産穩産良田。”朱俊林介紹,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了節水節肥、高産穩産、高效利用的目的。

據了解,西充縣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産業發展“頭道工序”,累計投資9.9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49.63萬畝,提升糧食生産能力560萬公斤,農田排灌能力達85%,農機作業能力達75%,田間道路通達率達90%以上,耕地品質等級得到提升。

“西充縣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産業園區佈局相結合。”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趙建平介紹,按照“産業園區佈局到哪、高標準農田配套建設到哪”的原則,高標準農田建設服務於糧食安全生産示範帶、有機農業第一縣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重點項目,服務於鞏固脫貧成果。該縣97個脫貧奔康産業園全部實施了高標農田建設。

“高標準農田建設,擴大了農業基地面積。”趙建平介紹,2022年,該縣新增種植糧油麵積5萬畝以上。

截至目前,該縣建成現代農業基地35萬畝、園區28個,其中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省級星級園區1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2021年,該縣糧食生産總面積86.03萬畝、産量32.38萬噸,較2020年分別增加4.78%、3.41%。

深挖潛力 提高土地利用率

10月18日上午,在西充縣鳳鳴鎮雙龍橋村秋洋芋種植基地,新發的洋芋葉碧綠鮮嫩,數十名村民在除草。

為搶抓農時,該縣以種植秋洋芋為主,因地制宜大抓晚秋生産。

“雙龍橋村秋洋芋種植基地面積300余畝,採取村集體統一種植、統一管護的模式進行種植,預計可收穫秋洋芋500噸。”西充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股副股長張海平介紹,今年,該縣種植秋洋芋2.6萬畝,預計可收穫秋洋芋4萬噸。

“土地要等到11月左右才開始下種小麥或油菜,我們利用這個時間因地制宜搶種一季秋洋芋,確保實現全年增産增收目標。”張海平説。

搶種洋芋是充分利用時間實現穩糧增收,而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則是充分利用空間來實現穩糧增收。

據介紹,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即:一行玉米、兩行大豆或者兩行玉米、二至六行大豆的種植方式。西充縣關文鎮長路埡村産業基地業主黃濤介紹,採取帶狀種植模式後,在不影響玉米畝産量的基礎上,增産60%的大豆畝産量,實現了一季多收、一地多用,糧食增産、群眾和企業增收。

據了解,2022年,西充縣發展玉米大豆帶狀種植1.53萬畝,增收大豆168.3萬公斤。在該縣,深挖土地潛力實現糧食增産的舉措還有很多。“一田兩用、一水雙收”的“魚米之鄉”項目也是典型案例之一。

在西充縣常林鎮金祠寺村,分散的小田經整治後,變成了大田,起伏的坡地變成了平地,田間地頭多了一條條産業路、灌溉渠。在水田四週的水渠裏,依稀可見魚兒游動。

“以前這些田只能種水稻,經過稻魚基地建設項目改造後,田中間種水稻,田邊挖溝養魚。養魚後,水稻的品質和産量得到提升,每畝還能産魚150公斤左右。”業主羅浩説,在稻田裏,魚為水稻除草、除蟲、耘田、松土,水稻則為魚提供庇護場所、飼料,這種生態迴圈種養殖大大減少了對化肥農藥的依賴,增加了生物多樣性,維護農田的生態平衡,實現了“一田兩用、一水雙收、糧漁雙贏”的目的。

“今年,2.4萬畝‘魚米之鄉’基地增産優質水稻約2200噸、魚約3000噸。”趙建平介紹。

科技賦能 增加農機使用率

走進位於西充縣青獅鎮楊柳埡村的四川豐森農業科技公司勇飛“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在智慧管理服務平臺的大螢幕上,人們能看見一隻“小蜜蜂”不停地劃著綠圈兒。

“‘小蜜蜂’是正在進行旋耕作業的農業機具。”該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凡納入平臺管理的大型農機,都安裝有北斗導航智慧終端,工作和停放的軌跡,大螢幕上一清二楚。

為提高種植效益,破解農業生産成本高的難題,該公司建設了“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實現農業生産全程機械化。

“目前,全縣共有39家農機專合社、1萬餘臺農機具、500余名農機手資訊,以及24家農機維修、配件銷售網點全部進入平臺。”西充縣農業農村局農機化推廣站站長李鵬飛介紹,為了提高農機的使用效益,該縣建設了智慧農機服務中心,把全縣農機納入智慧化管理,可實現農機手、專合社、經營業主更加方便快捷地對接。

“智慧農機服務中心的任務就是牽線搭橋。”李鵬飛介紹,通過農機智慧服務手機APP,實現“找農機、找農活、找農機手”網路化、一站式無縫對接。

據了解,西充縣建成智慧農機+綜合農事服務綜合體,拓展農業託管、農資配送和農機維修“三大”業務,開展産前、産中、産後全鏈服務項目。

“積極扶持發展農機專合社,大力開展農資、育苗、機耕、機播、機種、機收等各類培訓。”李鵬飛介紹,該縣構建各類社會化專業服務隊伍,全力構建“主體多元、市場運作、競爭有序、服務優良”的農業生産社會化體系,打造集産前、産中、産後全鏈條的服務園區。

2021年,該縣培訓農機手858名,完成機耕作業96.9萬畝,機播36.99萬畝,機收49.78萬畝,機械植保25.05萬畝次,機械脫粒20.37萬噸,該縣農機化綜合水準達到67.08%。(趙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