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縣法院:“縫紉法官”的三種針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8-17 07:07:07 編輯:楊仁昌 點擊:

縫合衣物,要先掌握針法。簡單的布塊拼接,“平針縫”即可;若想看不到線頭,便得用“藏針縫”;對裂開的走線,“回針縫”才能修補牢固。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法院義興法庭庭長屈培先,是同事們口中的“縫紉法官”。紮根農村法庭八年來,屈培先修補各種出現了裂痕、破洞的關係問題,平針顧盼,藏針撫憾,回針定椽。每一份期盼、每一個遺憾、每一根“椽柱”,是屈培先從書記員、法官助理、員額法官到庭長的足跡,更是刻在屈培先生命中的圖案。

平針縫

為他們不捨丟掉的一切

要説縫補之術,與辦案之道,實則殊途同歸。單純的關係修復就如同平針的整齊堆砌,從量變到質變,春風化雨。

“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我最喜歡的這件襯衫,被同學撕了個口子,快回來幫我補補吧!”剛走出法庭,就接到女兒焦急催促的電話。

西充縣法院義興法庭庭長屈培先:“縫紉法官”的三種針法

十年之前,女兒剛讀幼兒園大班,跑步扯壞了裙子邊角。回家換了衣服,哄了半天,也還是鬧著要穿,捨不得丟掉這件碎花裙。屈培先只得找出存放已久的縫紉機,加塊布貼,以“平針”為女兒縫好線頭,湊合穿到換季女兒長個兒。

從那次事以後,女兒眼裏的屈培先成為了擁有“魔法技能”的爸爸。十年來,女兒一句句“最喜歡”的撒嬌,屈培先便開啟了“縫補生涯”。遇上女兒心愛的裙子,屈培先還會縫上蝴蝶結、愛心的樣式,成了一名業餘的裁縫。

同事知道後,常常笑稱屈培先為“縫紉法官”。

要説縫補之術,與辦案之道,實則殊途同歸。單純的關係修復就如同平針的整齊堆砌,從量變到質變,春風化雨。

去年,義興法庭受理了一起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的案件。查閱該案後,屈培先發現原告謝某和被告趙某均只是皮外傷,訴訟請求中的醫藥費也不過百餘元。

屈培先好奇,雙方為什麼一點小糾紛後就鬧至法庭呢?

在走訪中得知,原來謝某和趙某不僅是鄰居,還是親屬,兩家人的關係一直都很好。但二人都是倔脾氣,因為謝某想給庭院做圈圍欄,而這個院子又是兩家人共用的,趙某不支援做圍欄,便出面阻止,雙方因言辭過激而發生糾紛。

屈培先發現雙方當事人的這場官司其實並非意在索賠,而只是想爭個“贏理”。

於是,屈培先在兩家人院壩搭起凳子,邀請他們面對面溝通。

西充縣法院義興法庭庭長屈培先:“縫紉法官”的三種針法

“是,我就是不服氣才起訴的,那件事後他一句道歉都沒有,也再沒和我説過話,我是心頭不舒服。”幾經勸導後,謝某坦言。而趙某聽到謝某的這番話,也意識到自己在處理這件事上確實有些不理智,便笑著主動走到趙某前,“這件事就讓它過去吧,以後我們還是好弟兄。”説著,拿出一支煙遞給謝某。

最終,這起案子以原告撤訴的形式結案。

藏針縫

為他們不想留下的痕跡

布藝製作中,有一種巧妙的針法,叫藏針縫,顧名思義,就是把線跡完美隱藏,讓人看不出痕跡,這是裁縫的必備技能。而溶解矛盾的痕跡,驅散群眾心中陰霾,也是法官的必備技能。

5月初,在一件變更撫養權糾紛案件中,離婚幾年、均已再婚的牛某(男)與李某(女),為十歲兒子的撫養權,爭論不休。

離婚時,李某沒有經濟來源,雙方協商由父親牛某撫養。牛某撫養兒子一年後,隨著李某經濟條件的改善,李某時常看望兒子,在點滴相處中,母子親情愈發濃厚。

“媽媽,我還是更喜歡和你在一起,輕鬆些......”在一次相處中,兒子告訴李某,父親對他極其嚴格,而繼母對他很冷漠,自己在父親身邊過得並不開心。

急切想要彌補母愛的李某,聽到這段話後,決定爭取孩子的撫養權。就這樣,這起撫養權糾紛到了法院。開庭時,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在父母親面前難以抉擇,雙方均不願調解。

屈培先想,無論此案如何判決,最終的目標是利於未成年成長。於是,屈培先聯繫孩子的班主任,組成“療愈團隊”,整闔家庭、學校及法庭掌握的資訊,以便對症下藥。

對牛某,引導其思考是否因忙於工地、疏于照顧孩子;對李某,化解前幾年母愛空缺的愧疚之心,消除劍拔弩張的關係;對孩子,在老師的陪伴下,屈培先慢慢引導他平復心情,傾聽內心所願,進行心理輔導。在屈培先數次詢問、回訪後,雙方表示願意共同傾注關愛,由母親撫養,父親支付撫養費、享有探視權。

結案後的一學期,屈培先每月與老師聯繫,確認孩子成績穩中有進,懸著的心也慢慢落下來。

對於老百姓來説,再大的矛盾也不想留下爭吵的凜冽,不想留下破裂的寒霜,更不想留下遺憾的印記。一針藏一線,悲傷不再見,這是法官的職責。

回針縫

為他們搖搖欲墜的裂縫

“回針縫”是類似于機縫而且最牢固的一種手縫方法,對裂開的走線,“回針縫”才能修補牢固。

在農村法庭,離婚時有爭奪撫養權的父母,也有不願撫養小孩的父母。

分居多年要離婚的吳某(男)與何某(女),都不願撫養年僅九歲的小吳,孩子的爺爺奶奶年事已高,也無力撫養。

“我兩年沒有見過媽媽了,過年見了爸爸一面,一直是和奶奶生活的。”在學校訪問孩子時,小吳告訴屈培先。

“如果父母不在一起了,你想跟著誰生活呢?”屈培先問道。

“隨便……”小吳語氣平靜又冷淡,但屈培先的心,暫態被刺了一下,也哽咽了,又與他聊起了奶奶、聊到了學習,在擁抱告別後,屈培先走出了學校。

長期分居、情感淡薄是不少農村務工夫妻的現狀。探索“家風與親戚感召”的親情彌合法,是化解此類難題的突破口,一針針來回縫補,暢通心與心溝通的橋梁,即使有過裂縫,也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在庭審中,屈培先增加情感修復環節,開展雙向心理疏導,讓當事人回憶往事,促進親情角色歸位。

在調解時,屈培先邀請學校的老師、熟悉家庭情況的村幹部,輪流合力勸解,讓雙方常回家看看孩子。但幾番努力後,何某仍態度堅決,執意離婚,問及原因,卻閉口不談。

為最大限度找出“心病”,在走訪何某的父母后得知,原來何某外出打工,一直未向家中寄錢,又與公婆疏于聯繫,婆家對其多有不滿,何某這才執意離婚。

“何某不顧家,對娃兒不管不問......”初與張老太電話溝通,她激動且強硬,屈培先趕緊登門走訪,疏導情緒,勸她為兒孫考慮,歷時三個小時,老人才同意與何某聊聊。

隨後,屈培先再次組織雙方親戚勸解見證,在大家的回憶中,往日生活中的溫暖場景也慢慢浮現,屈培先認真打起親情牌,何某終於答應回歸家庭。

臨走時,小吳拉著爸爸媽媽的手跟屈培先告別,那是屈培先第一次見到小吳笑,夕陽的余輝灑在他的臉頰上,如此耀眼,願這束光能一直溫暖他的成長。

回針縫補親情,化解情感堅冰,做法官,更得溫潤耐心,縫合裂縫。以法為針、以情為線,這就是“縫紉法官”,縫闔家長裏短的親情,縫合當事群眾心中的裂縫,為鄉村振興守護好稚嫩的“樹苗”、待放的“花蕾”。(劉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