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縣法院推出“扁擔法庭那些事兒”欄目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6-27 12:48:48 編輯:楊仁昌 點擊:
儀隴縣法院以“為群眾辦實事示範法院”創建活動為契機,學習和發揚朱德同志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風範,深入推進“一庭一品”建設,著力打造“對黨忠誠、公平正義、便民服務”的“扁擔法庭”。為此,儀隴縣法院特推出“扁擔法庭那些事兒”欄目,走近“扁擔法庭”幹警的工作和生活中。

本期講述“扁擔法庭”之金城人民法庭法官張颺颺的故事。

2022年2月,組織安排張颺颺到金城人民法庭工作。金城鎮作為儀隴縣的老縣城,轄區面積大,常住人口多、人員結構複雜,到法庭打官司的當事人受教育程度、職業背景、利益訴求各不相同,訴訟能力千差萬別。

在案件辦理中,張颺颺不僅要“坐堂問案”,也要“出堂辦案”,最大限度查清案件事實,化解矛盾糾紛。“多想一點、多走一步、多做一些”,就成為張颺颺做好法庭工作的秘籍。

儀隴縣法院推出“扁擔法庭那些事兒”欄目

從“針鋒相對”到“握手言和”

剛到法庭不久,張颺颺便接到一起“讓人頭疼”的案子。

這是一起相鄰關係糾紛案件,原被告房屋毗鄰而建,過去關係和睦,原告張某一家可自由通行于被告王某家院壩。

隨著二人的關係惡化,王某在自家院壩修建了圍墻,在兩家房屋中間的巷道搭建鋁合金頂棚,在屋後搭建了水泥柱子、修建了水池。

“這圍墻一修,就影響了我正常通行,鋁合金頂棚影響了我房屋的採光,水泥柱子、水池更是堵塞了屋後的排水,這房子我無法住了!”一天,張某來到金城法庭,怒氣沖衝地向張颺颺數落著王某的種種不是。

原來,早在來法院之前,村委會、鎮綜治中心多次組織二人進行調解,但雙方積怨已久,調解未果。張某便訴至法院,要求被告拆除院壩圍墻以便通行、拆除頂棚以便採光、拆除水泥柱子、水池和疏通排水管以便排水,並由王某承擔所有費用。

“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加之生活中的小摩擦,雙方鬧得不可開交。張颺颺深知,必須儘快結案,否則雙方矛盾會越來越深,鄰里關係就越來越難以修復。

為查清案件事實,張颺颺帶著合議庭成員和助理一次又一次去現場勘查,同時給雙方做調解工作。

經走訪調查,案情基本明瞭,可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張颺颺面前:判決讓被告排除妨礙容易,可真正化解雙方的矛盾、讓破裂的鄰里關係恢復如初卻並不容易。

獨木難成林。張颺颺開始一遍一遍找村幹部,詳細反映兩家人的實際情況和困難,並同村幹部一起向鎮上反映情況,希望與村、鎮一起合力解決問題,化解矛盾。

一次次走訪調解,一次次推心置腹,終於讓雙方心中的堅冰漸漸融化。

“法官你放心,我明天就按判決書把該拆的拆了,該換的換了。”送達判決書的當天,在釋法明理後,雙方均表示心服口服。在張颺颺的提議下,兩家人握手言和。

儀隴縣法院推出“扁擔法庭那些事兒”欄目

多想一點、多走一步、多做一些

隨著辦理的案件增多,張颺颺發現,很多矛盾糾紛之所以發生、之所以難以解決,群眾法治意識淡薄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不少群眾還停留在“誰聲音大誰有理”“誰吵架厲害誰有理”的思維中。

對於群眾來説,刻板的法條難以理解,只有結合鮮活的案例,以案釋法,用貼近群眾的語言才能真正讓法律走近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裏。

在遇到婚姻家庭糾紛、贍養關係糾紛、相鄰關係糾紛、簡單的債務糾紛、宅基地糾紛等權利義務關係簡單,案件事實明確的民商事案件時,只要條件允許,張颺颺都會開展巡迴審判,並借此機會開展普法宣講活動。

同時,張颺颺通過把法庭辦理的案件梳理歸納,找出有共性有警示作用的案件,每次下村辦案,都會在村委會或者有群眾的地方停留,用拉家常的方式宣傳一些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從法律角度為他們解決問題,了解當地的矛盾糾紛情況和村民的法律需求,以便使普法工作更有針對性。

“法官,我有個急事想請教一下。”一次張颺颺到日興鎮黎明村辦案時,張某某急急忙忙找到張颺颺。

原來,張某某家種植柑橘,前段時間有水果商收購了他家柑橘,卻至今未支付貨款,張某某多次討要未果,正在一籌莫展之時,聽到鄰居説有法官在附近辦案,便急忙前往諮詢。

“在簽收購合同時,要注意明確品質要求、價款、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等......”在解答了張某某的諮詢後,張颺颺借機向張某某普及了在日常生産經營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以及相應的應對之策,幫助張某某防範風險。

之後,每次遇到張颺颺時,張某某都會熟稔地説一句:“張法官,又來辦案普法了呀。”

通過這樣的“微型普法”活動,轄區群眾的法律意識得以提升。“法官講的對我來説很實用,平時沒機會學習這些知識,借這個機會多聽一聽,學到了很多法治知識。”一位群眾有感而發。

法庭之上,身著法袍,張颺颺是法官,秉公辦案;走進鄉村,張颺颺就是一個了解百姓需求,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的貼心人。

要解決基層群眾最關切的問題,張颺颺們的司法服務就絕不能止步于最基本的依法、公平、公正,而是要多想一點、多走一步、多做一些,切實解決群眾困難,化解矛盾糾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傳遞司法溫度,才能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肯定。(郭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