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區全力建設四川省人才工作先行區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6-07 13:47:43 編輯:楊仁昌 點擊:


四川尚好茶業有限公司獲批成為省第九批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站單位(資料圖)

近年來,嘉陵區高位推動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區建設,緊扣實體經濟、創新創業和鄉村振興,以“嘉菁英才”集聚計劃為統攬,廣泛引才聚才。截至目前,引進“兩院”院士等領軍人才5人、國家級省級高端人才65人、碩博人才286人,實現人才鏈、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推動嘉陵區建設區域人才發展新高地。

搭建平臺 建立聚才強磁場

在嘉陵區創業小鎮B座大樓樓頂,一排排柔性晶硅太陽能電池板整齊排列,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據了解,這樣一組光伏發電系統一年可發電近7萬千瓦時,産值達10萬餘元。該太陽能電池板正是華清八度光電集團有限公司的得意之作。

“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增強科研團隊力量,聚集了一大批學科領軍人才。”華清八度光電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依託清華大學,建設以光伏發電為載體的綠色微電網。集聚王浩院士團隊,清華大學教授王曉紅、羅海雲、宋昱等40余名專家人才,擁有152項核心技術專利、160多項軟體著作權。

走進創業小鎮另一角,聚才平臺建設正如火如荼。在浙川東西部協作共建示範産業園項目建設現場,棟棟大樓拔地而起,工人們正加快推進園林綠化、廠房裝修及幕墻龍骨、玻璃安裝等工作,為項目8月建成投用開足馬力。

“我們將依託總部經濟,整合浙川兩地科技、貿易、人才、教育、醫療等領域資源,促進雙方全面合作、資源共用,為創客搭建更好的發展平臺。”該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為打造一流的創業平臺,嘉陵區立足“2+3+N”現代工業體系,以汽車汽配、電子資訊、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主要産業業態,積極承接東部産業轉移,打造區域性“中樞式”産業園。目前,商湯科技、格瑞雲天等一批優質企業已入駐産業園。

加強人才平臺建設,是引才聚才的關鍵舉措。近年來,嘉陵區始終堅持平臺承載人才、人才托舉平臺,在培優育強産才融合平臺上持續發力,深入推進“特色小鎮、雙創基地、特色産業園”三大産業平臺建設,成功建成全省唯一新能源汽車特色小鎮,雙創基地成功創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産研融合 點燃發展新引擎

近日,在位於雙桂鎮的尚好桑茶産研中心,一望無際的桑茶園在陽光的照耀下,翠綠的顏色格外生動。

“我們將持續走科技強企之路,立足院士工作站與研究院,不斷破解技術難題,提升産品附加值,持續擴大産業規模與品牌影響力。”四川尚好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露民介紹,該公司立足向仲懷院士工作站,與西南大學、廣東省農科院、省蠶研所、市農科院等合作,成立現代蠶桑絲綢産業聯合創新中心、桑産業創新研究院,集聚國家蠶桑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等高端人才56名,開發桑産品品種100多個,獲得自主智慧財産權45項,産研融合成果顯著。

據了解,嘉陵區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産研融合,做強創新主體,分類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先後與清華大學、西南大學等11所科研院校達成28項合作,組建向仲懷院士工作站等7大科研機構。吉利四川入選“貢嘎培優”行動計劃,四川燕京入圍國家綠色工廠名單,四川凸酒成立白酒研究院助力産品斬獲國際金獎,淩雲高聚等3家企業成功創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四川尚好等14家企業入選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動態培育名單。

做優服務 打造人才生態圈

要想人才“來得了、留得住、用得好”,優質的服務環境是關鍵。嘉陵區堅持上下聯動,不斷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穩步提升留才環境。

南充創業小鎮地處嘉陵工業集中區腹地,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僅有的一條42路公交線路,由於路遠站少耗時長,致使小鎮企業員工上下班出行困難,部分企業員工流失率較高。針對這一情況,嘉陵區委、區政府經過多次走訪、多方協調,與市公交公司達成一致,于2020年7月開通了5條定制公交線路,覆蓋市轄三區85%區域,並根據員工需求開通週六特班。“定制公交方便、快捷、實惠,目前每天的上座數在150人左右,該公交專線也成為入駐企業招工的一大優勢。”嘉陵區雙創中心創新服務股相關負責人説。

此外,嘉陵區在搭建企業、人才供需平臺上持續發力,依託“嘉陵人才服務平臺”網站和“嘉陵人才”微信公眾號,建設“雲上”平臺。“‘雲上’平臺整合了我區人才服務的各類優質資源,使資訊資訊傳遞更快、人才供需對接更準、人才事項申報更便捷。”嘉陵區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平臺匯聚區教科體局、區就業局、區人社局等8家單位人才服務事項,開通求職招聘、項目申報、子女入學、大學生報到等功能,為全區廣大人才提供貼心服務。

近年來,嘉陵區堅持政策先行、做優環境,以關心人才發展為突破點,配套制定《關於實施“嘉菁英才”集聚計劃加快推進嘉陵“三大主戰場”建設的若干措施》《萬名大學生留嘉支援計劃》等12項人才支援政策,著力織密“一中心三站”引才引智服務體系,建成5個駐外引才工作站、6個人才驛站、235個鄉村服務站(點)。(向榮 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