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大瑞鎮,佔地數千畝的越西蘋果主題公園座落於此。
整齊廣袤、生機盎然的現代化蘋果園裏,一株株蘋果樹已挂碩果纍纍;穿插于園區的景觀大道兩邊,小草和著野花隨風搖曳;高原的碧藍天空,在遠處高山的映襯下,也更顯高遠。自然、和諧、美麗的鄉村田園風光,瞬間將遊客們帶入愜意舒心的美麗畫卷,讓人們為這鄉村美景深深沉醉。
這樣的鄉村美景在如今的越西已是隨處可見,站在鄉村振興的新起點前,越西正通過深入推進農文旅融合,不斷解鎖推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開啟鄉村振興新篇章的“越西密碼”,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壯大旅遊産業 加快農文旅融合
越西地處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是一個以彝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縣。越西境內多山,氣候適宜,風光優美,文昌帝君張亞子就誕生於此。
脫貧攻堅以來,越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利用脫貧攻堅帶來的發展契機,越西全力發展全域旅遊,通過持續推進觀音河流域綜合開發,不斷加快城區景區化、鄉鎮景點化、村居景觀化進程,引導越西河谷城鎮壯大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生態旅遊業。
在大瑞鎮,利用蘋果種植特色産業打造以農促旅、農文旅高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的“四新果園”,讓蘋果不僅成為當地百姓的致富果,更成為越西加深延長産業鏈條、農文旅融合的“發展示範果”。
中所鎮陶家營村,是古絲綢之路途經之地。這裡至今仍存留著風格獨特的百年全木結構房屋建築和土碉樓房,2020年,陶家營村被列入全省傳統村落。普雄鎮呷古村,為典型彝族村落,這裡有著悠久的彝繡文化,也因為彝繡而獲評為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如今,利用中西部協作契機,呷古村、陶家營村農文旅三産融合示範村已開工建設,建成後, 以嘗新節、普雄最美梯田等特色文化、觀光美景一同成為越西鄉村振興的農文旅融合的標桿項目。
打好“紅色”牌 鄉村更興盛
在越西的文化色彩中,“紅色”是越西最動人的顏色。
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途經大涼山。在越西,紅軍積極宣傳抗日救國,撒播革命種子,貫徹黨的政策。革命的種子在越西生根開花,上千名越西兒女踴躍參加紅軍,跟隨部隊走出大涼山,走向革命的新天地,寫下了長征歷史中光輝燦爛的越西篇章。據統計,越西是涼山州參加紅軍人數最多的縣,甚至紅軍部隊中還專門組建了由越西籍戰士組成的“倮倮”連。
紅軍的到來,不僅將革命的火種撒向越西大地,也給越西人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長征精神,紅軍洞、紅軍油壺、紅軍醫術等故事直到今天,仍在越西流傳。縣境內的紅軍洞也成為了傳播紅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
在鄉村振興的奮進路上, 越西沒有忘記“紅色文化”這張名片。據了解,為更好地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做大做強越西紅色文化、紅色教育、紅色旅遊,發揮紅色文化的引領作用。3年前,越西縣委縣政府開始多方聯絡越西籍紅軍後代,籌備修建越西紅軍長征紀念館。最終籌集到資金630萬元,募集到越西籍老紅軍生前用過的望遠鏡、行軍床、烈士證書等珍貴文物60件,于2021年6月,建成越西紅軍長征紀念館,為越西的紅色文化又增添了一張亮麗新名片。
深耕歷史文化 讓文昌文化成越西名片
作為涼山北大門上的璀璨明珠,越西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據了解,越西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誕生地,經過千百年來歷史的演化和積澱,越西不僅演繹出各種祭祀文昌帝君的習俗,更留下了眾多關於文昌帝君張亞子傳説的古跡,如金馬山、紫府飛霞洞、開工石、鼠石、觀音碧潭、拜仙橋、文昌廟等。
源遠流長的歷史讓越西十分重視對文昌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據了解,近年來越西堅持把文化旅遊産業作為第三産業的支撐,以文興旅、文旅結合,大力發展文昌文化品牌,提升了越西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帶來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越西蘋果主題公園的西北方向不遠處,是越西“文昌文化”的現實表達——文昌故里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據介紹,文昌故里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中所鎮,由觀音碧潭環湖景觀區、拜仙橋景區和金馬山文昌廟景區構成。景區內不僅有風情濃郁的和平彝寨,更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零關” 茶馬古道。
據了解,通過大力投入,文昌故里國家4A級旅遊景區目前已建成及復原了水觀音、文昌大廟、雙石橋、零關題記、開工石等景點,成為深受遊客青睞的文旅目的地。
此外,越西縣還將“文昌文化旅遊節”作為工作任務之一,積極開展“中所文昌燈會節”等活動,塑造文化旅遊品牌的同時,大力弘揚“舉善止惡、修身養性、以孝事親、薦賢重文”等優秀傳統文化。
如今,在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旗幟下,越西正全面啟動觀音河流域第三期工程項目等,扮靚城鄉,振興鄉村!
曾經一步跨千年,而今鄉村正奮進。面對鄉村振興的歷史任務,越西縣委縣政府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在旅遊業的發展上,堅持以農文旅融合為突破、以産業轉型升級為支點,推動行業不斷向前發展。(林建江 曾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