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河谷何以成為“第二天府”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4-25 19:41:02 編輯:呂紀元
安寧河谷平原屬於扇狀沖積、洪積平原。
安寧河谷平原,是僅次於成都平原的四川第二大平原。
在這裡,寬闊的河谷孕育了特殊的自然稟賦:溫度、空氣濕度、海拔高度、農作物優産度、空氣潔凈度和森林覆蓋度,“六度皆宜”;
在這裡,四季瓜果新鮮,月月花朵盛開。高原季風氣候形成了熱帶、亞熱帶、溫帶水果輪番上市的熱鬧景象。而在河岸邊、街道旁,火紅的攀枝花、刺桐花,藍紫的藍花楹,還有隨處可見的三角梅,令人心醉。因此,安寧河谷又有著“第二天府”之譽。
金色的陽光揮灑大地,像候鳥一般來曬太陽人們住滿旅店客棧。近年來,每到寒冷的冬季,許多從成都、重慶乃至昆明過來的老人,進駐西昌、德昌、米易等沿安寧河一線的小城市,使得安寧河谷以“陽光養生走廊”之名而聲名鵲起。
安寧河谷平原,是僅次於成都平原的四川第二大平原。
在這裡,寬闊的河谷孕育了特殊的自然稟賦:溫度、空氣濕度、海拔高度、農作物優産度、空氣潔凈度和森林覆蓋度,“六度皆宜”;
在這裡,四季瓜果新鮮,月月花朵盛開。高原季風氣候形成了熱帶、亞熱帶、溫帶水果輪番上市的熱鬧景象。而在河岸邊、街道旁,火紅的攀枝花、刺桐花,藍紫的藍花楹,還有隨處可見的三角梅,令人心醉。因此,安寧河谷又有著“第二天府”之譽。
孕育“袖珍天府”
2008年,《中國國家地理》推出了“圈點新天府”專輯,西昌平原被很多專家、學者譽為“袖珍天府”。在人們的傳統視野裏,所謂的天府應該指那些擁有豐富物産和較大人口承載力的大型平原或谷地,如成都平原、關中平原。事實上,一些小平原也同樣擁有豐饒的物産和美景,像四川西昌平原、雲南麗江壩子、海南萬泉河平原等。在我看來,這些小平原更能體現人們所追求的精緻生活,堪稱“袖珍天府”。
我們眼前的西昌平原從不缺少精彩與妖嬈——這裡有燦爛的陽光、潺潺的流水、肥沃的土地、悠久的歷史——但是,她不像大平原那般張揚、恣肆、狂放,而是像一位隱居民間的小家碧玉,用勤勞、靈巧的雙手塑造著精緻的生活福地。這裡所説的西昌平原,就是安寧河谷平原的中心地帶。
安寧河,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安詳而寧靜——儘管這裡不時也有肆虐的洪水,但在長久的歲月流淌中,她絕對是一條溫婉、柔美的河流。作為雅礱江下游左岸最大支流,安寧河發源於蜀山之王——貢嘎山的南麓,冕寧縣北部山區;全長351公里的安寧河秀美、悠長、靈動,並一路暢快地穿越攀枝花市,在那裏注入金沙江,順勢奔向浩瀚的海洋。
有這樣一條鮮活的水流或許還不稀奇,因為很多其他城市也往往挨著河流而建,西昌城的另一大魅力在於——城邊還有一汪碩大而清澈的湖泊,名字叫作“邛海”,面積有32平方公里,當仁不讓成為四川省第二大湖,超過了5個杭州西湖的大小。據史料記載,20世紀30年代的邛海面積為42平方公里。在西昌,我們經常會聽到當地人自豪地對朋友説:“我們的邛海比西湖大多了!”當地人告訴我,西昌自來水公司有一條管道是直接從邛海抽過來,然後供應給城市居民飲用的;他們定期在當地媒體上公佈水質抽樣調查結果,水質均能達到飲用水標準。因此,百姓們可以放心地使用邛海的水,而一些宣傳文字則深情地將邛海視為“母親湖”。在現實中,這個“母親湖”也的確名至實歸。
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所塑造的大地、山川、湖泊,令人類的一切奇思妙想都相形見絀。對於這一點,我們行走的地方越多,看見過的風物越多,體會就越是深刻。你看,恰恰就是在邛海湖畔,恰恰就是在西昌城邊,開闊平坦的安寧河谷中卻突兀地崛起了一座海拔2317米的瀘山,那裏的樹木蔥蔥、松濤滾滾、鳥鳴陣陣,與明澈的邛海相呼應,為漸次擴張的城市發揮著“雙肺”的功能,長年累月地調節著高原、山地、河谷中的氣候。正因為此,西昌人才頗有底氣地説,這是“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作為西昌的城市口號,與其説是對外産生某種效應的宣傳策略,不如説它是這個城市的內在品質。
氣候冬暖夏涼
冬季,太陽頻繁光顧的西昌,比號稱“春城”的昆明還要暖和。這在6萬平方公里面積的涼山,也算是特例,弄得涼山人——無論是從東面的布拖縣、昭覺縣而來,還是從西面的木裏縣、鹽源縣來的,當乘車下得高山駛入平壩,還在車內就會覺得有什麼東西捆綁住了手腳,非得脫了臃腫的毛衣、羽絨服和毛皮靴不可。
畢竟是省會城市,昆明的名氣大了,春城之名如雷貫耳,那些時候誰知道還有一個一年到頭氣候更加巴適的西昌。視線開闊了,人們突然發現,西昌才是名副其實的春城。或許是因為在城市邊上都有一泓湖畔的緣故,許多人還樂意將西昌與杭州相比較,公平地説,杭州厚重的文化底蘊是西昌望其項背的,如果只是單一地去拿湖泊來説事,那麼冬日的杭州西湖是陰冷潮濕的,西昌邛海卻和風習習,在湖上泛舟,真還有仲春江南之感。在瀘山高處鳥瞰邛海,茫茫一池碧波,湖畔濕地縈繞,近百縱橫小島星羅棋佈,與湖泊水域渾然一體,自然和諧。
大山阻滯了冷空氣,西昌宛如一個封閉的“暖盆”。這和四川盆地一樣,盆地北有秦嶺,南有雲貴高原,西有橫斷山脈,東有巫山等,所以我們不知道的是,氣象學家稱四川盆地屬海洋性氣候。而西昌處於大陸性過緩氣候帶上,又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這就給人們許多的溫暖了。
更重要的是,這裡雨旱兩季分明。冬半年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高空為南支西風氣流控制,西風氣流本身水氣含量少,加之西風氣流越過西部橫斷山以後的下沉增溫作用,形成西昌冬半年空氣幹潔、雲雨稀少,晴天多、日照時數多,河谷平原形成的局地溫暖,在周圍皚皚雪山之下,給予人們身心的莫大親切。
嚴冬時節,北國大地寒風刺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西昌卻艷陽高照,風和日麗,山清水秀,溫暖如春;盛夏時節,大江南北酷暑難當,西昌又是天朗氣清,涼爽宜人,成了避暑的好地方。每年冬天那些候鳥般從成都來西昌禦寒避暑的遊客,一邊為這裡四季如春的氣候“羨慕嫉妒恨”,一邊又和西昌人悠閒地共同享受著天賜的福分。這也是西昌房價一直領先省內除成都以外城市的緣由。
扇狀沖積和洪積平原
如果説,邛海是高原上的一滴“眼淚”,那麼也可以説,西昌是四川的“後花園”。
從中學地理課上,我們就已經知道:中國地勢總體西高東低,故大多數江河依勢自西向東奔流不息,但在東經95度至105度之間,卻有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6條大江及其眾多支流並肩自北向南奔流而下,一瀉千里,湍急的水流將青藏高原東南緣、川西北高地和雲貴高原西部一帶,縱向切出了一條條深谷,這獨特的地理單元就是“橫斷山高山峽谷地帶”。
安寧河屬於雅礱江的支流,得名于清代。有東、西兩大源頭,舊稱東源為松溪河,今稱苗衝河(即柯別河)。東源又有主要的兩股水流來自小相嶺的陽糯雪山與麻木滴滴一帶。西源中江河(又稱北莖河或北徑河、北基河)流域在寧源遠湖(今大橋水庫)以西有三座大山成犄角之勢,它們共同合圍一片谷地為安寧河上游帶來水源。這三座大山為海拔5234米的馬牙臺子雪山、海拔4612米的阿嘎拉瑪以及4300米級的瓦龍姑得,均屬大雪山脈南部余脈的牦牛山。東、西兩源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大橋鎮東南匯合後始稱安寧河。安寧河長達300多千米,經冕寧、西昌、德昌、米易,從鹽邊縣匯入雅礱江。
雖然屬於雅礱江的支流,但安寧河河道特徵及河谷形態卻有別於雅礱江幹流及其他支流,其切割較淺、河谷寬闊。安寧河上段,地面岩層主要是侏羅係和白堊係軟層,又處在斷裂帶內,常常發生地震,新構造運動強烈,岩體很不穩定。特別是旱季過後,土質變得非常疏鬆,再加上降水集中,暴雨多,強度大,常發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致使安寧河含沙量較大,這種獨特的地質構造加上安寧河為卵石河床,幹流蜿蜒曲折,遊蕩多變,分支交錯,漫灘與江心洲星羅棋佈,兩岸的階地發育,一些支流與幹流的交匯處形成了巨大的沖積扇,再加上安寧河獨特的羽狀水系,最終促生出地貌獨特、窄狹而漫長的安寧河谷平原。
地理學家徐茂其認為安寧河在上新世末更新世初,河道應是由南向北,流入大渡河的,後因菩薩崗東西向強烈隆起,強迫菩薩崗以南的安寧河水倒向南流入金沙江。專家們甚至推測,安寧河可能是大渡河的故道,北面的大渡河被迫向東切開大瓦山,流向四川盆地。而南邊的安寧河,水量銳減,幾乎成為斷頭河,只好重新一路納聚細流,繼續向南流淌。這就是為什麼安寧河水量不大,但安寧河谷卻十分寬闊的原因。
在構造上,安寧河谷平原屬於扇狀沖積、洪積平原。它與成都平原千里沃野的氣勢完全迥異,平原窄長的地理特徵,沿羽狀水系分佈的格局,加上四週山地聳立,使整個平原猶如一把鋪在崇山峻嶺間的綠色的羽扇。安寧河谷地處安寧河斷裂谷,上新世以來,新構造運動使安寧河斷裂帶重新復活,安寧河兩側山體抬升,谷地相對下沉,堆積了厚達數十米的鬆散沉積層,安寧河支流帶來的大量碎屑物質在山麓堆積,形成洪積扇,聯合構成河谷平原。
這個河谷從冕寧縣解放橋始,至西昌市黃水塘止。河谷中部最寬,最大寬度約8~12公里,河谷南北兩端較窄,寬約2~5公里,故整個河谷呈梭形。河谷的海拔高度在1500~1400米之間,成片面積約700平方公里。而廣義上的安寧河谷平原,也把安寧河中下游兩岸的河谷平壩,包括攀枝花市米易縣、鹽邊縣等地全計算在內,面積約960平方公里,正好是官方公佈的我國陸地面積的萬分之一。
平原內因規模不大的沖積、洪積平原,在山區河流的寬谷地區廣泛發育,一般高出江面、水面10~15米或20~25米,沖積、洪積扇分佈廣泛,新老洪積扇溝谷相連,狀若串珠;有的新洪積扇嵌在老洪積體中,呈階梯狀,形成洪積扇階地。這些邊緣山麓的洪積扇也是安寧河谷平原的組成部分,這一點也是安寧河谷平原比較獨特的地貌。
而邛海,作為安寧河水系的一個湖泊,其湖盆平原也被納入安寧河谷平原中,這使得構成安寧河谷平原的地貌種類更加多樣。(何萬敏 胡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