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烏蒙山連片區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貧項目全面完成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3-28 22:23:19 編輯:呂紀元
涼山,為全國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作為國家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要實現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小康,需要有豐富、豐産的土地資源強力支撐。
2018年開始,烏蒙山連片區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貧項目的實施,讓大涼山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的小塊田地被開闢為大塊沃野;廢棄地和多年的撂荒地平整改良了,曾經“睡眠”的土地迸發出了經濟活力;過去廣種薄收的坡地,現在成了豐産豐收的水準梯田;特色産業培育發展起來了,農民致富奔小康有了強有力的抓手。
貧瘠土地變身田園綜合體
在烏蒙山連片區域土地整治中,涼山涉及昭覺、布拖、金陽、美姑、雷波、普格、越西、喜德8個縣。
而深處大涼山腹地的這8個縣,耕地資源豐富、光熱資源得天獨厚,但耕地品質差、土地瘠薄、農業生産條件落後、農業配套設施幾乎為零,農民耕種仍然是靠天吃飯,農業生産能力低下、耕地産出比嚴重不足。
為有效解決“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這一貧困難題,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涼山州通過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的政策支援,從2018年開始陸續實施了四川省烏蒙山連片區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貧項目。
根據《四川省烏蒙山連片區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貧項目(2018-2019年)實施方案》,涼山州共立項實施子項目36個,覆蓋涼山州烏蒙山區域的8個縣。
從州自然資源局獲悉,涼山州烏蒙山連片區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貧項目已于2020年12月14日全面完成省級整體驗收。
這系列子項目涉及8個縣32個鄉鎮139個行政村(其中包括85個貧困村),總投資9.4億元,全部由中央、省投資,惠及貧困戶12236戶、貧困人口56027人。項目建設規模總計31.58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18萬畝,耕地品質普遍提高一個等級,新增耕地1.94萬畝,該指標全部由縣級享有和支配,為相關縣帶去了3億多元的財政收入。
此外,項目的建設還為現代農業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據統計,項目共建成田間道路704千米,項目區道路通達度達到85%,排灌渠549千米,蓄水池467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提升了20%,實施生態修復面積9.5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26萬畝,新(改)建農村排污溝98千米,生態護坡101千米,綠色植被覆蓋率達80.1%,水土流失比例降低30%,新增糧食産能約1700萬公斤,産能提升33%。
土地整理鋪平現代農業路
為了讓這些項目取得更好的實施效果,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在涼山州烏蒙山連片區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貧項目獲得部、省批准後,州政府及時調整了涼山州土地綜合整治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充實力量全面負責烏蒙山連片區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貧項目組織領導。同時,州自然資源局、各縣政府及縣自然資源局同步成立重大扶貧項目領導小組,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組織保障。
為科學組織項目實施,規範項目管理,確保36個子項目建設任務圓滿完成,州政府制定並印發了《涼山州推進烏蒙山連片區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貧項目(2018-2019年)實施方案》,明確項目實施由各縣人民政府統籌,實行項目責任制,同時明確了各參與職能部門的職責。
在強化設計執行及品質控制方面,涼山州將品質控製作為工程實施的重中之重,嚴格執行規劃設計、嚴格控制設計變更。同時,多次邀請相關專家對相關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
土地的嬗變,改變的不僅是生産生活水準,也意味著打破傳統的農業生産格局,一躍變成現代農業。
“灑拉地坡”意指“水草豐盛之地”,但卻被老一輩人習慣地叫作“爛壩”。由於地處山谷底部、四週都是高山,使得從山上流下來的水都匯集於此,加之沒有有效的排水措施,使得這裡成了一片沼澤地。正因為如此,這裡的大部分土地都是薄地。由於土地貧瘠,種植出的農作物産量普遍較低,當地百姓辛勤耕作一年,收入也只有千余元。
2018年底,四川省烏蒙山連片區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貧項目啟動,全鄉的土地都被納入了該項目的整治範圍,灑拉地坡迎來了改變的契機。
中午12點,正是九如生態草莓種植基地午休的時間。在這裡工作的婦女們在打卡後便領到了盒飯,隨後便三五成群的在基地的空地上圍坐著吃飯。在吃完飯和短暫的休息後,她們又會繼續今天的工作。
“以前在外面打工,扣去吃住費用,收入並不高,現在草莓基地上班,每月可以拿到近3000元的工資,實際到手比外面打工賺的多。而且這裡上班又能照顧到家裏,又能和同鄉的親戚朋友們一起工作。”的的合西,灑拉地坡鄉姐把娜達村躍進組村民,現在已經成了草莓基地的一名管理員。她説,現在能在家門口就業真的很好。
土地流轉後,灑拉地坡的村民們不僅可以拿到土地流轉收入,還可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收入也從以往的年收入1、2千元躍升至上萬元。
而對企業來説,土地整理為他們在灑拉地坡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這樣大規模的土地整理,光靠企業是無法負擔的,在土地整理項目的有力支撐下、在灑拉地坡鄉優越的自然優勢下,企業在剛入駐的2019年就實現了400余萬元的産值。2020年,該企業又再次流轉了3000畝土地,開始擴大經營。
這個曾經被稱為“爛壩”的地方在土地整理後成為了客商們流轉土地的香餑餑。在此基礎上,昭覺縣委縣政府著手進行農業觀光旅遊開發。
現在,驅車沿著土地整理項目修建的道路一路往前開去,可以看到大片的玫瑰園、大片的藍莓基地以及大片的高山蔬菜基地,到處展示著一片田園風貌。
乘勢而上的灑拉地坡,正在沿著土地整理的道路打造旅遊環線。
“到時候,可以讓更多人欣賞到美麗大涼山的山山水水。”昭覺縣現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經理麻卡拉日激動地説道。
更好的生産環境、更好的生活環境,受益於土地整理項目,當地的村民們也擁有了更加富裕和有希望的生活。土地嬗變 助力鄉村振興
土地整理項目的實施,也為脫貧攻堅完成後,鄉村振興的接續發展鋪平了道路。
2019年,布拖縣全力推進烏蒙山連片區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貧項目,完成了土地平整4250畝、修建田間道39.1公里,新建、整治排水渠和路邊、配套排水溝21.5千米,預期建成高標準農田2.37萬畝。率先完成土地整治的拖覺鎮,已經嘗到了項目完成後帶來的甜頭。
不過幾個月的光景,地處大山深處的村民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貧瘠的山坡地變成了水準梯田,上山耕種的田間小路整修成了大型耕作機械、車輛可以順暢行駛的鄉村大道。農業機械開進田地了,農業産業發展實現了機械化。隨之而來的還有土地帶來的收益成倍增加,村民的發展思路更活泛了,一方水土真的能養活一方人了。
2019年底,布拖縣和省供銷社社屬企業實施發展萬畝高原藍莓全産業戰略合作,由四川省供銷合作社藍之美公司出資流轉該地3600畝土地,打造高原藍莓示範種植園。
藍之美公司負責人劉鄒青介紹,該項目預計總投資7200萬元,到2023年挂果投産後,畝産量可達1500公斤,年産總量可達5400噸,年營業收入可達8000萬元,可實現年利潤總額5000萬元。在項目所在地的石咀、老吉、亞河三個村,可實現土地流轉年收入216萬元、村民務工年收入720萬元。
烏蒙山連片區域土地整治帶來的改變遍佈大涼山的土地。
在越西縣四甘普鄉瓦支村,土地在整治後發展了蘋果産業園,目前已有遊客陸續前來觀光體驗蘋果採摘,農旅結合正在悄然興起,相關農戶每戶每年收益達1萬元以上。
在冕寧,從高陽街道橫路村到若水鎮若水村,從牦牛山腳至國道G248,4萬多畝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開闊平整、一望無垠。
在木裏,平整的水泥路、整齊的蔬菜大棚等等,讓項腳鄉的村民看到了致富奔康希望。現代農業産業園區內産出的西瓜、蔬菜、羊肚菌,讓曾經的“糧倉”再次煥發出新顏……
基礎設施的改變對農村生活生態環境也帶來了根本改變。從質變到量變,生産、生態、生活環境的改變意味著整個農業和農村生活和生態鏈的大變樣。
目前,全州已實施完成和正在推進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共計218個、預計取得佔補平衡指標23萬畝。其中正在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104個、預計獲得佔補平衡指標10.65萬畝,已完成驗收項目114個、取得佔補平衡指標17.26萬畝。
在涼山6.0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土地整治重大扶貧項目,讓這片古老的土地裏萌發出新的希望。
耕地保護,土地高産……涼山,正層層夯築起美麗富饒的土地之基。
隨著子項目全面完成省級整體驗收並移交給鄉鎮村組,將有更多土地被用於發展規模化現代農業,也將有更多的群眾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這一貧困難題被有效破解,也為接續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李瀟 錢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