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銜詩經育英才——尋訪西昌二中教育文化根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3-16 00:08:53 編輯:呂紀元
2021年1月31日,回到離別4個多月的西昌,看到了久違的“西昌藍”和絢麗的西昌晚霞。然而,更讓我怦然心動的是從北環線回家時,突然看到的、在輪廓燈照耀下的西昌二中新大門。雖然一晃而過,但是其傳統的中式建築、徽派色彩,深深印入腦海。
寒假的校園十分寧靜。明媚陽光下,曾光福校長講解新大門與二中“研經書院”乃至與中華歷史文化一脈相承的構建思想及其寓意。
別樣大門  根脈于中華歷史文化
西昌二中新大門,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大門坐南向北,平行于北環線,借鑒北京午門創意,借用午門“五鳳樓”為名,又稱“北大門”和“一八九四研經書院紀念大門”。
北京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東西城臺上的廡房從門樓向南兩側排開,形如雁翅,也稱雁翅樓。東西雁翅樓南北兩端各有重檐攢尖頂闕亭一座。午門宛如三巒環抱,五峰突起,氣勢雄偉,俗稱“五鳳樓”。
午門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能夠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可以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午門走出一次。
二中新大門的兩層五飛檐,立意“五嶽朝天”,象徵鳳凰展翅高飛,寓意二中學子將源源不斷從含義“狀元門”的“五鳳樓”翱翔藍天。
大門北面(外)門額正中,是原國防部長、將軍書法家張愛萍題寫的“四川省西昌第二中學”校名。門額上方是一圈兩兩相對的鳳凰紋飾以及層級銜接處的三對兩兩對應、形態各異的圓形鳳凰圖;門額下方的門框裝飾是一圈首尾相連的回字紋。
大門南面(內)正中呈三角形的四層鬥拱中,“品”字形鑲嵌著三塊金邊、藍底、金字牌匾,最高飛檐處是“五鳳樓”豎幅牌匾,左邊是“一八九四”橫幅牌匾,右邊是“研經書院”橫幅牌匾。鬥拱下方的門框裝飾是一圈首尾相連的回字紋。
大門北面(外)為圓弧造型,寓意對外擁抱社會和“廣植梧桐樹 引得金鳳凰”。
大門南面(內)為直線造型,寓意對內秉承“團結、勤奮、求實、嚴謹”校風。
大門為黑、白、灰徽派建築色彩,輔以藍色紋飾,整體色彩簡潔、大方、古樸、典雅,與二中的建築色彩相和諧,與原研經書院的風格相匹配,與西昌明清古城相一致。
還有大門與校內“博雅樓”形成“四水歸一”的四合院模式。還有大門“四梁八柱”的講究。還有大門“外圓內方”的含義。等等。
別致大門  根基於百年研經書院
曾光福校長説:二中新大門的根基以及二中的整體建築風格乃至二中的文化教育理念,均源於二中百年前的“研經書院”。
曾光福校長帶我們參觀“書院樓”和“博雅樓”。
“博雅樓”,有《二中文化之根——研經書院》的記載。如下。
一八九四年(清光緒二十年),寧遠知府唐承烈及其繼任者趙鹿門、西昌知縣胡薇元,始創府立研經書院於今址,胡兼首任山長(即院長),繼任為西昌著名舉人劉景松。
一九0九年(清宣統元年)春,“廢科舉,興新學”。寧遠知府李立元及繼任知府陳廷緒,改研經書院為寧遠府中學堂。自是大興土木,于院後增修樓房三層共九列,大小百間,四通八達,下可走馬,上可轉閣,邑人譽稱為“走馬轉閣樓”。東西兩側各一列,中有通道,稱“中廳”,正中有三層只一間,匾書“致遠樓”(取自諸葛亮名言“寧靜以致遠”),登樓遠眺,邛湖、瀘山盡收眼底,俗稱“望海樓”。“走馬轉閣樓”底層作教室,上層作學生宿舍,中廳為全校學生集合之場所。院內大小天井十個,地面均用鵝卵石鑲嵌成各式圖案,俯視呈“國”字形。
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府屬五縣於此聯合設立寧遠聯合中學。一九三九年,西康建省,更名為西康省立西昌中學,隸屬於省文教廳,自是開設高中班。至一九四二年建成完全中學,具有六個年級,在校學生增至四百餘人。
一九五0年,西昌解放。翌年春,原西昌縣中、禮州、河西、西鄉等四所中學併入我校,命名為西康省西昌中學校,繼後,西昌縣又將私立明揚中學併入。校地擴增數十畝,師資、設備倍增。又二年,伊斯蘭中學併入。
一九五五年,西康省併入四川省,更名為四川省西昌中學,一九五九年秋,原省立女子中學初中部與我校初中部合併,更名為西昌專區第一初級中學。一九七0年,更名為西昌地區第二中學。
一九八0年,建立西昌市,我校更名為四川省西昌第二中學。由原國防部長、將軍書法家張愛萍題寫了校名,這個名稱自此固定下來。
百年書院,學制數易,十次更名,七校併入,雖時代變遷,而團結、勤奮、求實、嚴謹之校風,一脈相承。凡經陶冶品學兼優而大展宏才者,不勝枚舉;報效祖國功績顯赫而享譽中外者,代不乏人。如國畫大師馬駘、抗日英雄華品章、革命烈士廖文彬、劉振美、張學雲、李魯連諸校友,其佼佼者也。
二中的新大門以及百年“研經書院”的歷史變遷,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查閱民國版《西昌縣誌》想得到歷史佐證。
中國書院制,起源於唐代。
《西昌縣誌》教育志記載:“西昌自乾隆十三年王公愷伯守寧遠,加意人材,特開書院,聘教諭黃坦為師。是為縣有書院之始。”
《西昌縣誌》教育志記載:“光緒甲午年,大興胡薇元來令于茲。時學師相繼去。胡兼攝學篆,以經學訓詁為教,因鋻於縣中瀘峰書院狹隘,不足容多士。且他州縣來學者,不得入止息。乃為添設府書院之請。太守唐承烈捐廉為書院之權輿。既而唐去。繼者,趙守鹿門,紳董隔閡,賴薇元始終籌劃,議取酒人余資,作書院經費及膏火。闢地于郡東北。高其闬閎,大其庭廡,崇其垣墉。為購書千卷實其中。顏之曰研經書院。”
《西昌縣誌》教育志記載:“薇元為之山長。刊定規例,日夕與諸生研習其中。經義治事,兩有所教。一洗從來書生空疏之陋習,遠近負笈從學者,絡繹不絕。院中率試經史策論及詞章時務。月課堂課,與瀘峰略同。惟院生盡廩增附無童生而已。一時人才輩出。每試高捷者甚眾。”
《西昌縣誌》教育志記載:“胡薇元之後,繼長斯院者,縣人劉景松也。院亦于光緒乙巳年停閉。今為西康省立中學校址。”
2月24日,我在曾光福校長提供的資料中,欣喜地看到二中現在保存有5通關於“研經書院”的碑刻,即:研經書院記、研經書院、研經書院始基記、研經書院功德碑、西康省立西昌中學。
閱讀《西昌二中建校沿革》以及《研經書院記》、《研經書院》碑文和釋文,我對先賢們“教書育人、讀書立品”的精神肅然起敬。
書院文化  鳳銜詩經擇梧而棲 
2月19日,我徜徉二中校園,感受著寒假校園的寧靜,享受著初春陽光的溫暖,沉浸在書院文化的芬芳裏。流連中,我似乎明白了二中新大門名為“五鳳樓”的含義。鳳,即鳳凰,傳説鳳凰非梧桐不棲。莫非,二中人心中的梧桐就是百年的“研經書院”!就是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閱讀書院文化廣場孔子、孟子、老子、司馬遷的生平,我揣測鳳凰棲息的梧桐是“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是“學問之道無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閱讀書院文化廣場研經書院楹聯,我揣測鳳凰棲息的梧桐是“承百年書院之雅韻  育博古通今之英才”。
閱讀書院文化廣場四棵高大樹木圍欄四週的書畫,我揣測鳳凰棲息的梧桐是恭、讓、溫、儉、孝、義、忠、仁。
閱讀書院文化廣場花廊的楹聯,我揣測鳳凰棲息的梧桐是“詩書萬卷聖賢心”,是“以通經學古為高  以救時行道為賢”,是“士品宜從高處立  文風須向上游爭”。
閱讀書院文化廣場文化墻的詩篇,我揣測鳳凰棲息的梧桐是“歲不寒 無以知松柏  事不難 無以知君子”。
閱讀“書院樓”原研經書院望海樓的楹聯,我揣測鳳凰棲息的梧桐是“登高必自卑靜對瀘山獨開生面  盈科而後進縱觀邛池好溯源頭”。
閱讀“書院樓”鮮艷奪目的勵志語,我揣測鳳凰棲息的梧桐是“披星戴月時書香盈耳  臥虎藏龍地豪氣千雲”。
閒散閱讀中,“鳳棲梧桐”的思想逐漸清晰:原來,二中的書院文化廣場是百年前“研經書院”的文化縮影;原來,百年前“研經書院”的文化內核一直在傳承,似春風化雨,似潤物無聲。
後來閱讀《西昌二中辦學理念解析》,方知道二中人把根植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書院文化,珍視為“空氣”和“染料”,將“承書院文化,育博雅之人”確定為學校的文化理念,並對“書院文化”和“書院精神”作了解讀。
書院文化:書院姓“書”,即藏書、讀書、教書、講書、修書、著書。藏書、讀書,是指熱愛書、珍惜書;教書、講書,是指在教育實踐中將諸“書”結合,尊德性而道問學,將知識傳授、品性修養與人格完善有機結合;修書、著書,旨在讓師生成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讀書愛好者和受益者,對讀書充滿熱忱和渴望,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情懷、一種生命的價值追求,在學校營造崇拜書、尊重書、熱愛書的氛圍,通過不斷讀書學習充實、更新知識結構,並從中領悟人生的哲理,樹立高尚的人品。
書院精神:即文化傳承、學術創新、社會擔當。作為百年學校,二中積澱著各個時期的校園文化特質,記載和延續著學校的學術傳統和文化精神,擔負著“存史、育人、傳承”的重要使命。在新時代,除了文化傳承、學行並重、學術創新外,更要與時俱進,將學術研究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傳承書院在積累、研究、創新與傳播文化的百年輝煌史上的永續活力,充分發揮書院精神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建立起新的文化自信,提升校園文化品質和品位。二中肩負著培養建設祖國、建設美麗家園的有用之才、全能之才、棟樑之才的責任擔當,要引導學生為珍惜時光、刻苦學習、全面發展而砥礪前行、不懈奮鬥。
經典傳承  百年二中砥礪前行
研經書院的文化傳承于二中,研經書院的精神激勵著二中,二中在127年的風雲變幻中砥礪前行鑄就輝煌。
《西昌二中辦學理念解析》,閃爍著百年研經書院和五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與智慧。
教書育人、讀書立品,是其學校精神。
承書院文化、育博雅之人,是其文化理念。
團結、勤奮、求實、嚴謹,是其校風。
人文人本、立言立行,是其教風。
學無止境、玉汝于成,是其學風。
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教育”,是其育人理念。
生本德育理念:以生為本、三雅三心。即:高雅、博雅、文雅和善心、誠心、恒心。
生本智育理念:以學定教、教學相長。即:鼓勵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不教而教。
生本體育理念:我運動我健康、我運動我健美。即:寓教于樂、樂中求學、學中益智、練中健體、頑強拼搏。
生本美育理念:以美育心、以美塑行。即:發現美、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
生本勞動教育理念:知行合一、學會生活。即:在勞動教育中認知勞動、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在勞動教育中愉悅身心、強健體魄、錘鍊意志;在勞動教育中感知勞動的艱辛、創造勞動的光榮、品味勞動的幸福。
根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西昌二中辦學理念,不同形式、不同程度滲透于127年各個時期的校園文化和校園精神,以其強大的生命力跨越三個世紀,歷經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代,數百碩學鴻儒、高校英才在這裡傾注了畢生心血,培育出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不斷創造教學教育輝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滋養著二中的“文化梧桐”。
二中的百年“文化梧桐”,引來百鳥朝鳳、一飛沖天。(文/劉康梅  圖/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