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藍莓孕育“新”希望 布拖高原藍莓高標準種植示範園見聞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3-10 12:51:57 編輯:呂紀元
3月1日,一場小雪“描白”了布拖壩子。往年這個時候,拖覺鎮石咀村村民吉力爾日早已踏上前往山西打工的火車。今年,他選擇留在距家僅500米的布拖高原藍莓高標準種植示範園務工。
一大早,吉力爾日就在藍莓種植園忙活起來,修枝、除草、育苗……整個藍莓種植流程,他早已了然於心。2019年,吉力爾日把土地流轉給園區後,和妻子一起留了下來,在他的帶動下,同村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都選擇在藍莓種植園就近就地務工。
布拖縣3600畝高原藍莓高標準種植示範園位於拖覺鎮石咀村、老吉村、亞河村和補爾鄉黑門子村、日久村。在與援建單位綿陽市江油市共同實施100畝高原藍莓高標準試驗種植的基礎上,共流轉了拖覺鎮、補爾鄉所轄五個村共3600畝土地,按照土地整理機械化、全程種植有機化、供水施肥自動化、園區管理智慧化的高標準實施種植。
“以前自己在外面打工,妻子在家裏照顧老人和孩子,一年下來除去路費和吃住費用,拿回家的只有幾千元錢。”吉力爾日説,現在不用出去,不僅學到了種植技術,掙的錢比外面打工還高。
對於這份“家門口”的工作,吉力爾日十分滿意。他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賬:現在自己每月固定收入3000元,妻子也在藍莓種植園幹活,一天掙80元,一個月收入也有2000元。兩口子一年下來能掙5萬多元,供孩子上大學,給妻子買點首飾,過兩年家裏準備添置一輛小汽車……幸福新生活已經在吉力爾日的指尖悄然展開。
藍莓種植園是吉力爾日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這越過越紅火的日子得益於黨的好政策。”
邁步進入“十四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如何扶開工,送一程?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産業幫扶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關鍵。
布拖縣按照中央和省州部署要求,創新“一改一帶三轉變”的布拖模式,通過布拖財政支農資金“補”改“投”的形式,集中了全縣190個行政村共5700萬元的財政支農資金,量化為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産,建立起與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之間緊密利益聯結機制。
3月,布拖的高原藍莓高標準種植示範園進入育苗階段,來自浙江省諸暨市的40余萬株“藍莓苗寶寶”正在21個大棚內“喝水”適應當地的土壤和天氣,再過幾天,它們將分別種植入土,紮根大涼山。
在藍莓種植園項目經理劉鄒青眼裏,這些即將紮根涼山熱土的藍莓苗是布拖縣探索鄉村産業振興路上結出的“金果果”。藍莓種植園採取“公司+村合作社+農戶”産業模式,通過“四金”建立起産業園和農戶的聯結機制,惠及全縣190個村的群眾。
劉鄒青説的“四金”是指各村投入資金後獲得的實實在在收益:群眾土地流轉獲得“租金”、貧困戶就近務工獲得“薪金”、每年按投入資金4%固定分紅獲得“股金”、每年給村集體按藍莓種植凈利潤一定比例分紅給予“獎金”。
“‘四金’收益的實惠,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劉鄒青説,除去務工工資,去年有73個村各分紅9600元;今年7月,之前種的200畝藍莓將開始挂果,待到3600畝藍莓進入盛果期,年營業收入將達到8000萬元,豐産年實現年利潤總額5000萬元;依託“公司+基地+農戶”模式,3年內,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建成2萬畝優質生態藍莓基地。“到時候,大家的‘四金’會更可觀。”
通過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的産業示範推廣,直接帶動藍莓種植園周邊村因地制宜漸次發展富民增收産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戶長效持續穩定增收。“‘布拖模式’轉變了群眾思想觀念、轉變了發展模式、轉變了分配機制。”劉鄒青説,“一改一帶三轉變”可以説是為布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村集體經濟加快發展、鼓起群眾們“錢袋子”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瑞雪兆豐年。待7月布拖高原藍莓成熟時,定是個豐收年。(蔣映春 李潔 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