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馬依姑:把民族團結的故事一直講下去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3-09 11:19:08 編輯:呂紀元
2021年1月19日,國家民委網發佈了《國家民委關於命名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的決定》,冕寧縣位列其中。
冕寧縣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的殊榮,這是該縣一步一個腳印,紮實開展創建工作的成果,更印證了“彝海結盟”精神在這片土地上的薪火傳承。
“彝海結盟”發生於冕寧縣彝海鎮,這一紅軍長征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記載了民族團結進步和少數民族同胞對中國革命作出的重大貢獻,成為傳頌至今的民族團結佳話。
踏著祖輩足跡 守護結盟遺址
彝海又稱魚海,當地彝族同胞稱之為“烏勒蘇品”,位於冕寧縣城以北40公里彝海鎮海拔2200多米處的羊坪山上。1935年5月22日,劉伯承與彝族果基家支首領小葉丹以彝海的水代酒,歃血為盟。小葉丹的管家沙馬爾各是主持這場結盟儀式的彝族“畢摩”。結盟後,彝民護送紅軍後續部隊安全通過彝區。
當年的沙馬爾各正是今天彝海結盟紀念館管理人員沙馬依姑的爺爺。1986年,冕寧縣成立了彝海文物保護管理處,時年23歲的彝海結盟親歷者後人沙馬依姑成為管理處首位工作人員,擔起了保護彝海的重任。
“最開始這裡只有我一個人,我的主要工作是保護好這裡的一村一路、一山一水,勸説和驅趕毀林開荒、採伐木材的老鄉。剛來這裡我就明白,這裡是‘彝海結盟’地,是留下我爺爺足跡的地方,我應該保護好它。”沙馬依姑堅定地説。
工作幾年後,沙馬依姑迎來了兩名漢族新同事,他們一同承擔起了守護彝海的重任。3人的共同目標,就是保護好這裡的文物和自然環境。對待這份工作,沙馬依姑認真負責,隨著時間推移,那份因彝海結盟産生的對革命前輩和自己祖輩的崇敬之情早已融入工作和生活中,讓他對民族團結有了自覺遵循,並在工作崗位上努力發揚。
“兩位新同事是漢族,聽不懂彝語,我就用不太標準的漢話努力和他們交流,日積月累,我的漢語水準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彝海周邊都是原始的彝族村寨,大多數居民不懂漢語,他們為了更好地向這裡的鄉親們宣傳相關知識,也主動向我學習生活常用彝族語言,以便和這裡的鄉親們進行簡單的溝通交流。”
兩位新同事的到來,讓沙馬依姑提升了漢語水準,與此同時,他也將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彝語詞句交給了漢族同事。大家交流沒有了障礙,工作開展得也更加順暢了。
講好結盟故事 展示民族文化
據沙馬依姑介紹,1935年以前,彝漢民族矛盾特別大,隔閡也特別深。但自從“彝海結盟”時間發生以後,民族氛圍發生了巨大改變,這裡的彝漢民族冰釋前嫌,團結一心,努力奮進,一步步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新生活。
“當年紅軍到彝海的時候,彝族同胞們感受到了這支隊伍的真誠與和氣,大家相互信任,於是便有了‘彝海結盟’。在那之後,我們也一代代延續了‘彝海結盟’的精神,各族人民在一起融洽相處、互幫互助,大家一起努力把日子越過越好。”沙馬依姑真誠地説道。
2005年,彝海結盟紀念館建成,並獲得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等稱號。一批批遊客來這裡,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緬懷革命先烈、感受彝家的風土人情。很多遊客不滿足於書本上的知識,想要聽更多富有人情味的故事細節,沙馬依姑就在這裡向過往遊客講述“彝海結盟”的故事。
“很多遊客向我了解紅軍長征在這裡發生的故事和我們彝族的嫁娶習俗,我漢語不太好,只能放慢語速,一字一句地向他們講解,他們也都耐心地聽,這樣一來,我的講解工作既傳承了紅色文化,也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沙馬依姑自豪地説。
傳承結盟精神 傳遞團結火種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民族團結進步“基因”已融入冕寧各族群眾的血脈中,冕寧40余萬各族兒女心連心、手挽手,共同開創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
作為民族團結精神的傳播者,沙馬依姑在向遊客講述好“彝海結盟”故事的同時,更在子女的教育過程中,一次次將民族團結的火種播撒進孩子的心田。
沙馬依姑有三個子女,現都已長大成人。“從小到大我都教育他們,不論是彝族還是其他民族,人與人之間相處總會發生磕絆,要懂得忍讓,要與他人和睦相處。我們處在新時代,只有各民族之間團結、友好,才能共同發展,生活才能越來越好。”沙馬依姑説。
“現在冕寧縣各民族就像一家人,這從壩子上的廣場舞就可以看出來,漢族跳彝族達體舞,有的還比我們彝族跳得好呢,大家不分民族,在一起有説有笑,熱鬧得很。”沙馬依姑笑著説。
“彝海結盟”歷史事件至今給人以感動和震撼,只因道出了一個樸素的真理:民族團結是各族群眾的生命線。沙馬依姑的二兒子沙馬克的子曾在彝海景區工作十多年。現如今,他的小兒子沙馬依聽子也在這裡當保安,和沙馬依姑一同守護這片紅色聖地。
“我已經在這裡工作35年了,想到能在這裡將我爺爺見證的事情講述下去,工作再怎麼辛苦我都不覺得累。我還有兩年就退休了,希望我的兒子能夠繼續在這裡工作下去,將彝海結盟、民族團結的故事繼續講下去。”沙馬依姑動情地説。(楊琴 鄭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