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發現龍王廟大氣田,我可能還是公山廟油田的一名普通採油工……”10月19日,在龍崗集氣總站,李雪波向在井站實習的大學畢業生講述了自身的成長經歷。
李雪波,川中油氣礦儀隴作業區西線中心井站副站長兼黨支部書記,38歲從採油工轉崗,44歲成為採氣技師,每每説起自己的經歷,李雪波總是笑稱:“自己與油氣礦的大發展同步。”
這是為什麼呢?
2013年,龍王廟組氣藏橫空出世,支援龍王廟上産集結號響徹川中大地。從那時起,一大批採油工向採氣工轉崗,到陌生的地方從事新的崗位。
他們邁出了鏗鏘步伐,且行且成長,李雪波就是其中一員。
2014年,龍王廟氣藏規模上産。為滿足上産新區含硫採氣工需求,油氣礦從採油老區抽調採油工補充到採氣一線,“置換”出含硫採氣工征戰龍王廟新區。
李雪波正是用於“置換”的採油工的一員,並由此開啟了他的“長征路”。
回憶初到龍崗氣田,李雪波坦言一個字:“苦”。
3個多小時的崎嶇山路車程讓自己生平第一次暈車;與油井相比多出幾倍的站場設備感覺摸不著頭腦,從沒有接觸過高含硫生産場所而滋生的畏懼陰影一直揮之不去……
“最大的困難還是上夜班。”當時氣井採用的是24小時值守方式,這讓值守了10多年噴油井的李海波極度不適應。
為了解決自己已固化“生物鐘”,避免夜班睡崗現象,李雪波想到了加密巡檢的辦法:“再困,到外面吹一下冷風,看一下月亮或放空火焰,人要清醒一些。”
想到近40歲的年齡還到陌生的環境“受罪”,李雪波失落感油然而生。
“哪有石油,哪就是我的家,沒有誰會在一個地方幹一輩子。石油工人一塊磚,哪需要哪搬。”作為一名有20年工齡的老工人,儘管有萬般不適應,李雪波也暗下決心,“不能改變環境,就要想辦法適應環境。”
接下來的日子,可以用“發憤圖強”來詮釋李雪波的努力:不懂設備就把設備銘牌抄下來熟記,不清楚工藝就隨時揣著流程圖比對,現場請教工藝操作、維護、管控,對照書本學設備性能、結構、原理……
“李哥用行動向我們證明,傳説中的‘水土不服’不存在。”龍崗26井青工鄒楊説,自己起初很樂意去指導這位轉崗的老大哥,但後來看見李雪波就想躲,“我們有壓力啊,我們井站這些設備,李哥已經爛熟于胸,就連他背戴空呼的速度都比我們年輕人快!”
學習的過程是辛苦的,收穫卻是甜蜜的。李雪波一步一個腳印通過了中級、高級採氣工職業技能鑒定,並於2019年拿到了採氣技師資格證書。
為了促進技術水準的全面提升,李雪波還以大齡選手的身份主動參加油氣礦舉辦的技術比賽,而“實幹+巧幹”的匠心,也讓他逐漸成為氣井管理的行家裏手。
而由他提出的倒換工藝流程,解決井站水處理系統尾氣管線堵塞等多項措施,獲得了油氣礦安全環保長效激勵重獎,其中提高開閥氣源推力和增加氣缸彈簧回彈力,解決執行機構關閉不嚴問題,成為“絕技絕活”被推廣應用。
隨著油氣礦天然氣産能的迅猛發展,採油工向採氣工轉崗成為常態。李雪波經常被委派培訓轉崗員工,“我會提前梳理和總結學習的重點、難點,儘量用簡單、生動的語言授課。”
作為培訓老師,李雪波很自信,自己的成長經歷就是一本最好的教材。而學員王恒也表示贊同:“我們喜歡聽李哥的課,他以前也是採油工,知道我們最迫切需要掌握的東西。”
2021年,油氣礦迎來了緻密氣上産的黃金時期。在油氣礦的號召下,西線中心井站又有一批員工奔赴上産新區。
“8年前,我就是這樣走出去的,我們與油氣礦的大發展同步!”作為立山黨支部書記,李雪波用親身經歷為同事們壯行。(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