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華江指導孩子們學剪紙(資料圖)
蠶絲被製作(資料圖)
鳳埡山臘肉腌制過程
“非遺”與“産業”“産品”之間的碰撞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近年來,嘉陵區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在深入挖掘非遺資源、探索非遺傳承新模式的基礎上,以文旅産業和文創産品為載體,讓非遺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與發展,非遺文化活力再現。
截至目前,該區已成功申報市級非遺項目8個、區級非遺項目6個,嘉陵剪紙、棕編、扎染等非遺文創産品深受歡迎,尚好桑茶製作技藝、南充蜀錦織造技藝等非遺項目在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深挖底蘊 加快項目申報
“嘉陵剪紙分為陰刻、陽刻和陰陽結合,其藝術風格融南北為一體,古樸中蘊含靈動,纖巧中透出蒼勁。喜慶祥和的團花剪紙、恬靜舒適的嘉陵風光等,都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近日,在嘉陵巧娘·剪紙文化發展技能培訓會上,杜華江作為嘉陵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向大家分享了他對嘉陵剪紙的獨到見解。
80後杜華江剪紙技藝精湛,聲名遠揚。2016年,他的剪紙作品《待嫁》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展出;2018年,其剪紙作品《百歲老人》入選第七屆中國剪紙藝術節暨全國剪紙優秀作品展並被河北省博物館收藏;2019年,剪紙作品《熊寶趣味圖》入編四川省地方誌工作辦公室、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編著的《大熊貓圖志》(國際版);其代表作還有《絲綢女神》《二十四孝》等。
據介紹,杜華江的曾祖父也是一名優秀的剪紙藝人,並將這門技藝代代相傳。“杜華江六七歲時,已能剪出很多花樣。”嘉陵區文廣旅局非遺保護股相關負責人介紹,杜華江從小耳濡目染,一張張普通的紅紙,在他的剪刀下,被賦予了生命,變成了一幅幅活靈活現的作品。至今,他已創作了千余幅剪紙作品。今年4月,嘉陵剪紙被列入第六批南充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今年,嘉陵剪紙、嘉陵蜀繪、南充蜀錦織造技藝、尚好桑茶製作技藝、大通熱涼粉傳統製作技藝、醉香金鳳白酒釀造技藝被列入市級非遺名錄,這與我局高度重視非遺工作、善於深挖本地資源、加大傳承人的培育等密不可分。”嘉陵區文廣旅局非遺保護股股長唐衝介紹,這6個非遺項目都具備明顯的地域特徵,傳承人都掌握了核心技藝且長期從事非遺傳承工作。
目前,嘉陵區繼續加大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申報力度。多次組織專家團隊深入鄉鎮、村組、企業等地,深入挖掘非遺資源,形成權威性文獻資料;不斷探索非遺傳承新模式,明確提出對身懷絕技的老師傅、老工人、工藝技法傳承人等予以保護,並定期舉辦培訓班,培養技藝傳承人;加大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力度,正確處理好傳承與創新、傳播與秩序、平臺建設與利用等方面的關係,賦予非遺文化更多生命力。
推行“非遺+”實現文化與産業融合
近日,位於嘉陵工業集中區的蜀繪文化博物館,只見嘉陵蜀繪絲綢工藝技法代表性傳承人之一李仕平正向遊客展示嘉陵蜀繪的傳統技法,博得遊客的嘖嘖稱讚。一旁的展廳內,絲綢服裝、絲巾、扇子、絲綢畫軸等嘉陵蜀繪作品琳瑯滿目,其圖案鮮活,色調清新,吸引了一大批遊客前來品鑒、購買。
李仕平説,他所在的四川順成紡織品有限公司,已經在國內多個城市設立了蜀繪專賣店,在北京、上海、青島等10余個城市設有經銷商,並向東南亞推銷蜀繪,展示南充絲綢文化。在蜀繪市場化、産業化的發展過程中,新一代傳承人有望將傳統與時尚、藝術與生活、文化與産業更好地融合起來,讓傳統手工藝不斷推陳出新,走進現代生活,在繼承中實現文化升格、藝術升級,讓嘉陵蜀繪大眾化、多元化、平民化。
據了解,蜀繪與蜀繡、蜀錦並稱“蜀中三絕”。為確保嘉陵蜀繪這一傳統技藝得到很好的傳承與發展,近年來,四川順成紡織品有限公司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建起目前國內首家以蜀繪文化為主題、佔地面積1500余平方米的蜀繪絲綢博物館,收藏展示與絲綢繪畫技藝有關的物品、器具、書畫、工藝技法與流程、服裝服飾及關聯展品等600余件,成為嘉陵區“絲綢工業+文旅”的重要窗口。嘉陵蜀繪曾多次代表南充參加國內外絲綢博覽會,並進行現場演示,宣傳推廣嘉陵蜀繪,增加其知名度與美譽度。
南充蜀錦織造技藝、蠶絲被手工製作技藝、尚好桑茶製作技藝、醉香金鳳白酒釀造技藝、鹽溪香白酒釀造技藝等非遺項目的成功申報,不僅讓這些傳統技藝得到很好的傳承,還帶動絲綢、桑茶、白酒等産業持續健康發展。
除了文旅産業,與非遺項目相關的文創産品也應運而生。為讓嘉陵剪紙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近日,杜華江精心設計、巧妙構思,通過絲印、燙印、手工等技法,推出宮廷扇、小相框、文化衫、胸針、襪子、抱枕、中性筆、鴨舌帽等與嘉陵剪紙相關的文創産品。
“每件文創産品都經過精雕細琢,以達到讓傳統文化進入大眾生活的目的。比如印有‘絲綢女神’剪紙圖案的文化衫有獨立的牛皮紙包裝盒,盒內附有和衣服圖案相應的純手工剪紙一張,部分包裝盒內還有小禮物一份。”杜華江説,他目前正在加快文創産品的設計和製作,準備參加8月份的紅邦週末集市,讓嘉陵剪紙走進千家萬戶。
“今後,我們將以非遺文化為依託,通過‘非遺+’産業、文創、生態、電商等辦法,讓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遺文化走得更遠。”嘉陵區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搭建平臺 幫助非遺走出去
為給非遺項目開拓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嘉陵區文廣旅局曾多次組隊參加省、市的文化旅遊活動。在去年底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展的“天府旅遊美食”推選推廣活動中,大通熱涼粉、金鳳白酒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登“四川省天府旅遊美食”名錄,至此,具有地域特色的嘉陵美食成功“出圈”,受到了省內眾多“好吃嘴”的青睞。
今年,嘉陵區文廣旅局又組隊參加了“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宣傳展示活動暨南充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産活動周”活動,尚好桑茶、嘉陵剪紙、開漢樓豆干、醉香金鳳白酒、蜀錦、蜀繪參加展陳展銷,銷售額達100萬元。
“之前我們還開展了直播帶貨及非遺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等活動,進一步擴大非遺項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嘉陵區文廣旅局非遺保護股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走出去”的同時,嘉陵區還加大了對鄉鎮文化專幹、非遺傳承人、非遺管理人、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負責人的培養,增強非遺文化的內生動力。
杜華江作為嘉陵剪紙傳承人,應邀參與過數百場剪紙技能培訓,參訓學員達數千人。“學員中有年近八十歲的婆婆,有幾歲的孩子。我想通過培訓,讓更多人了解並掌握嘉陵剪紙這門藝術。”杜華江説,目前,他與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達成合作協議,希望培養更多更專業的剪紙藝人。
下階段,嘉陵區將逐步完善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名錄體系,推進該區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開展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廣泛宣傳非遺文化,使得非遺保護意識深入人心,形成社會廣泛參與、人人保護傳承的生動局面。
“我們還要創造更多機會,將非遺文化融入産業發展,實現非遺文化與經濟發展雙贏局面,促進文化振興、鄉村振興。”嘉陵區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李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