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撂荒地7萬畝以上、耕地利用率超90%——嘉陵區撂荒地成了“希望的田野”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6-16 14:33:43 編輯:楊仁昌 點擊:

今年以來,嘉陵區結合土地整治等涉農項目,通過龍頭企業訂單引領、大型業主規模經營,以及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耕代種等模式,切實有效地將撂荒地變成“希望的田野”。

據初步統計,嘉陵區共減少撂荒地7萬畝以上,共拓展糧經産業近10萬畝,耕地利用率超過90%。

復耕擴種 撂荒地披“綠裝”

近日,嘉陵區七寶寺鎮九棟碑村田裏的秧苗綠油油的,成為鄉村一道美麗風景。而在此前,該村上百畝田地曾撂荒多年。

去年,七寶寺鎮大力整治撂荒土地,僅在九棟碑村就盤活了400多畝撂荒地,並成功招引業主建起花椒産業園。這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進一步激發了鄉村發展活力。

“我們對土地整治、小農水項目等基礎配套與撂荒地復耕實行統一規劃、融合發展,今年全區已完成撂荒地整治1.8萬畝。”嘉陵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東海説。

“只有對包括撂荒地在內的耕地進行連片整治,才能吸引業主進行規模化種植。”裏壩鎮黨委書記夏熙聞説。

裏壩鎮有4個村1個社區,雖地勢相對平坦,土地比較成片,但因常年外出務工人員多,土地碎片化撂荒現象突出。目前,裏壩鎮共整治6000余畝耕地,其中包括2000畝左右撂荒地,已吸引6個業主進駐。

今年,嘉陵區啟動撂荒地底數摸排,並及時出臺《嘉陵區防止耕地“非糧化”促進糧油産業發展扶持辦法》,為消除撂荒地、復耕擴種起到強大推動作用。

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嘉陵區共盤活撂荒地7萬畝以上,共拓展糧經産業近10萬畝,耕地利用率超過90%。

訂單種植 助農穩定增收

龍蟠鎮鞍子山村成片的高粱基地,滿是青翠的高粱幼苗。一陣微風,幼苗左右搖擺,好像剛會走路的孩子。據悉,該村今年整治出1200余畝連片土地種植高粱,其中包括200余畝撂荒地。

龍蟠鎮是嘉陵區的糧油基地,但近年來土地撂荒同樣較為嚴重。“包括鞍子山村在內,全鎮共與四川凸酒酒業有限公司簽訂了5000畝釀酒高粱種植訂單,公司以每公斤4.8元的價格保底收購。這一訂單盤活了全鎮1000余畝撂荒地。”龍蟠鎮鎮長李小春説。

據了解,該村把培育壯大種養業作為村民致富奔康的主導産業。該村成立了種植合作社,與四川凸酒酒業有限公司聯姻,與農民簽訂高粱種植協議。企業免費提供種子、技術,實行訂單種植,以比市場價格略高的保護價進行全部收購。

2020年,嘉陵區依託凸酒等本地企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共種植高粱3.5萬餘畝,覆蓋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30余家,實現了撂荒地産業培育同企業需求的精準對接。

根據《嘉陵區防止耕地“非糧化”促進糧油産業發展扶持辦法》,凡利用撂荒地連片復耕50畝以上,分兩年給予600元/畝獎補,復種糧油的連續5年每年每畝獎補300元;復種高粱200畝以上,除分兩年給予每畝600元獎補外,連續5年獎補資金中,每畝比復種糧食多100元。

“撂荒地復耕獎補第一年給400元,第二年給200元;如果種高粱,第一年可獲得每畝800元、第二年可獲得每畝600元獎補;第三年以後也比種植其他糧油作物每畝多得100元。”陳東海説。

據了解,在金寶鎮槐樹壩村、裏壩鎮金龜寺村等地,凡不宜種水稻的地塊,業主均計劃種高粱。

代耕代種 增加集體收入

“整治出來的撂荒地,在充分徵求群眾意見後形成決議,由村集體統一流轉,農戶獲得流轉費。”金寶鎮相關負責人説。

將撂荒地集中並統一整治後,引進業主後剩餘的土地怎麼辦?“那就由各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合作社代耕代種,每個村也會留有一定比例的土地進行代耕代種。這個數據是不斷變動的,農戶要求將土地要回繼續耕種,主要從這部分土地中調劑。”陳東海説。

裏壩鎮今年連片整治出的6000余畝土地,除業主和種糧大戶種植外,還有4000余畝由各村村集體代耕代種。“農戶務工回來要求自己耕種,我們便根據情況就近劃一塊地給他。”夏熙聞説。

村集體代耕代種,不僅有效消除了撂荒地,同時增加了村集體收入。據估算,裏壩鎮今年將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80余萬元,每個村(居)增加10萬元至20萬元。

“嘉陵區各級黨委、政府堅決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今年,區委、區政府將撂荒地整治納入部門、鄉鎮和領導幹部‘三農’工作目標考核,對落實不力、工作滯後、敷衍塞責的,要堅決從嚴追責問責。”陳東海説。

為此,嘉陵區紀委監委、區委目督辦、區農業農村局聯合成立3個督查小組,分片開展巡迴督查,全面掌握撂荒地復耕情況,及時解決問題,實時督促整改。(向榮 覃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