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面對這場大決戰,汶川縣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圍繞“建設東西部協作産業扶貧全面振興示範區”的目標,南南聯動,城市與城市精準對接,企業與村鎮精準對接,共同把握髮展機遇,大力發展各項産業,以昂揚之姿,闊步奔小康。
“義”結金蘭攜手共赴奔康路
汶川、義烏,相距2000多公里,東西部扶貧協作為這兩個景色異域的城市牽線,彼此融合,以“義烏所能”補“汶川所需”,將彼此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值,將東西部扶貧協作賦能到扶貧脫困。於是,汶川義烏館由此而生。
6月28日,汶川縣威州鎮岷江路上段的“汶川義烏館”盛大開業。館外,龍騰獅躍,輾轉騰挪,吸引了眾多市民熱情參與,為汶川迎來新的商機喝彩加油;館內,人潮涌動,消費者來往如梭,爭先搶購自己需要的商品。
作為消費者,一定不會對“一站式消費體驗”這個專業名詞陌生,因為這是當下最流行的購物方式。
據了解,汶川義烏館項目由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汶川縣川青甘高原物流産業園合作打造,項目坐落于汶川縣核心商圈,總面積約600平方米,以“義烏好貨”和“愛喜貓”品牌為引領,匯聚全球精選優質小商品。産品涵蓋時尚潮品、母嬰玩具、學習辦公、戶外休閒體育、針棉織品、家居百貨、五金生活、IP産品等8個大類近3000個商品,均為質優價美的一手源頭“好貨”。
汶川義烏館項目是切實推進浙川兩省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具體行動和重要成果。該項目的順利發展,以有力的措施、強大的後盾助力汶川脫貧攻堅,實現義烏—汶川兩地“攜手共赴全面小康”的遠大目標。
來料加工書寫減貧新奇跡
2018開始,汶川縣按照“黨建全面統籌,東西部差異用力”的思路,依託浙江來料加工業務大市場,構建起産業扶貧基地、園區、車間、細胞工程四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承接浙江産業轉移。
通過政府引導、企業支援、群眾參與、市場運作,從管理體系、要素保障、技能培訓、財政扶持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共同在汶川譜寫了一曲來料加工産業的樂章。
短短幾年的發展,來料加工産業在汶川落地生根。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點到面的突破性轉變,成為了汶川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亮點,為全國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可拷貝、可複製的“浙江、汶川東西協作模板”。
至此,汶川縣從事來料加工的參與面越來越廣,人員和車間數量成倍增長。各村各鎮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用智慧與理解化解了地理條件苛刻、思想落後、技術不過關等生産難題。
截至目前,全縣共建成來料加工車間35個,其中總部車間1個、鄉鎮總車間11個,分車間23個,總面積達8340平方米,參與加工工人達1000余人,每人平均增收每月超過1300元,熟練加工工人收入每月超過1700元,其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20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25人,殘疾人57人,低保戶19人),就業困難人員每人平均增收每月超過1000元。
這些數字背後,既書寫了中國減貧奇跡的汶川篇章,更是創造了全國脫貧攻堅的“東西協作樣板”。
村企幫扶美麗鄉村展新姿
威州鎮索橋村,地處高半山,是典型的集體經濟薄弱村。2018年在浙江援川工作組的牽線聯繫下,浙江保億集團與索橋村結對幫扶,對該村出資扶智,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索橋村由此獲得了浙江省援建資金878萬元,浙江保億集團捐贈資金2000萬元。
一系列的合作項目紛至遝來,為索橋村帶來了無限生機。
為改變索橋村傳統的人居環境,大力解決村容村貌、人畜分離等問題,提高村民環境衛生意識,改變當地村民傳統的生産生活方式,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下,索橋村完成廁所改造29個,下階段還將為每戶分配分類垃圾桶,新建污水處理系統,力爭把索橋村打造成為兼具文化特色與富有現代氣息的美麗鄉村。
按照汶川縣委、縣政府關於經濟轉型發展相關要求,索橋村立足於自身優勢資源,以“産業+旅遊+文化”的方式,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引入旅遊、文化元素,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帶動全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如今,索橋村集體經濟“六大支撐”正落地開花,趁著鄉村振興與東西協作的東風,全村實現特色種植業3500畝,保護和發展索橋羌香、羌酒、羌繡、羌銀等非遺傳承項目7個,發展羌家樂50余戶,建成來料加工車間1個,開展抖音、直播、電商等新型銷售模式30余戶。2019年全村産業收入達1450萬元,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15540元。一個“産業富民、美麗鄉村,東西協作、索橋花開”的村企幫扶新模式正勃發出強勁的脈動。
“果子變票子”“農貨變網貨”“村民變股民”……乘著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東風,依託豐富的綠色生態資源,汶川縣正在不斷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和建設美麗鄉村的要求,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走出一條康莊致富大道。(圖文:楊光富 余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