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結合”順勢養殖法 若爾蓋畜牧養殖闖出新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8-11 14:10:53 編輯:劉婷婷 點擊:
八月的若爾蓋草原綠草如茵、鳥語花香。清晨,迎著第一縷陽光走進爾蓋縣唐克鎮索格藏村尕讓交的家庭牧場,尕讓交與家人正在自家的牲畜棚圈裏進進出出,一會兒給棚圈裏即將出欄的牦牛添加飼草,一會兒又拿起掃把打掃圈舍,忙得不亦樂乎。

眼下正是高原牦牛添膘育肥的關鍵時節,看著圈內長勢喜人的牦牛,尕讓交感慨萬千。他告訴記者,三結合養殖方式每天要給牦牛補充3次飼料,每天除了在圈養欄裏,還要放牧6個小時。以前牦牛都靠傳統放養模式,靠天吃飯,不僅人累、養殖收益也不高,現在這種養殖方式的養殖效率是傳統養殖方式的兩倍,再不用擔心雪災,牲畜長得好、平均每頭牛純利潤達能達到3100多元,不僅經濟效益提高了,還能有效改善天然草地利用能力,減輕草場壓力。

若爾蓋縣是四川省重要的草食畜牧業基地,有天然草地1212.63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地978萬畝。但長期受靠天養畜的傳統養殖模式影響,大部分牧民群眾形成了一種耗牛養殖數量多,品質卻不夠好,年産效益也不多的局面。
為轉變牧民養殖觀念,提升養殖水準,促進持續穩定增收致富,若爾蓋縣于2018年引進成都同樂飼料科技有限公司在達扎寺鎮紅光村遠牧點建設曙光現代牧場,依託科學技術支撐,對牦牛進行“放牧+補飼+圈養”“三結合”順勢養殖實驗。

適當放牧,是在保證牛羊身體健康所需足夠的運動量和攝食量下,將以往無節制放牧方式改為適時適量放牧,有效減少多餘運動造成草原踐踏破壞和牧草浪費。科學補飼,添加牦牛生長必須營養調理品,有助牦牛健康生長,縮短飼養週期,提高出欄率。通過圈養,減少牛羊運動量,從而減少運動能量損失,減少牲畜對草地的踐踏,也是解決草原牲畜“夏壯、秋肥、冬瘦、春死亡”惡性迴圈的有效方法。

2019年,“三結合”順勢養殖整合技術又逐步推廣到若爾蓋縣唐克、轄曼等鄉鎮,成效顯著。傳統養殖法25畝草場飼養1頭牦牛,“三結合”養殖法不到10畝草場就能飼養1頭牦牛,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提高了養畜的科學化水準。
除了生態效益,“三結合”順勢整合養殖技術帶給養殖戶的還有可觀的經濟效益。相比自然放牧,“三結合”養殖法養出的牦牛可從5-6年出欄時間縮短到3-4年,藏係綿羊從原來的3-4年出欄縮短到1-2年出欄,牦牛出欄率由14%提高到25%、藏係綿羊出欄率由33%提高到45%,年增加出欄牦牛7萬頭、藏係綿羊11萬隻,可增加效益3.23億元。2019年,若爾蓋縣共建設“三結合”順勢養殖整合技術示範牧場40個,出欄牦牛4000頭、藏係綿羊1萬隻,按照每頭牦牛增加效益2000元、每頭藏係綿羊增加效益500元計算,2019年增加示範牧場收入1300萬元。科學化的管理,整合化的養殖技術,可觀的經濟收入讓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加入到了“三結合”順勢整合養殖的“大部隊”中。目前,若爾蓋全縣已建成“三結合”順勢養殖整合技術示範牧場142個。

今後,若爾蓋將計劃逐年推進,推廣建設標準示範牧場600個,實現出欄牦牛6萬頭、藏係綿羊15萬隻,增收1.95億元的目標。“三結合”順勢整合養殖技術的成功推廣有效促進了全縣草牧業生産方式的轉型升級,對推進高原畜牧業發展、促進生態保護、提高牧民收入奠定了堅實基礎。
若爾蓋縣以全産業鏈思考佈局,以牧民增收為目的,致力於解決牧民所想、所思、所盼,與牧民一起思考現代畜牧業轉型,結合國家“三農”政策,探索實踐出以園區引領高寒牧區草牧業一體化高效綠色發展模式,是高原牧區現代畜牧業轉型升級的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有效益的較好經驗模式。(吳剛  張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