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青川,萬物蔥蘢,生機盎然。近日,在四川青川縣樂安鎮長坪村一片小山坡上,村民唐海彥忙碌地采收潔白無瑕、宛若“白珍珠”的竹蓀,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當下正值竹蓀採摘旺季,竹蓀非常嬌嫩,它破蕾開裙就要馬上採摘並及時烘乾。”唐海彥樂呵呵的説,每天要請10多個村民幫忙採摘,按今年的行情,幹的長裙每公斤可賣260元,竹蓀這一項就有10多萬的收入。
青川縣蒿溪回族鄉茶葉園 沈若飛 攝
這是青川農業産業扶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青川縣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依託獨特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精準施策、精準發力,不斷完善貧困村基礎設施、強化貧困群眾産業培育、完善農企利益聯結,遍地開花的農業産業,為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提供有力支撐,鞏固提升了脫貧攻堅品質。
堅持“建基地”,特色農業産業持續壯大。産業基地擴面提質,截至目前,全縣茶葉面積達到25.58萬畝、食用菌2.35萬畝、草本藥材2.8萬畝;2019年産茶葉7788噸、食用菌幹品1.24萬噸、草本藥材1.89萬噸。“三園”建設有力推進,全縣共建成高標準農田9.1萬畝,培育現代農業園區10個、“一村一品”特色産業園190個、家庭産業園1.39萬個,貧困村、貧困戶農業生産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堅持“搞加工”,農産品附加值不斷提高。産地初加工逐步提升,全縣建成茶葉加工廠(車間)162家,其中年加工百噸以上企業達46家;食用菌初加工廠(車間)210個,食用菌初加工率達到80%以上;中藥材産地加工廠11個。精深加工取得突破,建成孔溪、木魚兩個農産品加工園區,培育縣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52家,茶葉精深加工率達到70%,食用菌精深加工率突破40%。新品研發有序推進,大力推進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2個。青川七佛茶葉有限公司、白龍茶葉有限公司等茶葉加工企業成功開發出“綠茶、紅茶、黑茶、白茶、黃茶”五色茶系列産品。
“創品牌”,産品品牌效益日益顯現。區域品牌知名度更響,建成國家生態原産地産品保護示範區、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示範樣板,“青川黑木耳”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成功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年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自主品牌美譽度更優,支援和鼓勵農業企業申辦“兩品一標”,全縣有效期內有機農産品14個、綠色食品11個,地理標誌保護産品授權企業11家。培育了“川珍”“七佛貢茶”2支中國馳名商標。每年組織縣內企業參加西博會、茶博會、綠博會等各類農産品展示展銷活動10次以上,大力推廣縣域優質農特産品。
木魚紅旗現代農業園區 沈若飛 攝
堅持“促融合”,加快培育農村發展動能。農商融合快速發展,建成1個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192個村級電商服務站,發展電商企業31家、個體網商240家,直接帶動2.2萬戶農戶參與關聯産業。農旅融合穩步推進,依託茶山、果林、菌園和我縣優越的生態環境,建成了“三谷”、紅旗、白龍湖等一批農旅融合現代農業園區,打造了仙霧茶海、地坪茶園等一批鄉村旅遊休閒觀光景點,培育了陰平村、幸福村等一批幸福美麗新村。
堅持“育主體”,有力提升産業扶貧帶動。經營主體培育進展迅速,全縣共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472家,培育家庭農場469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帶動3600余戶貧困群眾年每人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集體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完成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97個,2019年,79個貧困村均全部實現集體經濟分紅,每人平均分紅42.29元;189個非貧困村中實現分紅的共計85個,每人平均分紅18.08元。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創新,大力推行“訂單生産+保底收購”自主經營模式、“保底分紅+二次返利”股份合作模式、“産品分成+勞務收入”託管代養模式;推廣“三資入股”“飛地扶貧”等模式,讓小農戶更多分享産業發展紅利。
堅持“增實效”,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每年安排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發展特色農業産業。2016年至2020年,全縣投入各類財政資金2.24億元用於農業産業扶貧項目建設,實施農業産業扶貧項目118個。截至目前,全縣79個貧困村每個村均建有“一村一品”特色産業園、均有1個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全縣累計通過農業産業發展脫貧6720戶,佔貧困戶總戶數的71.1%,貧困戶年均實現産業增收4000元以上。(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