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縣非遺傳承人林福美:為搬遷婦女搭建家門口的就業平臺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6-29 16:18:45 編輯:謝川霞 點擊:
林福美,一個汶川縣綿虒鎮金波村普通的農村婦女,可她卻頂著州級非遺傳承人、汶川紅姐羌繡專業合作社創始人、汶川綿虒鎮東西部扶貧協作來料加工扶貧車間主任等頭銜,而這些也讓她變得有些不普通。

汶川縣綿虒鎮草坡片區8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面臨著“底子弱、根基薄”的扶貧難題,還因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和2013年的7.10特大山洪泥石流自然災害而留下創痛。2016年綿虒鎮草坡片區群眾整體搬遷至水磨鎮郭家壩吉祥社區。如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增收致富,如何突破人多地少的瓶頸,解決群眾居家就業難題,在當地政府的積極支援和幫助下,林福美積極奔走,為搬遷婦女搭建了家門口的就業平臺。
飛針走線,實現居家就業
初夏,姹紫嫣紅,汶川縣水磨鎮郭家壩吉祥社區紅姐繡坊門外的兩棵三角梅開的格外艷麗,“你這針拉的有點兇了,你看布都有點皺了……。”在紅姐繡坊內,林福美正在給羌繡培訓班的學員們教授羌繡針法。自合作社成立以來這樣的培訓林富美已經舉辦了20余期。除了集中培訓,林福美還利用空余時間到農戶家中授課,有時也會受邀到外地授課。截止目前,林福美培訓過的學員已經多達1000余名。學員們學有所成也是林福美最欣慰的事。“把閒余的婦女們,組織起來給他們培訓羌繡技藝。主要目的就是讓他們培訓過後能夠在家帶孩子,除去做家務事,也能夠做一些羌繡,補貼家用。”上完課後林福美介紹到。合作社將回收銷售羌繡作品,讓居家繡娘在家裏就可以有一定的收入。
林福美的汶川紅姐羌繡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0年,2013年的汶川7.10特大泥石流讓正辦的火熱的合作社毀於一旦,看著一幅幅精美的羌繡被泥石流包裹著,林福美心灰意冷。2016年在國家大力的扶持下汶川縣草坡鄉整體移民至水磨鎮郭家壩吉祥社區,在社區內,林福美的羌繡合作社又重新開張了,合作社按照繡品的品質、針法的難易給村民報酬,十幾元、幾十元有的甚至賣到上百元。“下一步合作社再將繡品加工成裝飾畫、手提包、靠枕等産品,遠銷廣州、山東、蘇州等地。”林福美表示,隨著合作社羌繡作品走向高端市場,繡娘的收入將得到極大提高。
今年45歲的秦術君是經林福美培訓的為數不多的男學員,也是草坡遷建郭家壩的村名,家中4口人,愛人在地震中遇難,是村裏的精準貧困戶,為了維持生計他在郭家壩開了一間小賣部,閒暇時間為了增加收入他也和其他婦女一樣加入到培訓隊伍中來。經過培訓後秦術君就可以在開小賣部的同時通過居家做刺繡來增加收入。“如果做得多每月最高可以達到2000元的收入,僅刺繡一月收入在500-800元。”
來料加工實現家門口就業
“嗡,嗡,嗡……”,在綿虒鎮郭家壩福田街道——綿虒鎮東西部扶貧協作來料加工扶貧車間,十幾位縫紉工正腳踩縫紉機,手麻利地轉動著從義烏運來的襯衣布料,不一會兒,一件成品就完工了。“注意每一道工序的精確度,切記0.1的直口一定要做到……”林福美正在提醒縫紉工縫製襯衣的一些細節。在近2000平方米的來料加工基地裏,有二十來歲青年,也有七十多歲老人。現有固定技術工30余人,流動工80余人。在林福美的帶動下綿虒鎮7個扶貧車間農閒時參與來料加工群眾858人,還有固定就業人員164人,靈活從業人員187人,吸納貧困戶就業36人,殘疾人15人,每月最高能收3000元左右,平均工資達到1800余元。
李茂巧,丈夫癱瘓在家,為照顧丈夫,女兒楊興翠在紅原縣開一家飯店,由於疫情給餐飲帶來的影響,加之需照顧癱瘓的父親,毅然決定回到郭家壩。林福美在得知他們一家的情況後,立即邀請楊興翠到來料加工車間裏上班,並在車間做了一名固定技工,因為手腳麻利,動作嫺熟,楊興翠每月可以領到2000元以上的工資。李茂巧也會利用閒暇時間到車間做流動工人,每月平均收入600至700元。
林福美,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面對困難她倔強不服輸,面對一次次的逆境,她迎難而上,並帶動周邊的人也富起來,這股子不服輸的精神也是汶川人的縮影。(汶川縣融媒體中心 何艷 邵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