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言寸草心,猶報三春“輝”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6-28 11:47:17 編輯:劉婷婷 點擊:

受助孩子臨摹“媽媽”的照片畫的油畫,畫中為陳克輝2019年獲得亞洲城市大學碩士學位畢業照
“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觸碰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只要這樣的傳遞和喚醒不止,未來就有希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願望便能成為現實。
聽完她的講述,我望了望窗外依然白亮的天空,滿布無間隙的單調厚重的雲層,這悶熱的一下午時光,竟過得如此的快。我扭頭看著她,由衷地説,你完全配做一個教育家了。
陳克輝在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助學行動,在她潛意識裏的助學觀念,和今天的教育扶貧理念不謀而合——“教育扶貧”能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掌握知識、改變命運、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扶貧路徑。
一個朋友的推薦
一個月前,朋友向我推薦了一個探訪對象,她叫陳克輝,是四川佳世特橡膠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一位愛心助學企業家。我試著給她打電話,約時間採訪,她雖是答應,卻也表露出猶豫的跡象:她説自己沒做什麼,就扶貧上來説貢獻不大。
其實我遇到的很多幫扶者,他們幾乎都有同樣的想法:覺得自己做的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沒有被報道宣揚的必要,或者在他們心裏,從來就沒把自己做過的事叫做“扶貧”。他們幫助別人,付出自己的精力和金錢,這一切如同呼吸一樣自然,就像每天清晨,洗臉刷牙,做這樣的事,是這樣的習慣。向身處困境中的人們伸出援手,是他們發自心底的願望,是靈魂深處的善良與執著。
一個月後,夏天,遂寧大英縣,一個悶熱的午後,我終於見到了陳克輝,在她的辦公室裏。
她看上去身材小巧,全沒女強人的形貌。著一件短袖白襯衫,外扎黑色半身包裙,整潔清爽,這和門前碰到的其他女員工著裝一樣。可見她對公司的管理規範,是個注重形象、重視平等的人,估計也是個自律性較強的人。果然,她從5年前開始跑馬拉松,平日清晨6點起床,堅持5公里長跑,從未間斷,難怪身上也未見多餘的一分肉。

陳克輝在2019年國慶期間,參加“茶馬古道72公里徒步越野賽”,榮獲女子組亞軍
她的模樣也小巧,挽一個幹練簡潔的發髻,露出可愛的小臉,笑起來很純凈,那笑的氣息,像極一個天真的孩子。我猜她只有三十幾歲,她很爽快地坦白,説自己是70後。後來回想,覺得她長得像彭佳慧,我喜歡的一位歌手。
來之前,只知道她幫助了許多貧困學生。成功企業家資助學生的案例很多,而慢慢聽她敘説,真的很慶倖能認識這位經歷不凡的助學者。
青年時代的助學經歷
首先沒想到的是,陳克輝在自己還沒成為有錢人時,便開始“知助”(義務教授孩子知識)困難學生。這種傳授知識的扶助,比簡單地資助更難能可貴。這段助學經歷,要追溯到她大學畢業時期,距今已28年。 
1992年,西南民族大學畢業的她,在自貢市一家工廠做會計,因為學校學的就是財會專業,工作對她來説很輕鬆。工廠坐落在一個村莊附近,上下班時,常常可見一些村裏上學放學的孩子,看他們的衣著便知,有些家庭應該很困難。
這令她想起自己艱苦奮鬥的童年,如果不是媽媽的鼓勵,她和姐姐也不會考上大學,她也不會有現在的成就。媽媽常對她和姐姐説,“我再苦,也會支援你們倆姐妹把書讀完”“只有學習好了,有了知識,才會找到好的工作”“你們現在學習雖然辛苦點,但也是為了以後過上好日子啊”。
陳克輝憐惜那些貧困家庭中讀書的孩子,很想幫幫他們,但因自己剛參加工作,工資不高,便決定從輔導孩子們的學習開始,一步步去支助他們。
於是她主動接觸這些小孩,看他們願不願意接受輔導,對希望進步的孩子,便到他們的家裏,向家長提出想幫孩子輔導功課的願望,這些家長們當然非常高興,而且這位可愛的姐姐,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考大學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時候我國大學招生計劃少、高校少、分數線高,能在那個時期考上大學的真是寥寥片羽。
我不禁又好奇了,你大學才畢業,每天晚上去輔導孩子們學習,那個青春年齡正是談戀愛的好時光啊,你不怕影響愛情,甚至耽誤將來的婚姻嗎?
陳克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中帶著幾分甜蜜和羞澀。她説,戀人是大學的同班同學,也就是現在的愛人。哦——原來她已有了愛她、寵她、感情又穩定的男朋友了。大學時期的愛情,最是純潔,能夠一路牽手走到今天,真夠幸福的。在輔導貧困兒童學習的事情上,愛人非常支援,她輔導的其中一個小姑娘,就是愛人推薦的,小姑娘的媽媽患有心臟病,家裏甚是可憐。
 陳克輝用資金幫扶學生,是從1997年開始的。那時她的會計業務越來越純熟,好幾家公司找到她,請她幫忙做代理記賬工作。由此,她的經濟開始好轉。
經濟稍有寬裕,陳克輝首先想到的還是她那幫學生們。根據他們家庭經濟貧困程度,她給予了不同額度的資金扶持。
隨著經濟好轉,擴大支助範圍
2006年,陳克輝離開單位,創辦了自己的企業。跟著經濟一步步的好轉,她便主動對接企業所在地的自貢市婦聯、殘聯和紅十字會,請他們幫忙提供貧困孩子名單,隨著她影響力的擴大,也有不少熱心人,主動向她推薦。
2010年通過招商引資,她來到遂寧市大英縣投資辦廠,她的愛心也跟隨來到了大英縣。
她的愛,隨歲月流淌,與時光前行,愈加博大。在之後的愛心支助中,她不僅限于助學貧困兒童,還包括助力貧困村脫貧致富、解決農産品滯銷問題、助力農民春耕生産、解決貧困農戶就業難題。
2015年她積極響應“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主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幫扶河邊鎮金靈村、金溝村等貧困村,助力脫貧攻堅,還資助村裏的貧困學子,併為結對幫扶的許六高、田明芬等貧困戶提供物資及資金幫助。
2018年春,在得知金靈村春耕用水、灌溉系統出現問題,她第一時間為金靈村送去3萬元經費,用於水利基礎設施改造,幫助金靈村順利渡過難關。
2019年夏,陳克輝聽説大英縣好幾個貧困村農産品滯銷,便帶領企業員工一道,想辦法,出主意,多方聯繫收購方,積極協調運輸車輛,並採用員工“以購助扶”的方式 ,最終解決了金靈村、鳳陽村、沙石咀村的西瓜、南瓜、大米等農産品滯銷問題,為老百姓實現經濟增收3萬餘元。
近年來,陳克輝帶領公司員工積極主動與幫扶貧困村聯繫,走村入戶,宣講公司招聘政策,吸納貧困勞動力,解決了上百個就業崗位,根據工種不同,每個就業崗位、每月有2500-5000元不等的收入,幫助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
陳克輝始終牽掛的,是她的助學活動,這已然成為她的事業,她重視家庭教育,關心兒童青少年成長,用真情付出,被很多孩子喚作“媽媽”。近年來,她每年都拿出十多萬元,資助貧困村的困難兒童青少年,幫助他們學習生活,以及救助患重病和殘疾兒童。前前後後,她幫扶了數百名貧困孩子,共計捐資200多萬元。
陳克輝對每一位她幫助的孩子,不僅是關心孩子自身的成長,同時也關注家長教育觀念的成長。她特別注重與家長孩子溝通,不僅僅是電話裏的溝通,她還希望與家長孩子們面對面地交流。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他們的知識學習進步,他們心靈及健康成長,這一切,不僅僅需要她個人付出努力,還需要家長們的共同配合,提升家庭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
在她的教育觀念裏,她更看重“感恩”教育。如果一個人的生活以感恩為中心,他會活得善良平和、寬容快樂,一個感恩的人,今後在社會上,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幫助,更容易走向生活的幸福。
幾名感恩的孩子
孩子 靜香
陳克輝在助學過程中,遇到一些特別懂得感恩的孩子,點滴回饋,哪怕一句話,都會令她感動,他們之間情感甚篤,情同母子。
有一個叫靜香(化名)的孤兒,甚是可憐。她兩個月大時,媽媽突然離開家,再也沒回來;3歲不到,爸爸猝然離世;她由爺爺撫養到10歲時,爺爺也撒手人寰。十年之間,這塵寰不幸仿佛都降臨在這幼小的孩子身上,無奈村上把她交由大婆(當地稱呼,即爺爺的弟媳)撫養,然而,大婆是個低保戶,自己生活都很困難。在村裏和四鄰的幫助下,她勉強讀到高三。
一天陳克輝聽朋友説起靜香,希望她能去幫幫她。陳克輝了解到,當時靜香的學校雖然給她免了不少學費,但經濟仍然緊張,以後若讀大學,費用更成問題。
她聯繫到靜香,並徵得大婆同意後,把她接到自己家中。她給正讀高三的靜香,創造了很好的高考學習和生活條件。2019年,在她的幫助下,靜香順利考上了四川輕化工大學。
靜香很感激這位“媽媽”,親生母親拋棄了她,至親之人也先後離世,而現在的這位新“媽媽”,就是世界上最疼愛自己的親人。在她家裏,她把自己當親生女兒對待,照顧她的生活和學習,就連她的心情如何,“媽媽”都一一體貼。
靜香是一個非常懂得感恩的孩子。前幾天在“媽媽”生日時,她用自己節省的錢,給“媽媽”發了個“520”的愛心大紅包,她還在新年裏給“媽媽”發壓歲錢。每一個重要的日子,她都想著“媽媽”。在陳克輝眼裏,感恩不是表面的金錢、物質,而是時時挂在內心裏的愛與牽記。
陳克輝2016年考取了馬來西亞亞洲城市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當2019年畢業時,靜香比她自己考上大學還高興。她照著“媽媽”的畢業照,給她畫了一幅油畫,畫中的“媽媽”,戴著碩士帽,陽光灑在她生動的臉上,幸福的笑顏溢出畫框,空氣中流動著甜蜜的氣息。
陳克輝注重感恩之心,她在乎的並不是孩子對她的報恩,而在乎的是孩子的未來。感恩,是孩子將來在這個社會上能夠立足的品德。學會知恩、感恩的人,方能受人尊重,幸福才能長遠。
孩子 耀燦
2017年,陳克輝到她的一個幫扶村走訪,遇見了她的另一位助學對象,耀燦(化名)。
那是11月的一個寒冷天氣,她正走在村道上,迎面走來一個蓬頭小夥兒,大冷天,趿拉著一雙塑膠拖鞋,這引起了她的注意。小夥子約摸十五六歲,高高的個兒頭,隱約可見的帥氣,但卻是一張不甚乾淨的臉,和一身不甚乾淨的衣服。
今天又不是週末,為什麼他不去上學?陳克輝這樣想著,便上前詢問。原來他是慧琴(化名)的哥哥。慧琴她認識,是她資助的一個初一學生,對她家的情況她還是了解的。
慧琴家有6口人,爸爸幹農活,掙錢不多,媽媽風濕性心臟病,治病很花錢。4個孩子中,慧琴最小,她有3個哥哥,除剛遇到的耀燦,前一陣,因為家庭困難,想幫著家裏掙點錢,便放棄了讀書(今天才知道),她還有一個哥哥,老婆嫌她家窮,跑了,另一個哥哥外出務工,很少回家。
陳克輝問耀燦,你願不願繼續讀書呢?我可以幫助你。
靦腆羞怯的耀燦,低著頭也不看她,只回答了兩個字:願意。
從此,陳克輝又多了一個孩子。在她資助的孩子當中,有的叫她媽媽,有的叫她乾媽,有的叫她姑媽,他們大多數和她很親密,常常電話溝通,交流近況,主動向她彙報學習成績。陳克輝也總是鼓勵孩子們,好好學,她會一直支援他們讀完所有學業,甚至研究生。同時,她也不忘叮囑孩子們講衛生,做到乾淨整潔,不僅把家裏衛生搞好,個人衛生也要搞好。每次談話後,還提醒孩子們,下次見面,希望看到你乾乾淨淨的喲,就算穿著補丁的衣服,也要打起精神,保持乾淨整潔。這也是對孩子自信心的一個特殊培養,陳克輝也是這樣要求耀燦的。
陳克輝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她相信,自信是一個人孩子將來成功的基石,它能激發一個人的意志力和潛能。她希望孩子們,不要追求旁人的嬌寵溺愛,而要學習保持自我的寵辱不驚。她用愛,保護著孩子靈魂的雙翅,讓他們更勇敢、更自由、更自信地去飛翔,
耀燦在“媽媽”的幫助下,變化很大。不僅把個人收拾得精神抖擻,還原了帥氣的“英雄”本色,還會主動幫著家裏打掃衛生,幫爸爸做農活兒。並且,陳克輝幫他聯繫了遂寧市大英縣育才中學,在該莫校長的幫助下,耀燦讀完職業高中。而後,在寧波一家大牌汽車公司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月薪4000多元。
每一個小小的進步,他都禁不住告訴“媽媽”。“媽媽”再忙也沒忘給他回復,“你現在工作了我很高興,但工作後仍然要抽空多學習”“你要爭取當車間班組長,爭取更大的進步哦”。
耀燦還每月主動拿出200元錢,請“媽媽”交給其他困難的孩子,傳遞愛心。“媽媽”心底,久久激蕩著一股暖意,這愛的迴響,清亮而動人。
耀燦的妹妹慧琴也是受助孩子中乖巧可人的一位,不僅學習好,還經常主動向“媽媽”彙報成績。這令陳克輝很是欣慰。
她在資助過程中,總是希望孩子們能主動彙報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對於她主動聯繫後,家長或孩子長期無故不回應的,或者了解到家庭並不貧困的,她會立即終止資助。這點很是令人佩服,這既是對孩子負責,也是維護助學的真實公平。
作為一名愛心幫扶者,哪怕一個電話,一個回音,她也會覺得所做值得。
一個常懷感恩的人,他的心靈,必定裝著美好。她在公司也常常與員工們分享,要學習感恩一花一草、一瓦一木,感恩生命裏遇到的每一個人、遭逢的每一事每一物。感恩在陳克輝的眼裏,是廣闊的,感恩的世界裏,每一天都是美好的。 
“姑媽家”的三個孩子
陳克輝的扶困中,還遇到一個特殊家庭,這家共有3個孩子,兩個哥哥,一個9歲,一個13歲,妹妹6歲。爸爸進了監獄,媽媽也跑了,至今未歸,剩下爺爺奶奶帶著他們。為了方便孩子讀書,爺爺奶奶在學校附近,一家賣水泥的庫房二樓租了間房。傍晚爺爺給他們送完晚飯後,回村裏老屋住,奶奶則陪著兩個哥哥和妹妹,4人睡在一張床上。
當別人告訴陳克輝這個可憐的家庭時,她來到他們的出租房,在一棟灰撲撲的樓間裏,找到了他們。10平米不到的房間,只有一張床和一個飯桌。她親眼看到他們的困境,非常同情。立即幫他們買了一張新床,還有洗臉架、鏡子、香皂、掃帚、撮箕等,各類她能想到的生活用品。並告訴孩子們,哥哥大了,不好和妹妹睡在一起的,平時除了認真學習、做作業,還要學著幫爺爺奶奶做家務活,打掃衛生,家裏要保持乾淨整潔,自己也一定要乾乾淨淨。
由於奶奶也姓陳,陳克輝便親切的叫奶奶“姑媽”,長期的溝通交流,貼心地關愛,孩子們也親切地喊陳克輝“姑媽”,一聲聲“姑媽”,叫得這小小的房間裏暖洋洋的。
每當逢年過節,三兄妹總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等著“姑媽”來,早早地給“姑媽”電話,祝“姑媽”節日快樂,並告訴“姑媽”想她了。他們平時也常常給“姑媽”電話,講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趣事,且總把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小房間也整潔明亮。日子在“姑媽”的關懷下,充滿親人般的溫情。
雖言寸草心,猶報三春“輝”
當我走進陳克輝的辦公室,我首先發現的是兩大束的鮮花,雖然有些枯萎,但依然可見它曾經的美麗。前兩天是她的生日,這花都是孩子們送的。
雖言寸草心,猶報三春“輝”。孩子們每一個小小的回饋和感激,都令陳克輝感動,也溫暖著這位“媽媽”的心。誠然,三春的暖陽,是不求小草的回報,但“寸草”的每一個仰臉微笑,都會令她愉快而心安。
這就是陳克輝想要的“感恩”,在她的感召下,她曾經幫扶的一個個孩子,有的已經長大成人,有的剛參加工作,有的已擔任公司高職,其中許多孩子,都像耀燦一樣,在拿到工資的第一天,就拿出其中的一部分,獻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希望把“媽媽”的助學愛心,一個接一個地、永遠傳遞下去。
回憶中艱苦卻幸福的童年
陳克輝回想她的童年,雖然艱苦,卻並不痛苦。在媽媽的教育下,雖然她和姐姐在艱苦條件下長大,卻學會了堅強。有人説,苦難是人生中的一筆財富,然而我卻看到,苦難中培養的堅強才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小時候,她的爸爸長期外地工作,哥哥跟著爺爺外出學手藝了,家裏只剩下媽媽、姐姐和她。媽媽體弱多病,她和姐姐年紀尚幼,還在讀小學,三個弱勞力,卻撐起了整個家庭的勞務。
她的媽媽是個有志氣的人,常常叮嚀兩個女兒好好讀書。兒時,她和姐姐,除了平日把功課做好,接著就要幫媽媽收拾家和院子,還有總也做不完的農活。
屋內始終保持整潔,屋外是清爽的院壩,圍種著一叢叢竹林(這也是她們的收入來源),她們細心地剝去豁拉蜇人的筍殼,她家的竹林和院壩一樣,始終光潔乾淨……
看著陳克輝微笑述説,臉上泛著亮閃閃的光澤,寫滿無限神往的回憶。我仿佛與她一同看到,她記憶中,漫著茵茵的綠光、一片青綠的竹園,挂滿碩果的五彩園子裏,種著核桃、桂圓、柿子、葡萄、枇杷,果樹下是正在刨食的母雞,蹦跳著尋覓嫩草的小白兔,屋裏灶臺邊是幾大盆、根根向上拔生的豆芽,蠶房中是蠕動著身子、大口吃著桑葉的白蟲子,架子上是一排排圓滾滾的菌包,兩端伸出一顆顆蘑菇的小腦袋……
她微笑著,繼續講述往山上稻田裏挑糞的艱難,幼小的她挑著糞桶,在崎嶇山路上,一步步吃力地向上挪動,再累中途也不敢歇息,一旦桶底端立不穩,便會灑一身糞水。
媽媽、姐姐和她,做那許許多多的農活,從未叫過苦。只是媽媽心裏一苦,就鼓勵她們努力學習。小時候,勤勞是她們的財富,她們家也未曾因缺少勞力,而受過貧寒之苦。
回望這一路的磨煉,直覺得艱辛裏的充實,這磨煉,成為她長大以後不斷汲取的營養。
她曾經有過那樣的童年,便希望眼裏看到的,那些身處困難中的孩子,能得到幫助,專心致志地學習。苦難帶給她財富,她將財富(知識、金錢和愛)傾注到下一代身上,幫助他們一個個完成人生的轉折,用知識改變未來的命運。她像一棵樹,搖動著另一棵樹;她若一片雲,觸碰著另一片雲;她用美麗的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的美麗,她用近30年的努力,讓數百個家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願望成為現實。(羅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