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因地制宜推進産業扶貧 精準發力決戰脫貧攻堅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6-24 10:47:59 編輯:謝川霞 點擊:
“看吧,這些果樹都是扶貧資金買的,今年櫻桃結的好哦,要賣三萬多元。”眼前這位正忙著採摘甜櫻桃的叫楊選蓉,來自周達村,2014年楊選蓉的愛人和兒子因為意外摔傷,這讓本不富裕的家庭不僅喪失了所有勞動力,更是債臺高築,自2014年脫貧攻堅戰役打響,楊選蓉被識別為貧困戶,除了有政策兜底,更重要的是,産業扶貧資金為她家帶去了希望,楊選蓉利用資金購買甜櫻桃幼樹,從傳統作物種植轉型發展為特色水果種植,收入日益增加,于2017年順利脫貧。
楊選蓉所在的周達村海拔在1800米左右,相對河壩地區,溫度更低,雨水更多,甜櫻桃在雨季來臨前還未成熟,雨季來臨後,甜櫻桃正值成熟期,容易裂口,掉落。為了解決這一大難題,汶川縣農業、扶貧等部門主動作為,積極引進甜櫻桃套袋技術,同時免費為周達片區發放了800萬隻果袋。楊選蓉説:“下一步我還要多學點科學管理技術,將櫻桃提質增效,價格才會越來越高。同時找電商宣傳一下,拓寬渠道,把日子越過越好。”雖然現在有了種植技術,有了免費果袋,家裏種植的甜櫻桃,有50余顆已經實現高産,每年可以達到500余公斤的産量,每人平均年收入從從前的6000元提升到30000余元,她的致富信心非常足,表示下一步還要繼續加強自身學習,創造更多的財富。
“我們周達在脫貧攻堅政策以來,在各級政府的幫扶下,全村17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現在村上家家都有水果,主要以甜櫻桃、青紅脆李為主産,老百姓日子也越來越好。年每人平均收入翻了好幾番,能到達到一萬六。”原周達村黨支部書記趙紅強介紹道,如今,周達村全村種植了560余畝甜櫻桃,1200余畝青紅脆李,近幾年,種植戶們通過技術培訓,産業優化等,全村年産值已可達1100余萬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産業強村。
在離周達村5公里外的原木上村,是汶川縣典型的高半山村寨,曾經,海拔高、交通不便、水源匱乏等原因多維疊加,導致木上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空殼村”,也成為了脫貧攻堅戰役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來來來,進我家裏看一下,休息一下。”村民蘭榮珍熱情邀請我們到她家做客,走進木上村村民蘭容珍的家中,寬敞的院壩,整潔的房屋,讓你難以想像在幾年前,她家還一貧如洗,因為水源匱乏,蘭容珍家有5口人,愛人患有肺心病,長期需服藥,曾經家中種植的馬鈴薯、玉米等傳統作物效益不好,産量不高,很多時候連自家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在2014年,她家因病,因缺資金、缺技術別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蘭容珍利用産業扶持資金髮展起了青紅脆李種植,通過各級幫扶力量的支援,木上村路寬了,水通了,蘭容珍家的青紅脆李長勢越發好起來,“我們以前種馬鈴薯、玉米,只夠自己吃。現在我們種水果了,收入大大提升了,一年能賺一萬多。”蘭榮珍説道,走進蘭容珍家的脆李果園,一片綠意盎然映入眼簾,蘭容珍在果園中除草、疏果幹勁十足,從她臉上洋溢著的笑容不難看出她脫貧後的喜悅之情。
自2016年開始,隨著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的大力推進和省內對口幫扶工作的大力開展,南充市順慶區選定木上村作為集中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幫扶村,先後注資2000余萬元,“我們村從原來的基礎設施薄弱,到如今的基礎設施提升,從以前農耕苦作,到現在發展水果,收入從原來幾百元,到現在上萬。是産業發展讓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木上村村主任余文説道。通過各級幫扶力量的幫助,木上村建成錯車道20余處,硬化産業路7.5公里,建立5個分級減壓蓄水池,發放5噸容量蓄水桶90個,安裝供水管道10千米,帶領群眾開墾摞荒土地300余畝,購買分發種苗13000余株,推動脆李種植達700余畝,如今木上村80%以上土地逐漸復耕,已形成以青紅脆李為主導的産業支撐。
與此同時,工作組落實幫扶資金,流轉、整理撂荒土地110畝,建立了木上奔康産業園,每年為村集體帶來3.5萬元,探索出了汶川高半山地區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從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升級改造、木上奔康産業園打造、青紅脆李産業扶持帶動和村民幸福指數和精神面貌改善等多方面下足功夫,幾年下來,木上村欣欣向榮、花紅果綠,木上村也由“荒坡坡、無人來”的空殼村,蛻變成為村容整潔、道路寬敞、産業興旺、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提升的美麗鄉村。
“木上村現在村有主導産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在下一步我們會在黨建引領狠抓狠打。第一大力發展黨員,發展後備幹部,培養村上的帶頭人。第二在助農助銷方面,進一步鞏固、努力,拓寬渠道。第三大力發展農民夜校,把農民的技能進一步提升,以壯大我們木上村青紅脆李産業。”木上村第一書記王海朋説道。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州、縣相關會議精神,汶川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工作目標,結合各村發展實際合理調整行政村的規模和數量,優化資源配置,今年5月,原周達村和原木上村合併為周達村,周達村所在的灞州鎮則通過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現目前共有9個行政村。“我們灞州鎮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全鎮25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搭乘了産業扶貧的這趟春風,緊緊依靠産業扶貧來脫貧、致富。貧困發生率從12.8%將至0%,現在我們的貧困戶不僅僅是脫貧,對産業富民更充滿了信心。”灞州鎮副鎮長張波介紹道,目前全鎮共有土地面積5506畝,經濟林木以青紅脆李和甜櫻桃等優質水乾果為主,種植面積已達5174畝。其中種植甜櫻桃1860.6畝,青脆李1724畝,紅脆6326畝,香杏子12畝,藍莓400畝,老百姓們已經依託水果種植逐步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
“汶川縣為了讓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增強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及其造血功能,著手抓好了全縣的産業扶貧工作。在強化産業的同時加強品牌的保衛,做好了特色水果的田間管理,提質增效,加強農特産品的銷售渠道,從而讓我們貧困群眾有個持續增收的産業,達到穩定脫貧。”汶川縣扶貧局局長楊銀宏説道。
現在全縣以甜櫻桃、脆李子、香杏子為主的“汶川三寶”特色水乾果基地建設,種植甜櫻桃面積達2.7萬畝、核桃6.8萬畝、青紅脆李1.6萬畝。“汶川三寶”已經成為群眾脫貧增收致富的主要來源。截至目前,經過貧困人口動態調整,全縣37個貧困村已全部退出,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6.8%降為0。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歷史交匯期,汶川縣緊緊圍繞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目標,堅持“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遊(康養)”的總體思路,科學制定産業扶貧規劃,全面推進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通過政府引導、項目整合、工程推動、社會參與等措施,採取“集體組織+農戶+基地”、“專合社+農戶+基地”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多種形式,全縣累計建成林業産業基地20余萬畝。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果林産業、特色種養業、生態康養旅遊等生態産業,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合作經營、勞動就業、自主創業等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完善收益分配製度,拓寬增收渠道,保證全縣人民持續增收。(田甜 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