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增長和結構優化的核心動力。
近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逐漸由過去的“框架協議”、“備忘錄”落到了實處。
4月13日,重慶科學城首次被定名為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4月20日,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國土空間規劃提交審議。
另一邊的成都更顯雷厲風行:6月3日,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召開,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規劃和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18條”、人才新政“2.0版”同步推出。僅僅5天之後,成都又走出了落實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的重要一步——舉辦2020中國數字經濟投融資雲路演活動。
成都以“加速跑”的節奏,率先按下了“成渝科創”的快進鍵,“一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正在中國西部加快佈局。
落實科技創新大會精神
頂級投資大咖對話成都“小巨人”
“雲”,這個在當下被廣泛運用的技術,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相對前沿的科技。近日,在成都舉辦的2020中國數字經濟投融資雲路演活動現場,就搭建了這麼一個全新的“雲平臺”,通過線上和線下聯動的方式,讓全國頂級投資大咖對話成都6家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這是成都落實此前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所走出的重要一步。
▲“雲路演”活動現場,來源:四川線上
作為全國六大“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之一,四川數字經濟指數、數字消費力、大數據應用水準等指標排名全國前列,網路規模和服務能力穩居西部第一。成都更是成為行業“小巨人”的聚集地,他們用實力走出了以科技創新為數字經濟發展賦能的成功之路。創新發展規劃正在浮現,資本市場也將助力成都科技創新進入新一輪“快車道”。
先有超強科創基因
後有“科創板軍團”破竹之勢
“一個城市的競爭力有很多,但只有科技創新才是其核心競爭力。”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如此評價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眼下,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年初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即“兩中心兩地”,飽含著對成渝兩地邁向更高定位的期許。
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便是對“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一國家戰略的深度貫徹和生動踐行。
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都創新“家底”充沛。
科教資源豐富。目前,成都有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各類高等院校60余所,其中雙一流高校2所,雙一流學科高校8所。從城市間對比來看,成都有60余所高等院校,數量位居全國第6;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的A類學科數27個,排名全國第7。
目前成都已經集聚了一些各類科學基礎設施,如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95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
▲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高等院校數量對比
智慧財産權發展態勢良好。截至2018年底,成都市擁有有效發明專利35986件,同比增長17.9%;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2.6件;有效發明專利五年以上維持率63.9%,較上年提升4.4個百分點。
科技投入力度大。“十三五”以來,成都市科研經費投入力度加大,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政府財政科技支出均實現較快增長。
科技人才資源日益豐富。截止2017年底成都市R&D人員達到13.5萬人,主要分佈在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三大主體。
高新區發展態勢良好。成都高新技術開放區自成立以來成績卓越,已經成為成都城市封面、城市品牌。2018年,成都高新區國內生産總值達到了1877.8億元,在成都所有區(市)縣中排名第一位。
》》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屢創新高。企業是創新的絕對主體,是城市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2018年,成都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了3113家,高新技術産業産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與武漢、南京等城市保持在同一水準。
▲成都高新區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以成都先導、秦川物聯、盟升電子為代表的成都“科創板軍團”已“連下三城”,位居西部第一。不僅如此,成都科創板上市企業正呈現出“發行一批、準備一批、在審一批、輔導一批”的良好局面。除前述三家企業外,苑東生物、極米科技、縱橫自動化、智明達等4家企業已向上交所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材料,有近10家擬上科創板企業已輔導備案。
前有科教領域的強勢基因,後有“科創板軍團”的破竹之勢,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正在重塑成都的科創版圖。
成都科學城規劃高起點亮相
30年建成全球一流
▲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主會場
在6月3日的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上,重磅推出了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規劃。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規劃面積361.6平方公里,單從面積上看,就遠超上海張江科學城、北京懷柔科學城、以及日本的築波科學城。
再看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的三步規劃,起點就是“全國有影響力的科學城”,而未來的目標則直指“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全球一流”。要實現這個最終目標,成都只給了自己30年。
科學城怎麼建?
▲成都科學城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定位於建設全國重要的創新驅動動力源、全國重要的高品質發展增長極、全國一流的高端創新要素集聚地、全國領先的創新創業生態典範區。
將立足成都創新資源優勢和城市發展戰略,構建“一核四區”為主的空間功能佈局,形成“核心驅動、協同承載、全域聯動”的發展格局。對於每一個功能模組,規劃中都給出了明確的定位:
“一核”——即成都科學城,定位為西部地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研院所和大學創新平臺匯集區,圍繞網路安全、航空航太、生命科學等領域,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天府實驗室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
“四區”——即新經濟活力區、天府國際生物城、東部新區未來科技城和新一代資訊技術創新基地。
新經濟活力區定位為新經濟企業和創新型團隊匯集區,重點圍繞5G通信與人工智慧、網路視聽與數字文創、大數據與網路安全等新經濟新産業,建成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經濟策源地;
▲天府國際生物城
天府國際生物城定位為全球醫藥健康創新創業要素匯集區,重點圍繞生物技術藥物、高性能醫療器械、精準醫療等領域,建設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基地等平臺,打造世界級生物産業創新與智造之都;
東部新區未來科技城定位為國際創新型大學和創新型企業匯集區,重點圍繞智慧製造、航空航太等領域,建設國際合作教育園區,打造國際一流應用性科學中心、中國西部智造示範區和成渝國際科教城;
新一代資訊技術創新基地定位為全球電子資訊産業高端要素匯集區,重點發展積體電路、新型顯示、智慧終端等領域,集聚華為成都研究院、京東方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打造國際知名的中國新矽谷。
高標準的定位,基於成都早已凝聚的核心競爭力。過去的幾年裏,成都已然將科技創新應用到了各行各業,並作出了斐然的成績。促進農業、服務業、生物醫藥、能源、汽車、通信等産業不斷優化,以及在電子資訊、裝備製造、新型顯示、軟體、金融服務、現代物流等新興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促進了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居住環境不斷改善、民生品質不斷提升。
以科技創新促進産業優化,以産業優化帶動經濟發展,以經濟發展提升民生品質……助力城市可持續發展,這是全國乃至全世界任何一個科學城的發展定位。上海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北京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杭州矽谷錢塘中心等的建設均是遵循著這一法則,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亦是如此。
全國首個5G智慧交通在成都創新應用,標誌著傳統城市交通管理向5G天地一體化協同作戰轉型,成都率先走出了科技創新變革城市交通方式的新路子。
顯然,科技創新是一切發展軌跡的原點。從這個原點出發,向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無限延伸,需要不斷完善的體制機制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補給。
政策助力産業孵化
為科技創新保駕護航
剖析張江科學城的發展路徑,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的“雙輪”驅動軌跡。加快破除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加快推進科研管理、科技獎勵和科技領域行政審批制度等改革,落實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等改革舉措;推進科技創新中心立法研究,強化科技創新中心法制保障……
▲張江科學城
廣州同樣制定實施了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政策法規,不斷加大財政科技投入,推進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等,使得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是科技創新強有力的支撐。將這片熱土打造成為最具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離不開政策的加碼為其保駕護航。成都顯然也深諳此道。
2019年,隨著科創板啟航,成都迅速作出反應,率先出臺科創板上市扶持政策,正式印發《加快推進成都市企業科創板上市的扶持政策》,從開展直接融資、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資産證券化水準、降低稅費成本、在天府(四川)聯合股權交易中心科技創新專板培育孵化企業以及聚集高層次人才六個方面對成都市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予以扶持。根據政策,若企業成功在科創板上市,累計將獲得1000萬元的獎勵。
今年的科技創新大會上,同步科學城規劃的推出,還針對企業和人才發佈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18條政策加碼,全面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在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上,成都還發佈了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18條”,從載體建設、主體培育、人才激勵、環境營造等方面推出18條創新舉措,綜合運用搭平臺、給機會、給資助、建機制等措施,全力激發和釋放高校、院所、企業、人才等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加速産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
▲成都科技創新大會現場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著眼城市長遠發展戰略全局,打造立足成渝、賦能西部的創新發展動力源,成都出臺了人才新政“2.0版”,以高水準人力資源協同支撐城市高品質發展的進階之需,為城市厚植比較競爭優勢。
率先啟動改革,推動技術市場化。成都著力打通體制堵點,在全國率先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率先在國內開展技術經紀職稱評定,讓“躺在”高校院所實驗室裏的科研成果,加速走向生産線,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經驗更是在全國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複製推廣。著力打通過程中斷點,培育一批高層次科技服務機構,鼓勵高校院所開放創新資源,支援龍頭企業牽頭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和産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技術轉移市場化專業化發展,讓更多的科技成果從“書架”搬上“貨架”。
校企雙向聯動,科技創新賦能産業。圍繞成都市“5+5+1”重點産業領域和66個産業功能區,制定印發了《2019年“校企雙進”系列活動工作方案》,策劃、組織開展了“企業家進校園”“科學家進園區”“百校千企大對接”三大系列活動1149場(次),促進700余家企業與高校院所達成成果轉化、技術開發合作項目983項。
▲成都科技創新精神
成都這一系列的迅速響應,讓成渝兩地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按下了快進鍵,成都在科學創新領域做出的成績,也讓“一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加快落地。
先行先試,這是新時代成都在全國區域發展版圖的戰略地位使然,是成都引領西部乃至全國高品質發展的使命擔當使然,是成都做大做優做強內陸地區極核功能的時代機遇使然。
這是最好的時代。我們看見且相信,深植于城市的創新基因,讓成都有了走向世界的底氣。成都正著力打造面向未來的創新載體,營造最具活力的創新生態,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
這是歷史的機遇。整個城市的細胞都在煥發朝氣與活力,更多掌握核心技術、具有高成長性的優秀企業正在綻放光芒,工作和生活在成都的每一個你我,都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楊紅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