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扎西本在草原村駐村的第640天,這位畢業于青海大學醫學院藏醫專業的本科生,在2018年9月來到草原村駐村的情景。初到村落時,村裏的人都認為他比較靦腆。也許是新環境、新工作,讓這位從醫生轉為駐村幹部的一時不知所措,跨行的他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面對全新的工作不知如何下手。“既不懂扶貧政策,又害怕説錯話讓貧困群眾誤解政策內容,對於貧困戶家庭情況更是一問三不知”,扎西本將那時的自己形容為“木頭人”。
從老本行著手和牧民們打下感情基礎,這是扎西本在經歷了幾天的尷尬局面所想出來的。從自己的專業和優勢出發,雖不能治大病誇張到救死扶傷,但是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村民看病、治病,便是發揮自身最大的作用。
超出自己學到的知識範圍,扎西本就利用業餘時間學習。有次在走訪貧困戶過程中遇到了難題,他就利用週末時間,翻看醫學書籍,想在書上看看能否找到類似輕微腦癱出現的各類症狀。
為貧困戶檢查身體、看病成了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到阿克(叔叔)俄巴家為他家人測血壓到、到阿尼(爺爺)澤讓奪吉家中為兒媳婦輸氧、到阿尼(爺爺)郎水家中為他進行 艾灸療法、到阿克(叔叔)賀雲家指導如何正確使用降糖藥物、到阿尼(爺爺)交洛家為他準備醫保材料……
有位牧民的兒子手指被鐮刀割傷,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終生殘疾,但又沒有錢。思來想去只有找老熟人扎西本尋求辦法,對於這種情況,毫無醫療設備的扎西本陪著他們去鄉衛生院就診。但鄉衛生院設備簡陋達不到半接肢水準,他自掏腰包900元將其送往松潘縣醫院醫治。事後為表感謝,那位牧民特地來到草原鄉政府為扎西本獻上哈達。“這就是對我所付出的最高認可”,同時扎西本認為這是一名駐村幹部工作分內事。
駐村工作的壓力增大,工作任務繁重,但只要有閒暇時間內,他依然會為村民看病檢查。用實際行動獲得牧民們的讚賞,扎西本也因此獲得了一個新名字“門巴扎西”。
在別人眼中無所不能的扎本西,也有迷茫的時候。他平均每年只能回家2次,一次只能待1、2天時間,對妻子、孩子、父母的愧疚感曾讓他感到失落,“女兒已經10個月了但是他卻只回去看過一次,女兒什麼都會叫了爺爺、奶奶、媽媽,就是不會叫爸爸”。
對遠方的親人,扎本西很愧疚,但想到草原村還有那麼多的親人需要自己,工作中的他又變得異常堅定。他不認為自己是在付出和奉獻,僅僅是做好了本職工作。
“扎西本哦有格(扎西醫生在不在)”,有什麼難事找扎西本、有什麼急事找扎西本,更是只要生病先找扎西本再到衛生院……對於村民而言,扎西本就是自家人、親人,走在路上經常會聽到“扎西本來吃飯、扎西本走喝茶”,這也許就是一名來自青海的年輕幹部勤勤懇懇付出的最大收穫。(澤仁大吉 整理 汪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