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幅山村美麗畫卷徐徐打開,河堤路、便民橋、健身廣場、木質涼亭……在白墻碧瓦的民居映襯下,古樸的鄉村煥發出現代氣息。日前,四川劍閣縣美術館、劍閣縣攝影家協會組織14名美術、攝影愛好者深入該縣姚家鄉柳場村、銀溪村,鹽店鎮五指村、拱石村,城北鎮紅雙村、鋸山村、水池村,漢陽鎮雲峰村,開展“脫貧攻堅戰,美麗鄉村行”活動。
有奔頭的産業
“我種了兩畝多巨峰葡萄,去年收入2萬多元,今年長勢不錯,收入應該不會差!”71歲的紅雙村村民楊光新説,照此計算,村裏600余畝葡萄增收可達600余萬元。
柳場村是劍閣縣婦幼保健院的幫扶挂聯村,在該院的積極努力下,整合相關扶貧資金,通過業主帶動、群眾參與等模式,發展藤椒種植1050畝,並在藤椒林下養殖劍門土雞1.2萬羽,去年已開始産生效益,實現産值40余萬元,今年長勢良好,豐收在望。
同樣的扶貧産業,在城北鎮鋸山村、水池村的結合部,劍雄農業投資公司和鋸山村合作種植的沙糖桔230畝;三分田公司在水池村投資種植的沙糖桔400畝;廣元龍慶公司在水池村種植的冬棗500畝、石榴320畝,長勢喜人,碩果滿枝。
有體面的職業
“我們村抓住東西部扶貧協作浙江麗水市蓮都區幫扶的機遇,投資10余萬元,建設扶貧幫扶就業車間100余平方米,150余名村民變成為工人。”柳場村第一書記李能周介紹。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各村大顯身手,利用公益性崗位,東西部扶貧協作,引導産業業主優先使用貧困群眾務工等手段,為廣大群眾創設工作崗位,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有了體面的職業。
有漂亮的家園
“劍閣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落實易地搬遷、D級危房改造等幫扶政策,合理整合相關項目資金,讓老百姓的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劍閣縣文聯主席張永平表示。
近年來,劍閣縣在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著力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特色民居建設、構建鄉村治理體系、統籌城鄉發展上下工夫,並通過幹部幫扶和社會力量捐贈,為貧困戶添置或更換傢具,讓貧困群眾住得放心、舒心。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日益改善,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各村還保留了一些老物件,讓老百姓住得上新房,記得住鄉愁。(李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