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州九寨溝縣軟實力提升 眾人同心塑九寨“新風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5-06 12:14:47 編輯:劉映紅 點擊:
一提到九寨溝縣,在一般人眼裏就是“九寨歸來不看水”的人間天堂、童話世界。殊不知,九寨溝縣是省定貧困縣、國家確定的“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屬典型的“老少邊窮災”地區。
2019年4月,九寨溝縣順利實現高品質脫貧摘帽;同年底,九寨溝三年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這對面臨大災重創後次生災害頻發、旅遊停擺、經濟下滑的巨大壓力,以及脫貧攻堅、災後重建等多重任務疊加考驗的九寨溝來説,不能不説是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跡。
而“闖關奪隘”的背後,離不開九寨各族兒女團結一心,離不開九寨力量這一軟實力的強大支撐。
民族團結進步  同心共建美麗新九寨
九寨溝縣屬藏羌回漢等多民族聚居區,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這裡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其樂融融。
2017年的8月8日,7.0級地震突襲九寨溝。地震發生後的24小時裏,全縣各族幹部群眾團結一心,緊急組織2500余名幹部群眾搶通道路、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安全有序轉移61500名遊客,創造了抗震救災史上的奇跡。
自地震發生後,面對大災重創、脫貧攻堅等多線作戰的重大考驗,該縣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這一目標為抓手,積極創新“1345”工作法,切實把“生態美麗、和諧幸福、富裕小康”三家園建設貫穿創建工作始終,堅持與災後重建、對口幫扶等工作四結合,完善激勵表彰、人才培養等五項機制,大力弘揚“感恩奮進、求真務實、吃苦耐勞”的九寨精神,團結帶領九寨各族兒女像石榴籽一樣抱在一起,奏響了建設“兩地一典範、美麗新九寨”的時代強音。
“我不會離開九寨溝,這是我的家,只要人沒事,其他都可以重來。”藏族漢子桑吉是九寨溝景區的原住居民,也是一名資深攝影師。40歲的他,深入過景區的每一個領域,拍攝了上萬幅作品;震後閉園以來,他一如既往堅守本職,抓拍無數美麗的、熟悉的、未知的畫面,以自己的方式,支援家鄉震後新生。
次年6月25日、7月10日,九寨溝又遭遇建國以來最大的兩次特大洪澇災害的“洗禮”,讓原本“受傷”的九寨更是雪上加霜。“快把河道向我家方向改道,不要把對面的房子全都沖毀了。”洪水肆虐,安樂鄉甲勿村一村民家眼見就要被洪水吞噬。關鍵時刻,村支書楊建軍奮力一喊,不僅保住了村民的房屋,也讓這位默默無聞的村支書一時間成了“網紅”。
正是由於有無數個像楊建軍一樣的九寨人,面臨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澇災害,九寨各族兒女始終勠力同心、守望相助,實現了重大自然災害“零傷亡”,再次創造了搶險救災的“九寨奇跡”,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除了桑吉和楊建軍,還有美麗樂觀的瑜伽女孩娜美、九寨溝美好自然的捍衛者白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巡護員唐玉林、“撐起生命之舟的划槳人”任貴元……一個個閃光名字的背後,是一個個彰顯“九寨精神”的身邊典型,一個個詮釋真善美的九寨故事。在他們的引領下,九寨各族兒女感恩奮進、求真務實、吃苦耐勞,用自己點滴力量,匯聚起建設“兩地一典範、美麗新九寨”的強大合力。
“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親。”該縣積極探索民族宗教管理新模式,攜手周邊五縣,建立川甘邊界地區民族宗教管理區域聯動協作機制,不斷推動邊界地區民族宗教管理經驗交流、資訊互通、協作共事,維護了縣內及周邊宗教和順、社會穩定。
“我們寺廟原來大殿是危房、茶房也是傾斜了,感謝縣委縣政府對大殿進行了維修加固,茶房也重新修建了,還新修了保坎和大門。”對民族宗教管理新模式,沙勿寺民管會主任郎珍孝感觸很深。他説,很多幹部和僧人結對認親,“我們一定要做愛國愛教、持戒守法的僧人。”
“黨和國家的宗教民族政策這麼好,現在國家有難,我們僧人也不能袖手旁觀啊。”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玉瓦鄉玉瓦寺僧人嘉陽扎西主動向疫區捐款500元。在他的帶領下,玉瓦寺僧人共捐款2766元。這僅是九寨宗教領域及各族兒女同心戰“疫”的一個縮影。
“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社會穩定”。2019年4月,九寨溝縣順利實現高品質脫貧摘帽,是阿壩州第二批脫貧摘帽的縣之一;2019年9月,童話世界補粧歸來,九寨溝景區實現試開園;2019年8月,成功舉辦阿壩州第15屆運動會和第三屆殘運會;同年底,九寨溝三年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九寨各族兒女攻堅克難、披荊斬棘、踏浪前行,共同創造了一個個“九寨模式”“九寨速度”“九寨奇跡”。
守護文化根脈  擦亮九寨文明底色    
如果説災後重建是一次區域的“系統重啟”,那麼不僅需要建築的重生,更需要文化的重振。
九寨溝縣是多民族聚居區,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民歌之鄉、琵琶之鄉、情歌之鄉”的美譽,㑇舞、南坪曲子、登嘎甘㑇和川西藏族山歌被列入國家非遺名錄。“九寨溝演藝産業群”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
2017年11月8日,是九寨溝“8.8”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啟動的日子。其中,“科學推進生態環境修復保護”被列為首要任務。與此同時,大災之後,思想文化家園的重建也在緊鑼密鼓有序推進。
2018年元旦,震後新年第一天。隨著一聲號令,一場旨在展現九寨兒女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彰顯奮力前行決心的“同心同向·感恩奮進·共建美麗新九寨”全民健身跑活動在新城區開跑。同時,也標誌著吹響了九寨兒女凝心聚力,加快建設美麗新九寨的號角!
2018年1月13日,九寨溝縣非遺展示中心開放儀式在新區文化藝術中心舉行。設置4個專區,全面展示九寨㑇舞、南坪曲子、登嘎甘㑇和川西藏族山歌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同年2月10日,九寨溝在成都市環球中心舉行主題為“感恩有您,九寨依然美麗”九寨非遺展示活動,鄒舞、熊貓舞表演等4項國家級非遺集體亮相成都,對外展示了九寨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2018年3月2日,震後的第一場元宵晚會在該縣新區文化藝術中心廣場如期上演。各類極具特色的九寨民俗文化活動紛紛登臺亮相。如今,延續十九年的元宵晚會,已然成為九寨人自己的“春晚”。
2018年5月,九寨溝縣兩人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結束了九寨縣沒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歷史。
文藝,是大眾的精神食糧。該縣堅持開展文藝“五個一”活動,先後創作《鄉里鄉親》《情滿九寨》《九寨花開》等歌曲;出版《九寨祥雲》《血脈》《心安》等書刊;創刊本土雜誌《新九寨》……一個個紮根本土、深植時代的文藝精品力作,凝聚起九寨各族兒女“拼搏、創業、奉獻”的精神家園!
同時,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以“五下鄉”、廣場文化活動等為抓手,探索開展九寨本土文化“一月一主題”系列展示活動,做到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一個個惠及民生的文化活動在九寨大地高潮疊起。
通過九寨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群眾性文化活動的豐富和繁榮,不僅讓千百年來歷史積澱的九寨文脈延續、發揚,更不斷滿足了九寨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傳統文化的浸潤,熏陶和孕育著九寨文明和諧的社會風氣。
“創城為民、創城惠民、創城靠民”。2019年,九寨溝縣以創建第五屆四川省文明城市為抓手,聚焦立德樹人、深耕“文明沃土”,為加快建設美麗新九寨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
圍繞立德樹人,在中小學生中創新開展“彈唱一首感恩歌、寫一句讚美家鄉的話、寫一封感恩父母的信、做一件友善的小事”等“四個一”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引導未成年人“感恩奮進、求真務實、吃苦耐勞”。
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每月第一週週一作為升國旗日。而每一次的升國旗儀式,對九寨幹部群眾而言,都是一次觸及靈魂的精神洗禮,更是一次場深刻的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
常態化開展“九寨身邊好人”評選活動,通過用“身邊好人”故事來感染和教育廣大幹部群眾。“九寨身邊好人”已成為九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張名片,引領九寨人見賢思齊、崇德向善。
開展“我愛九寨、九寨愛我”主題教育活動,編印發放《九寨溝市民文明手冊》,組織“車讓人、人守規”文明交通實踐活動,推出《斑馬線》《文明交通紅黑榜》等宣傳專欄,打造“九寨先鋒”“九滴水愛心協會”等志願服務品牌;隨處可見的“志願紅”,是九寨大地一道道亮麗風景線。
“抓環境就是抓發展、比發展就是比環境!”以省級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近日,九寨溝縣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全域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不落死角治臟、不留後患治亂、不拖時間治堵……此外,還將每月第一週的週六定為“全民大掃除日”,全縣幹部群眾齊上陣,共同呵護自己的綠色家園。
交通有序了、街道整潔了、行人禮讓了、環境更綠了,
洋溢在九寨百姓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了。文明,正成為擦亮九寨品牌的又一道亮麗底色。
堅持黨建引領  營造幹事創業好氛圍
一個地方的發展,幹部是決定性力量,作風是關鍵性因素。
“黨建+重建”“黨建+脫貧”“黨建+治理”……近年來,九寨溝縣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創新“黨建+”系列特色黨建標準體系,為全省唯一的全國黨建標準化示範縣。
以“黨建+重建“為例,該縣通過在重建一線實施組織覆蓋、黨員亮身、典型引領等“五大行動”,深入開展“重建一線黨旗紅”主題活動,全面規範重建一線涉及22家企業11個黨支部的設置和運作,探索建立了重建一線村企聯席會議制度、地企黨組織結對共建新機制,協調解決重建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相關難題,大力開展“平安企業”“平安工地”等創建活動,為高品質推進九寨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和發展提升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深入開展“踐行一線工作法、千名黨員進農家”及“兩聯一進”群眾工作全覆蓋,5100余黨員幹部與19000余戶農戶結對認親,覆蓋率達100%,架起了幹群常來常往、常聯常親的“連心橋”。
大力實施鄉村分類轉化提升行動,常態化整治後進黨組織,在全州率先啟動小區黨建、農民工黨建、完成20個村書記主任“一肩挑”;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引進各類幹部人才744名,成為全省選調生基層挂職鍛鍊實踐基地。
“堅決向傲氣、小氣、怨氣、闊氣‘四股習氣’開刀!”為打造風清氣正的幹事創業氛圍,該縣持之以恒整治“四風”和“四股習氣”突出問題,創新實施“週報告、月督查、季問責、年考核”等制度,出臺《“八個嚴禁”》《“十六條措施”》等文件,要求各級黨員幹部對標“樹精品意識、重精準發力、抓精細管理、善精心服務、強精嚴督導”等“五精”理念,推動作風建設往深裏抓往實處做。近年來,該縣先後開展5輪縣委巡察,查處紀律作風問題231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18人、組織處理14人。
防微杜漸,嚴管才是厚愛。為築牢黨員幹部思想防線,該縣持續深化“1+N”幹部監督教育管理機制,對現有幹部管理制度進行梳理總結,分類形成34條制度彙編;突出抓早抓小抓苗頭,認真落實提醒函詢誡勉、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等制度;先後組織337名黨員幹部,分批前往錦江監獄、阿壩監獄、金堂監獄開展警示教育;組織82余名單位“一把手”家屬開展“家風促進”警示教育會,全力築牢幹部廉潔防線;開展廉政黨課講座,強化幹部作風及黨風廉政建設宣傳宣講,加強對黨員幹部警示教育。
同時,樹立“有為才有位”的鮮明用人導向,堅持在一線中考察和識別幹部。先後選派74名幹部人才外出挂職鍛鍊,抽調62名優秀幹部到重建、脫貧等部門跟崗鍛鍊……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該縣對“疫”線幹部進行綜合考察研判,推薦優秀後備幹部40余人,及時提拔使用9名優秀幹部。
幹部作風的轉變,也促進了九寨政務服務能力與水準的提升。“工作人員的不僅服務態度好,而且只用了幾分鐘就為我辦好了證件。”近日,在該縣行政審批服務區大廳,南坪鎮居民李女士拿著剛剛辦好的食品經營許可證件,開心地説,“很滿意,我要為他們點讚!”為最大限度方便企業、群眾辦事,該縣通過精簡辦事流程、縮短辦理時限等,讓群眾和企業“最多跑一次”的目標初見成效,並正在漳扎鎮探索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一個平臺優服務”鎮級綜合服務模式。
在九寨,“軟實力”的提升,為九寨發展帶來了“硬成果”。除順利實現脫貧摘帽、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外,2019年,該縣規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7%;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49.7%;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3.5萬餘元,比上年增長8.5%;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約1.4萬餘元,比上年增長10.8%……
軟實力,硬擔當!如今,九寨全縣上下正勠力同心、弦歌不輟,為加快建成推進民族地區綠色發展脫貧奔小康的典範而不懈奮鬥,朝著“兩地一典範、美麗新九寨”發展目標堅定前行。(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