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團體會員單位在行動!(三)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2-07 18:36:24 編輯:謝川霞 點擊: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捲而來,今日最新消息世衛組織(WHO)在日內瓦宣佈: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值此全國上下戰“疫”之際,由四川廣播電視臺、優酷、海秀娛樂聯合發起,《危機先生》全劇組演員與四川臺主持人共同錄製的公益歌曲《我們一定會勝利》發佈,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借由歌聲為全國人民帶來信心、為中國加油,抗擊新型肺炎我們一定會勝利。
 
  首支群星抗疫公益歌曲發佈 24小時馳援武漢
 
  愛心公益歌曲《我們一定會勝利》錄製號召一經發出,在川的文藝界人士、廣播影視工作者立刻積極響應。剛剛在成都暫停拍攝的《危機先生》劇組演職人員也參與到其中,包括黃曉明、蔡文靜、張博等所有堅守在成都的演員,與四川臺主持人共同走進錄音棚,在24小時內完成歌曲的創作、錄製與發佈。
 
  就在世衛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作為第一支由一線明星與四川演藝界人士共同演繹的公益歌曲,《我們一定會勝利》在第一時間發佈,包括黃曉明在內的所有參與歌曲錄製的演職人員紛紛表示,“文藝作品可以傳遞力量、傳遞溫暖、傳遞愛心和信心,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們責無旁貸。”“我們全力趕制這首公益歌曲,就是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帶給大家信心和希望。”希望盡己所能,為武漢人民、為全中國人民盡綿薄之力,為大家加油。
 
  全民齊心抗擊疫情 我們一定會勝利
 
  為了抗擊疫情,社會各界團結一心,紛紛以不同的方式行動起來,助力發聲、加油鼓勁。公益歌曲《我們一定會勝利》迅速發佈,體現文藝界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希望為全中國人民送去信心和希望的迫切心情。歌詞裏,“危機時刻矗立著,白衣天使的信仰。”向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奮鬥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危機之中凝聚起,中華民族的力量。”也希望告訴全國人民,無論面對怎樣的危機,中國人都會永遠團結一心,贏取勝利。
 
  《我們一定會勝利》承載的是所有四川文藝界與《危機先生》劇組全體演職人員、廣大廣播電視工作者對武漢人民和全國人民最真摯的祝福,希望為所有人加油鼓勁。
 
  面對疫情,我們始終在一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我們一定會戰勝這一次疫情!
 
  “戰疫”第一線的德陽廣電人
 
  2020年1月24日,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德陽市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疫”全面打響。疫情當前,使命在肩!德陽市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工作者們紛紛告別假期,加入到勇敢逆行的隊伍,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宣傳工作中……

 
  主動迎戰 雷霆出擊
 
  疫情來臨,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傳部的領導下,德陽市廣播電視臺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全臺動員,抓好全市疫情防控宣傳工作。除夕之夜,臺新聞中心、電視管理中心、電臺管理中心數十名采編播人員取消假期,迅速奔赴工作崗位。《德陽新聞聯播》、《直播德陽》、德陽全媒體、德陽頭條、德陽廣播、應急大屏等傳媒平臺,都取消了提前編排好的春節特別節目,開辦“全力以赴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等專欄,全力轉向到疫情防控宣傳報道。


 
  德陽市廣播電視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發力,及時發佈權威資訊,傳播防控科普知識,報道德陽市加強防控的重要舉措和感人事跡,取得了顯著的宣傳成效。德陽電視收視率、德陽廣播收聽率大幅攀升,德陽全媒體多篇文章閱讀量達到10萬+,直播德陽抖音多條視頻播放超100萬+。精心打造的《德陽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新華社直播雲專欄、《德陽疫情地圖實時播報》等新媒體産品,成為市民了解掌握德陽疫情資訊的權威平臺。

 
  勇敢逆行 肩負使命
 
  在新聞事件面前,記者就是逆行者。
 
  “德陽疾控中心負責檢驗疑似患者的樣本,是當前德陽最危險的地方,這工作還是我自己去吧!”1月28日,德陽市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採訪部負責人陳晨,為採訪到最受群眾關心的“戰疫”第一線新聞,獨自一人前往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所進行採訪報道,零距離了解到新冠病毒如何在檢測人員手中“現形”,並完成新聞報道《獨家視頻:新冠肺炎病毒現形記!》。該新聞在德陽市廣播電視臺播出後,讓觀眾在了解到病毒危害性的同時,也對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肅然起敬。

 
  連日來,德陽市廣播電視臺還有很多像陳晨一樣的新聞工作者在加班加點,努力工作。市人民醫院危險的隔離病房、什邡大樹哥繁忙的菜地、社區街道鄉村的防疫一線……只要哪有新聞,哪就有他們的身影。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四,春節期間,全臺平均每天都要生産300多條電視新聞、廣播消息、新媒體推文、抖音視頻、網路資訊、戶外大屏公告等,是往常節目量的3倍以上。“全社會都在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我們一定要衝在‘戰疫’最前線,報道疫情資訊、傳播權威新聞、挖掘先進典型、鼓舞全民鬥志,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我們黨媒應有的作用!”一位記者在自己的“戰疫日記”中,這樣寫到。

 
  緊急募捐 我們來了
 
  疫情防控戰役打響,德陽多家醫療機構急缺專業防護裝備,紛紛向社會發出求助資訊。
 
  德陽市廣播電視台下屬四川巴蜀新天地傳媒公司了解到情況後,於是積極發動親朋好友,組織愛心企業,展開海外採購,通過“人肉托運”、國際航班轉運等方式,于2月1日—5日從泰國、歐洲等地,組織回三批物資捐贈給市人民醫院、市二醫院等,主要為專業防護服、護目鏡等物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些醫院的燃眉之急。

 
  外宣給力 鼓舞人心
 
  為把德陽全市上下奮力抗擊疫情的資訊傳播到更廣泛的範圍,德陽市廣播電視臺加強與央視、川臺的對接,積極上送新聞,並取得顯著成效。1月30日——2月6日短短八天時間,德陽市廣播電視臺總計上送中央電視臺新聞用稿15條、四川衛視16條、四川電臺20條、《學習強國》7條、《四川觀察》166條,無論數量還是品質,均在全省市(州)廣播電視台中,處於前茅。特別是2月4日、5日連續兩天,德陽市廣播電視臺報送的《幫扶企業支援經濟穩定發展》、《風雨中的青春力量》等新聞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播出,有力地宣傳了德陽廣大幹部群眾齊心抗擊疫情的精神風貌。
 
  無畏前方險惡 唯有逆風而行
 
  “用鏡頭和文字,傳遞世間一切”——這是對新聞人、一線記者最透徹的詮釋。在新冠肺炎爆發的特殊時期,絕大多數人都閉門不出,卻有一群人和醫務工作者一樣逆流而上,他們就是廣漢融媒體中心的新聞工作者。1月25日,廣漢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應急響應,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式拉開序幕。而在Ⅰ級應急響應啟動之前,廣漢融媒體中心的新聞人早就已經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開始奮戰。
 
  肩上扛起錄影機,心中擔起大責任
 
  李冬陽,新聞部記者。
 
  自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來,他已經連續多個夜晚接到採訪任務,不分白天黑夜,始終奔走在新聞報道的最前線,多次往返廣漢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拍攝採訪廣漢市積極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疫工作。採訪需要每天接觸各類人群,最危險的一次,與不明原因發熱病人僅一米的距離。


 
  因為不確定自己是否被感染,他不敢回單位完成後續的工作,更不敢回家休息,怕稍有不慎會傳染給同事和家人。一直等到病人通過化驗,解除感染警報,他才疲憊的回到單位,採集鏡頭,列印文稿。因為隨時可能接到採訪任務,不光休息不好,一日三餐也不能準時。從大年初一開始加班以來,記者們每餐都是以速食麵為伴,一點小幸福就是加兩根火腿腸。新聞部的辦公室裏,備著好幾箱速食麵、小麵包和火腿腸,大家開玩笑説“要嘗遍所有速食麵的味兒,爭取成為方便食品品鑒專家。”
 
  “疫情就是命令,責任需要擔當”,新聞部的每位記者都和李冬陽一樣,顧不上家人、顧不上自己,頭腦裏裝的全是採訪任務,緊繃的神經一刻也沒有放鬆。正是他們無畏無懼地衝鋒在疫情防控報道最前線,及時報道各方力量開展防控工作的實際成效,公開透明報道疫情,才讓普通民眾能夠準確了解疫情防控現狀,能安心居家,認真防範。
 
  撇下懷孕5個月的妻子 他毅然深入採訪一線
 
  譚勇,社教部記者。
 
  譚勇的妻子正懷著5個多月身孕。“今天又出去採訪了嗎?”“什麼時候回來?”“今天回家吃飯嗎?”這是來自妻子的微信三連問。社教部的節目瞄準的都是抗擊疫情過程中基層一線典型人物的感人故事,既要拍到細節又不能影響採訪對象的工作,一拍就是一天。加上這段時間抗擊疫情的特殊性,每天最基本的吃飯都成問題。本該休假在家好好照顧懷著身孕的妻子,但是從提前結束春節假期返崗工作以來,無暇顧及家人的譚勇每天總是會收到妻子這樣的資訊,字裏行間透露的都是家人的牽掛。


 
  記者也是兒女、是丈夫妻子、是父母,他們也想時刻守護親人安危。但面對職責,譚勇和部門同事一起,義無反顧的多次深入醫院、社區、卡點、鄉村採制出多篇專題報道和短視頻作品,講述疫情防控一線的動人故事,講述災難面前,那些平凡樸實的人,平凡真實的愛,帶給我們感動。
 
  看起來乖巧的她 要做個內心剛毅的“女漢子”
 
  王路姣,新媒體部編輯、記者。
 
  姣姣父母在綿陽梓潼,除夕回去只呆了兩天,初二天不亮就返回廣漢投入到工作中。
 
  從到崗的那一刻起,每天的活動軌跡就是一線採訪完畢立馬回辦公室寫稿、編輯、排版、審核、校對。姣姣説,每天早上睜眼到晚上閉眼,手指觸摸的不是電腦就是手機,連吃飯都要用一隻手摸著手機。這都沒什麼,作為新媒體記者,最頭疼的是採訪會有無數的突發性和不確定性,“新”是新聞采寫的首要標準,隨時有可能改變選題,改變條目數量,會有立馬讓你現採現寫的稿件,而很多費勁心思採訪寫好的稿子並不能上。10天時間裏,姣姣一共采編稿件23條。
 
  在工作中鋼鐵般堅強的姣姣,將有限的時間都奉獻給了當前最重要的事情——疫情防控工作報道。給不了父母更多的關懷,給不了兩歲女兒最需要的陪伴,面對家人總是滿懷歉疚,每當這個時候,她都會“爺們兒”地給自己打氣説:“時刻保持微笑。”

  (右二為王路姣)
 
  懷胎7月 不畏辛勞 擔起宣傳重任
 
  孫雪平,廣漢手機報編輯、記者。從早上8點到晚上7點多,是這段時間懷著七個月身孕的孫雪平工作的常態。反覆地編輯、審核、校對稿件,每天近12個小時,她靠著頑強的毅力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從大年初二返崗上班開始,廣漢手機報每天的稿件量成倍的增長,廣漢手機報的發稿流程也做出了重大的調整。通過多方協調全市六十萬用戶臨時免費開通,增發了廣漢手機報-疫情防控專刊(聯通版)、廣漢手機報-疫情防控專刊(電信版)等,原來每天只發一版的廣漢手機報現在每天需要刊發4個版本,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孫雪平不顧自己7個月身孕的不便,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時刻保持勤奮、謹慎、細緻的工作作風,采編好每一篇稿件、編輯好每一版《廣漢手機報》。她説:“特殊時期不能後退,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保證第一時間發送資訊 就連片刻發呆也得對著電腦
 
  肖逸,新媒體部編輯、記者。連續半月個高強度工作以來,肖逸説,自己的頭腦已經有些轉不過來了。每天早8點到晚7點,一刻也不能打盹兒,一刻也不能鬆懈,就連午飯時間也要盯著。因為傳遞廣漢各部門的具體政策措施,及時對外發佈相關公告,講述疫情防控中的暖心故事是他們的責任。每天,要編排、製作、上傳幾十上百條資訊到手機臺、微網志、抖音等各個平臺,要做各類疫情防控宣傳海報,既要有創意又要有廣漢特色……所有的一切,都要求他們臨危不亂,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即使是這樣,誰的熱情都未減,誰都不曾因病毒退縮,依舊堅守,依然堅持!

 
  疫情當前 我們齊聚一心 共克時艱
 
  這場疫情,太多人奮不顧身,太多人舍小愛成大愛,廣漢融媒體中心的記者們用鏡頭記錄,握筆抒寫。他們也是普通人,在疫情面前,也會疲勞,也可能被感染。但他們是記者,每條線索面前他們依舊不停地往前衝,只為送出一份及時可靠的訊息。他們知道,只有越靠近現場,才越接近真實,而這一份真實,值得被每一個人知道。他們為不辭辛勞的醫務人員發聲,他們為奔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各級黨員幹部發聲,他們為每一個需要幫助的普通人發聲,但他們自己也是奔波在抗擊疫情一線的人,他們最欣慰的就是也有人向他們説一聲:“辛苦了!”他們為不負黨和人民所托,為獲取第一手新聞材料而不惜身陷險境。廣漢新聞人會與所有抗擊疫情一線的醫務人員、警務人員、黨政機關幹部、城鄉社區工作人員一樣,會堅持到最後,會和他們一起取下久戴在臉上的口罩,迎來抗擊疫情勝利那一刻露出釋然的微笑。(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