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支部+垃圾超市” 培養村民好習慣

抓黨建 促脫貧 奔小康 越西脫貧攻堅黨旗紅系列報道(四)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2-28 00:26:25 編輯:呂紀元
天濛濛亮,“超市營業員”羅阿支早早地來到村活動室,將變身為“垃圾超市”的活動室打掃了一遍。上午10點,陸陸續續有人來了。男女老少背著白色的編織袋,將一堆又一堆的廢紙殼、塑膠瓶放下,等待著稱重換取積分,羅阿支則在旁邊做著積分的登記工作,時不時和村民説幾句玩笑話……
這是越西縣梅花鄉梅花村每月15日固定出現的場景,煙頭、廢紙、塑膠袋等垃圾在此處變成了可以換取醬油、洗衣粉、鉛筆等生活用品的“可回收物”,梅花村的村容也從隨處可見煙頭、塑膠袋等垃圾的場景轉變為村道乾淨、垃圾無所蹤的新樣貌。
以點帶面 移風易俗新浪潮
梅花鄉位於越西縣城北部,全鄉共908戶,4469人,屬於典型的彝族聚居區,全鄉村民受教育程度較低。
在脫貧攻堅的推進過程中,圍繞“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目標,梅花鄉村生活垃圾管理難、環境衛生習慣差等痼疾成為推進移風易俗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梅花鄉黨支部積極探索出“黨支部+垃圾超市”模式,開展“撿垃圾、存積分、兌物品”活動,引導村民愛護環境、轉變風氣、養好習慣。梅花村、打土村成為該種模式的試行點,自此,每週二成為兩村的“垃圾積分日”,每月15日為“垃圾兌換日”。
“垃圾超市裏主要有米、面、油等日用品和鉛筆、文具盒等學習用品可供兌換。回收的垃圾中,可回收垃圾統一變賣作為物品採購資金。”梅花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海秀花介紹道,“村民從撿垃圾中獲得了實惠,現在也不亂扔垃圾了,村容村貌獲得了極大的改善。”
“我今天兌換了2瓶醬油和一提紙,這個月是第二次兌換了,我的積分還蠻高的,有希望爭取這個季度的‘環保之星’。”加則阿果笑呵呵地説,“我們全村現在人人都撿垃圾,大家積極性很高,不只是為了兌獎品,也都想拿一個‘環保之星’放家裏。”
據了解,梅花村黨支部每季度開展1次“環保之星”評比活動,根據村民積分情況按比例評選,促進村民撿垃圾的積極性,助推在全村形成“撿垃圾、我光榮、家美麗、村和諧”的良好氛圍,人人行動起來,戶戶參與進來,共同創造美好村貌村景。
截至目前,梅花鄉5個村均開始運作“黨支部+垃圾超市”,每週兌換1次垃圾,累計處理了150余噸不可回收垃圾,回收並變賣了3噸可回收垃圾,共兌換了價值8萬元的生活用品。
 
黨建引領 以身作則展新風
萬物生長靠太陽,大海航行靠舵手,好模式離不開好的舉措保障。梅花鄉“黨支部+垃圾超市”模式由鄉黨委牽頭制定,鄉黨委書記、鄉長作為“垃圾超市”總負責人,各村包村領導兼任總經理,駐村第一書記、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兼任經理,全鄉群眾為會員,構建全員參與的縱向運營體系,深化行動責任片區分工負責制度,建立“1+N”結對聯繫機制,1名黨員結對聯繫幾戶村民,黨員以身作則、帶頭示範,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帶領村民一起建設乾淨鄉村。同時,同步實施“小手牽大手”活動,引導當地兒童積極參與“撿垃圾”行動,幫助兒童從小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
70歲的蔣阿支是梅花鄉打土村人,因為年老無法及時清理垃圾,也沒有環境保護的概念,垃圾隨地亂扔,導致其房前屋後衛生較差。自2019年7月以來,在“黨支部+垃圾超市”模式下,村黨員幹部到她家門口收垃圾,幫助她存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把房前屋後所有垃圾收集兌換了麵條、毛巾、洗潔劑等生活用品,她慢慢也養成了收拾垃圾的好習慣。
制度健全、臺賬清晰、工作機制明確,完善的機制讓“黨支部+垃圾超市”的模式逐漸向全鄉普及推廣。海秀花介紹道:“鄉黨委為各村下撥1萬元專項經費、配置1輛垃圾清運車、1名垃圾清運員、運作1套環衛保潔制度、建立1套‘垃圾超市’運營收支明細臺賬和成立1個‘垃圾超市’領導小組,為各村展開‘垃圾超市’提供支援和標準參照。”
此外,每月鄉村黨建月會上,各村專題彙報“垃圾超市”運營情況和存在問題,經常性召開全鄉“垃圾超市”座談交流會,總結經驗做法、優化工作方法,推動常態長效。
宣傳動員 齊抓共管促新貌
“‘垃圾超市’開展初期,村民都不願意動,也是不了解具體的實施內容,我們各個村的黨員幹部們就想辦法宣傳動員,開大會給村民具體地講解積分標準和兌換標準。”海秀花説。
通過黨建月會、巾幗行動、農民夜校、新文明實踐站、走村入戶、田間地頭、集中講、分散講、發放宣傳單、橫挂宣傳標語等各種形式和渠道廣泛宣傳“垃圾超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營造“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幸福家園”的濃厚氛圍,讓村民人人都參與。
這一天,蔣阿支用積分兌換了3件大衣和1床棉被,高興地説:“以前垃圾都是隨手就扔掉,不曉得還可以換東西,以後我們都會把垃圾分好類拉到這裡來兌換,不會再到處亂扔了。”
潤物細無聲,“黨支部+垃圾超市”激發了村民的內生動力。在政府出資,群眾受益的同時,防止群眾養成“等、靠、要”思想,村“黨支部+垃圾超市”收取每戶每月5元的垃圾清運費,用於垃圾車的運作維護,更好的增強群眾環保意識。
模式實不實,關鍵看成效。“黨支部+垃圾超市”模式落地,不僅讓村民得到實惠,也讓村民更主動地投身到垃圾分類、美化環境的行動中,樹立了鄉村文明新風,有效治理了農村垃圾源頭分類,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實施“黨支部+垃圾超市”,就是聚焦當前村民移風易俗難的問題,發揮黨支部以及幫扶幹部的作用,以垃圾超市為載體,有效引導村民愛護環境、轉變風氣、養好習慣,切實為移風易俗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目前,在縣委的積極引導下,“黨支部+垃圾超市”模式正在全縣295個村(社區)大力推廣。(李超 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