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稻穀飄香,在西充縣優質(有機)糧油現代農業園,10萬畝優質水稻迎來收穫季節。連日來,農民們搶抓晴好天氣收割、搬運、晾曬、貯藏水稻,確保秋糧顆粒歸倉,廣袤的田園上呈現出了一幅豐收畫卷。
做大做強 建成優質基地10萬畝
9月15日,在位於西充縣青獅鎮大石坎村的四川豐森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基地看到,田坎間一望無際的稻田一片連著一片,猶如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地毯。稻田裏傳來陣陣機械的轟鳴聲,一台臺聯合收割機在金色的稻田裏來回穿梭,“鐵牛”駛過之處,層層“稻浪”翻滾,切割、脫粒、粉碎稻桿等工序一氣呵成,沒過多久,一大片稻田就只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稻茬。
“因為前兩天是陰雨天,水稻的收割受到一定的影響,今天天氣晴朗,我們正在抓緊搶收。”四川豐森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經理謝飛介紹,該公司在青獅鎮大石坎村、程家壩村等村規模化種植優質雜交水稻6000多畝,現在這些稻田的水稻已經陸續成熟,為了做到顆粒歸倉,每天至少有4台收割機下田作業。
“只要不下雨,陰天也可以收割。”謝飛説,這些稻穀收穫後,將被運到到烘乾房烘乾,烘乾後即打包裝袋,即可賣黃谷,也可加工成大米對外銷售。1畝稻田按畝産稻穀1千斤來算,6千畝就可以收穫稻穀6百萬斤。由於採用綠色種植,雖然價格是市場價格的3倍,但仍然供不應求。
“我們這屬淺丘地區,過去田地零星散亂,導致耕種困難。”謝飛介紹,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該園區按照“水田網路化、土地平整化”的原則,對田地進行集中連片整治,將昔日東一塊、西一塊分散的小田變成了大田,起伏的坡地變成了平地。高標準農田建設為規模種植創造了條件。
四川豐森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西充縣優質(有機)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內的優質糧油種植企業之一,此外該園區還分佈著航粒香、糧鑫等農業企業7家、專合社56家,帶動園區從事糧油産業化經營家庭農場(種植大戶)237家。
據了解,西充縣優質(有機)糧油現代農業園是南充市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是西充縣大力建設農業基地,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成功探索。園區覆蓋西充縣義興、青獅等7個鄉鎮、71個村,是以水稻、油菜等糧油為主導産業的現代農業産業園。
科技賦能 北斗智慧農機助生産
為提高水稻種植效益,破解水稻生産成本高難題,四川豐森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青獅鎮楊柳埡村建設了勇飛“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實現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
“目前,這個中心擁有專業機手47人、各類農機具456台(套)。依託智慧農機服務平臺,開展育苗、機耕、機播(插)、機防、機收等農事服務,農機作業服務面達8萬餘畝。”謝飛表示,秋收和春耕是農業生産作業的“重頭戲”。因此,該園區大力發展智慧農機,助力春耕和秋收。
走進勇飛“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看到,智慧管理服務平臺的大螢幕上,一隻“小蜜蜂”不停地劃著綠色的圈兒,從外圈到內圈,一整塊很快都變成了綠色。謝飛介紹,那只“小蜜蜂”是正在田間作業的農業機具,凡納入平臺管理的大型農機,都安裝有北斗導航智慧終端,工作和停放的軌跡,大螢幕上顯示得一清二楚。
“目前,全縣共有29家農機專合社,農機有1萬多臺,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等大型農機都安裝了北斗導航智慧終端。”西充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楊榮慶説,為了提高農機的使用效益,該縣建設了智慧農機服務中心,該中心把全縣農機納入智慧化管理,可實現機手、專合社、經營業主更加方便快捷的對接。
楊榮慶還介紹了其中農機社會化服務綜合平臺的操作流程:無論是業主找農機還是專合社找農活或是找機手,都可以在平臺上發佈資訊。比如業主找農機,業主先將自己的需求資訊通過手機上的APP發佈,專合社搜尋到相應的需求資訊後,與對方聯繫洽談,並簽訂合同,然後實施作業,作業完成後機手點擊完成,訂單結束。
稻油輪作 富農增收添效益
在優質(有機)糧油現代農業園,隨著田地綜合整治,既完善了農業生産的基礎設施,也為農作物輪作創造了條件,還帶動了村民增收。
9月16日,在青獅鎮大石坎村放眼遠眺,但見田地成片相連,灌溉渠係縱橫交錯,産業路如同玉帶纏繞,與粉墻黛瓦的農家房舍和諧相融。經過整理的土地,田成塊、地平整、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
據了解,近年來,西充縣通過實施田地綜合整治,將義興、青獅、鳳鳴等鄉鎮71個村的田地進行整治後,打造出優質有機糧油基地,基地主導産業以水稻、油菜等有機糧油為主,並配套建設了137公里産業路、93公里排灌渠係,生産全過程實行機耕、機播、機收。
“這些田以前是冬水田,一年只能種一季水稻。田地綜合整治後新增了排水設施、灌溉設施、蓄水設施,所以能夠進行稻油輪作、稻麥輪作、稻菜輪作,一季變多季。”謝飛説,經過高標準農田打造後,可實行稻油輪作。即在水稻成熟後立即排水,水稻收割後,開始種植油菜,變一年一季種植為一年多季種植,提升土地産出效益。
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算了一筆賬:以今年水稻收成與市場行情為例,一畝田可産優質水稻550公斤,均價每公斤10元左右,10萬畝水稻産值約5.5億元;而一畝田可産油菜籽160公斤,每公斤油菜籽的售價5.4元,相當於每畝田增收864元,去年該基地種植的5000畝油菜增收432萬元,今年將擴大油菜輪作面積,種植油菜7000畝。
“高標準農田建成後,我家的2畝多田流轉給了農業公司,每年租金1000余元,此外,我幫基地管理了300多畝稻田,每年的管理費就有5萬多元,實行稻油輪作後,務工的時間增加了,工資也增長了。”青獅鎮大石壩村村民蒙正武坦言,如今隨著稻油輪作模式的推廣,當地的村民通過務工、流轉土地、田間管理等方式,戶均年增收2300元,極大地增加了土地的效益與收成,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帶動了農民增收。(李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