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區世陽鎮謝家廟村村民發展家庭小作坊 網路帶貨拓開大市場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6-28 13:59:34 編輯:楊仁昌 點擊:

謝家廟村村民在院壩裏曬檸檬片

“平時,我在家忙著切檸檬片,再把切好的檸檬片拿到院壩裏曬乾。”近日,嘉陵區世陽鎮謝家廟村78歲的杜碧清説,僅靠這一切一曬,她一個月就可以收入1000多元。

近年來,謝家廟村在改善基礎設施、發展增收致富産業的同時,成立村集體公司,培訓出一支敢闖市場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引導村民發展家庭小作坊,讓村民在家就可以從事加工,實現增收。

改善基礎設施 培育致富産業

如今的謝家廟村,一條條村道公路如玉帶般纏繞山間,村道上不時有村民駕駛著汽車、摩托車駛過,村道公路兩邊是成片成片的産業園和一幢幢小洋樓。“打了一場脫貧攻堅戰,村子發展至少前進10年。”謝家廟村村委會主任謝友林感慨道,謝家廟村山高坡陡,曾是典型的貧困村,2014年經過精準識別,全村有貧困人口98戶263人。

“2014年前,村裏連一條水泥路都沒得。”謝友林説,因為那時村子不通公路,村民們趕場買生産生活物資,不僅要走2個半小時的路,還要用馬拉回物資,運費要30元。因為生産生活條件落後,2014年前,謝家廟村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僅千元左右。

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在幫扶謝家廟村時,第一時間派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幹部到謝家廟村擔任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並從資金、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援和幫扶。

“第一次到謝家廟村時,看到的是老百姓一雙雙渴求改變貧困面貌的眼神,這讓我終生難忘。”駐謝家廟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陸瑞陽説,經過召開村民會議、入戶聽百姓呼聲和意見,村裏決定從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發展致富産業入手。在國家工信部、嘉陵區相關部門、世陽鎮的幫扶下,謝家廟村共修建村道公路24公里、入戶路6.2公里,實現戶戶通水泥路。“現在謝家廟村村民趕場,騎車或開車,10分鐘就到了。”謝友林説。

一場脫貧攻堅硬仗打下來,謝家廟村還實現家家戶戶通自來水,全村新建蓄水池8口、維修堰塘2處。村裏還因地制宜建起500畝青花椒産業園、100畝銀杏樹産業園、35畝羊肚菌産業園、100畝百香果産業園,村民通過發展庭院經濟和養殖業,以及土地出租、到園區務工、園區分紅等實現增收,日子越過越好,2019年,全村每人平均年收入超過3000元。

村民家庭變小作坊 不出家門可掙收入

6月24日一大早,杜碧清就開始忙碌起來,她把切好的檸檬片放在太陽下晾曬。曬完後,她又繼續忙著把新鮮檸檬切成片、把曬乾的檸檬片裝袋。“天天切檸檬、曬檸檬片,我一個月能有1000多元收入。”杜碧清説。

在謝家廟村,像杜碧清一樣在家切檸檬、曬檸檬片的村民有10多戶,他們中有的人月最高收入能達2000多元。“村民們只負責切和曬。”陸瑞陽説,謝家廟村成立了村集體公司——謝家廟鄉建農業有限公司,公司安排專人收購新鮮檸檬,再運回村裏並送到村民家中,由村民負責切片和曬乾。曬乾後裝袋,由公司統一回收,拿到市場上銷售。

如今,這一模式在謝家廟村全村推廣。今年以來,村民們在謝家廟鄉建農業有限公司組織下,先後熬製枇杷醬、加工苕粉等,再由公司把枇杷醬、苕粉等進行包裝,拿到市場上銷售。這不僅讓農村土特産賣出了好價錢,公司也增加了收入,有了利潤。

“發展家庭小作坊,是老百姓新的增收致富模式。”老家江蘇的陸瑞陽認為,在江浙等地區,不少百姓家庭是前院後“廠”,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小加工廠。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村民有更穩定、更高的收入,謝家廟村一直在探索新的增收渠道,計劃將引導更多村民發展小型手工作坊,讓村民在家就能從事加工掙收入。如,依託謝家廟鄉建農業有限公司,組織村民在家加工農副産品、竹編産品、服裝等,公司再把産品進行回收和銷售。

增強市場意識 培訓新型職業農民

除任謝家廟村村委會主任外,謝友林還是謝家廟鄉建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他每天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將村裏的農副産品拿到市場上賣個好價錢。每天一有空,他就通過網路找市場、找客戶,或是背起包包到南充城裏轉市場。

“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以前哪有啥子市場意識。”謝友林坦言。

“讓謝家廟村真正告別貧困,一個關鍵點是要培養一批懂市場、敢到市場拼搏的新型職業農民,提高村子的‘造血能力’。”陸瑞陽説。

因此,在擔任駐謝家廟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時,陸瑞陽就特別注重培養村幹部的市場意識,一邊帶村幹部出去考察學習、參加培訓,一邊成立謝家廟鄉建農業有限公司,手把手地教會了村幹部通過電商平臺、朋友圈、抖音等網路渠道,推銷村裏的農副産品,鼓勵村幹部外出開拓市場。

前不久,當村幹部看到其他地方檸檬豐收後,立即想到了加工成檸檬茶,提高農副産品附加值。因此,謝家廟鄉建農業有限公司立即組織人前往採購新鮮檸檬,再組織村民切片和曬乾,加工成檸檬茶後,每公斤售價可達60元。

“思路一變天地寬。”謝友林自豪地算了一筆賬,去年,謝家廟鄉建農業有限公司流動資金達100多萬元,純利潤有20萬元。(南充日報 李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