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的“南充繡法”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5-12 10:50:54 編輯:楊仁昌 點擊:

2019年,值得所有南充人銘記的一年。在黨中央和省委堅強領導下,南充精準脫貧連戰連勝,取得巨大成就,為2020年南充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南充全面完成了“73個貧困村退出、1.32萬貧困人口脫貧和全市鞏固提升”的年度目標任務,實現了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9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7.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地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歷史性地消除了農村絕對貧困。

脫貧摘帽只是底線,同步全面小康才是目標。南充將一場硬仗接著一場硬仗打,全力奪取脫貧攻堅最後勝利。

天塹變通途農區變景區 貧困村翻天覆地的變化

脫貧攻堅戰,基礎須先行。

南充堅持把補齊基礎短板作為脫貧攻堅的先決條件,堅持基礎先行、補齊短板,全力解決貧困群眾住房難、用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

如果要去營山縣原茶盤鄉張鵬村,從營山縣城出發,10多分鐘的車程到鄉里,還要擺渡、爬坡上坎走小路,要一小時才能到村裏。全村兩面夾山,中間偌大一個湖把村子分成兩半,村民大多居住于半山腰。2015年以來,張鵬村開工建設環湖村道公路,隨之而來的生産路、便民路、入戶路都一 一建成,村民徹底告別“出門就是坡,出行靠擺渡”的歷史。

跟張鵬村一樣,如今南充所有貧困村交通狀況都大為改善,交通的變化,帶來的是貧困村面貌的變化。

南部縣八爾湖畔,今年“五一”假期,純陽山村村民王寶中非常忙碌。入股食用菌産業園忙活産業,自家民宿農家樂生意也很好。“這是以前根本無法想像的好日子。”王寶中樂呵呵説。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前,王寶中和妻子僅靠種地和打零工養活一家五口人。王寶中母親70多歲,患有白內障,心臟也不好,需要看病吃藥,兩個女兒都在上學。一家人經濟壓力大,勉強維持溫飽。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純陽山村引進龍頭企業帶頭髮展食用菌産業。王寶中利用5萬元扶貧小額信貸入股脫貧奔康(食用菌)産業園。從此,這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戶變成了“企業員工+股東”。他和妻子在園區打工,兩人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再加上食用菌大棚分紅,每年收入近10萬元,他家一舉甩掉“窮帽子”,蓋起新房子。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王寶中並不滿足。“政府在八爾湖鎮打造鄉村旅遊,我們要主動跟上步伐才行。”説幹就幹,去年初,王寶中利用自家新居,經過簡單改造,搞起了民宿農家樂。2019年勞動節正式開張,生意不錯,夫妻二人樂得合不攏嘴。“我們要打贏脫貧攻堅戰,我也要再努一把力,堅決不給八爾湖鎮、不給南充拖後腿!”王寶中説。

王寶中家的變化,僅是八爾湖畔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不少人如王寶中一樣,在甩掉“窮帽子”後,又在黨委、政府幫助下,利用自家新房經營起農家樂。蘿蔔幹、紅薯乾等農家特産,成為遊客眼中的搶手貨。憑藉産業發展和農家樂經營,純陽山村在2018年就已實現每人平均年收入逾1.7萬元。

以往的淹沒區、貧困村,青壯年外出、田地荒蕪,窮得叮噹響。如今的八爾湖畔,産業園一望無際,寬闊平坦的村道四通八達,風貌統一的川北民居錯落有致,居民房前屋後綠樹環繞、瓜果飄香,簡直就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田園畫卷。

八爾湖鎮的精彩蛻變,正是南充大力實施産業脫貧特別是旅遊脫貧的縮影。在閬中市天宮鎮五龍村,座座民宿酒店讓遊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在蓬安縣百牛谷鄉村振興示範點,每到夏日,“接天蓮葉無窮碧”躍然眼前,賞荷花、品花茶,住一晚民宿,推窗滿是蓮香,令人心曠神怡。旅遊脫貧給農村帶來的不僅是幫助貧困人口脫貧增收,而且很大程度改變了農業農村落後面貌,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讓“兩不愁、三保障”有了更真實體現。

脫貧産業助力大跨越 57.8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産業扶貧,標本兼治。南充始終把産業發展作為貧困群眾長期、持續增收的根本途徑,這也成為全市脫貧攻堅最大亮點。

昔日荒山坡,如今果飄香,村道連成網、民居換新顏,走進儀隴縣賽金鎮潮水壩村,新農村氣息撲面而來。

潮水壩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沒有資源、交通不便、土地貧瘠,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缺乏勞動能力的老人留守農村。

2017年1月,儀隴縣引進陜西海升集團,建起以潮水壩村為中心,輻射帶動賽金鎮10個村、面積達1.6萬畝的脫貧奔康柑桔産業園,打造出儀隴脫貧奔康的産業“航母”。

如今,登上高處放眼望去,滿眼是鬱鬱蔥蔥的柑桔樹,一棟棟青瓦白墻的川北民居掩映其中,四通八達的水泥路通村達戶,整個場景猶如一幅巨大的畫卷。

守著“金飯碗”受窮,這並不是天方夜譚。蓬安縣牛毛漩村距縣城僅幾公里,曾經卻是地地道道的貧困村。村子整體位於陡坡上,水田少、旱地多、土層薄,靠天吃飯讓這個村子“窮”名遠播。

在蓬安縣脫貧攻堅大會戰中,牛毛漩村不僅修建了5.1公里水泥路、新建提灌站一座,還發展起4個種養産業區,2016年全村實現貧困村出列。

村民鄭德是牛毛漩村致富能人,返鄉創業多年,從最初4隻羊發展到現代化規模養殖場。“其實早就想多養羊,但我在創業之初既沒錢也沒門路。”鄭德説,村裏修通産業路後,村幹部為他代辦手續,還給他請來農技員作指導,讓他發展産業更有信心。

經村黨支部協調,牛毛漩村11戶貧困群眾利用産業週轉金向鄭德“借羊”,托養在他的養殖場,每年享受分紅。2017年,鄭德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

堅持把發展産業、促進就業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大力推進脫貧奔康産業園提質增效、提檔升級,為貧困群眾真正找到一條穩定脫貧、持續增收的路子。南充不斷完善脫貧奔康産業園運作、管護和利益聯結機制,制定《園區管護和考核辦法》,確保園區建得成、管得好、效益高。

在發展脫貧産業上,南充並不滿足於一村一産業,在整體産業規模上也頗為可觀。南充立足丘陵山區實際,高標準推進“中國晚熟柑桔之鄉”和“中國木本油料之鄉”建設,力爭把全市所有貧困人口納入産業鏈。同時,創新建立南充扶貧産品銷售平臺,積極組織南充扶貧産品參與省內外展銷活動,擴大南充扶貧産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提升貧困戶産業增收帶動率。

接連打硬仗 全力奪取脫貧攻堅最後勝利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為了抓好鞏固提升,南充市深入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和“三個三”回頭看,全面落實市級統籌責任、縣級主體責任、行業部門指導責任,確保組織領導到位;建好整改任務清單、進度清單、責任清單,做到未查先改、邊查邊改、立查立改;強化對整改過程、整改結果、鞏固提升的督查督導,確保整改成效到位。

全市大排查共排查190770戶,排查問題總數21335個,目前問題全面整改完成,正在對問題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

堅持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制定了《南充市全面“摘帽”後脫貧攻堅戰推進方案》,落實8個重點、27項具體工作,全力抓好脫貧品質鞏固提升,堅決防止返貧、防止反彈。

按照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打好的“五大戰役”的總體安排,今年2月南充市印發了《南充市脫貧攻堅三年行動2020年工作方案》,對今年全市脫貧攻堅9個方面39項具體工作進行了安排;並配套出臺了《南充市脫貧攻堅薄弱環節掛牌督戰工作方案》《南充市貧困動態監測預警和幫扶工作方案》等方案,確保真正把工作抓具體、抓到底。

黨中央、省委要求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市委、市政府深入領會、堅決貫徹。在産業扶貧領域,全市上下將進一步強化扶貧主體監管工作,防止出現套取扶貧資金後“跑路”等損害貧困群眾利益行為。扶貧小額信貸涉及面廣、人多,將進一步完善扶貧小額信貸工作機制和監督考核機制,各地將定期對各區(市)縣扶貧小額信貸不良貸款處置合規性進行督查,並全市通報。縣級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也將得到規範,按照要求,將加強扶貧項目論證、項目錄入和動態調整,加強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確保扶貧資金安全使用、規範管理、發揮實效。鐵的紀律和制度,鋼的意志和決心,確保南充在脫貧攻堅征程中始終行之正道。(南充日報 易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