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西充縣鄉村旅遊呈現新格局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5-07 08:02:55 編輯:楊仁昌 點擊:


仙林鎮黃楝坪村來有生態農莊美景。西充縣委宣傳部供圖

西充縣緊扣“打造鄉村旅遊目的地”目標,聚焦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和鄉村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系統完善鄉村旅遊景區景點和服務配套,狠抓文旅品牌建設,大力實施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文藝精品創作展演、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文旅特色小鎮培育、節會活動品牌培塑“五大工程”,加快農旅、文旅、商旅融合發展,形成“農業打底、文化引領、旅遊帶動”的發展模式。

節慶帶動 增強文旅品牌影響力

“五一”長假,金黃的油菜花、雪白的梨花、粉紅的桃花等百花都相繼凋謝,卻是芍藥花開正艷的時節。5月1日,走進仙林鎮黃楝坪村來有生態農莊,與被疫情耽擱了的芍藥花節來一個親密接觸。漫步芍藥花海,處處可見芍藥花鮮艷欲滴,紅的、白的、紫的……或害羞含苞、或迎風綻放。不少遊客穿梭其間,在此賞花、拍照流連忘返。“芍藥花填補了我‘五一’郊遊者的鏡頭。”一位正在直播花海美景的時尚主播非常興奮地説,這段時間,周邊很多花兒被綠葉代替,這個偏僻的小山村卻有如此嬌艷的美景,直播花海給他增添了不少粉絲。

“這裡引進了9個色系、50多個品種的牡丹花和芍藥,花期可以持續到五月中旬。”四川來有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文鳳介紹,目前開放的大多為彩色的芍藥花,彩色牡丹花和油用白牡丹多在四月中旬開放,彩色牡丹花和芍藥花色彩十分艷麗,觀賞性更強。

張文鳳説,為了讓遊客拍得開心、玩得高興。本次芍藥花節開展了“情繞炊煙、回味鄉愁”美食品鑒、“以漁會友,憑欄人生”垂釣大賽、“芍藥花語、詩意人生”攝影、書畫創作大賽、“百車自駕、情人踏青”等主題活動。還新設了“竹林迷宮”“高空滑索”“泛舟湖上”“網紅喊泉”“原野射箭”等參與性活動項目,涵蓋了文化交流、賞花旅遊、經貿會展、體育休閒等多個領域。讓遊客品味山野間的靜謐和花香浸潤的愜意。

據西充縣仙林鎮黨委書記龐朝文介紹,黃楝坪村來有生態農莊已成為該鎮休閒娛樂的打卡網紅地,為了更好地擦亮這張對外名片,在園區建遊步道7000余米、亭臺樓閣、廊道、竹筏等,讓遊客在賞花的同時,感受山野之樂。為了更好地服務遊客,農家樂、美食體驗區等都要嚴格依照標準提供規範服務。

“開放芍藥花景點和疫情防控‘兩手抓、兩不誤’。”龐朝文説,為了響應疫情防控措施,該鎮組織了專人對入園遊覽的遊客進行路線疏導、體溫測量、入園登記、限流等措施,保障遊客安全出行。

西充縣仙林鎮利用芍藥花節,唱響牡丹花鄉村旅遊這臺戲,只是該縣“節慶搭臺,唱響文旅大戲”的一個縮影。為不斷擴大西充文旅品牌影響力,該縣將積極籌辦“一鄉一節”、西充縣首屆有機文化旅遊節、國際鄉村馬拉松賽事等;利用傳統節日開展舞龍舞獅、詩會、龍舟比賽等文旅活動;推進川東北經濟區旅遊協同發展、川陜甘渝毗鄰城市合作,成立“旅遊直通車聯盟”,成渝西(安)區域旅遊經濟圈初步形成;積極參加省、市文旅品牌推介,推介重點文旅項目、特色文旅産品、特色文旅商品,變有機農産品為特色旅遊商品和文創産品,加快農旅、文旅、商旅融合,打響以“鄉村旅遊”為特色的西充文旅一體化行銷戰略。

項目建設 推動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5月3日,筆者在位於西充縣義興鎮鹽水埡村的亞洲有機村看到,“西充亞洲有機峰會永久會址”的中英文標誌醒目地矗立在有機主題廣場,幾棟主體建築既富有設計感又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融。走進西充國際有機文化博覽館,地板巨大的3D生態田園圖極具視覺衝擊力,往裏走,腳下桃花、荷花、香桃、臍橙等花卉特産按四季順序呈現,墻上世界有機農業發展史展廳、中國有機農業發展史展廳、西充有機農業發展歷程展廳先後映入眼簾。“亞洲有機村以‘鄉愁記憶、有機文化、有機生活’為主題,集培訓中心、民宿鄉舍、創客工坊、有機文化博覽館、鄉村濕地公園、有機農産品基地等為一體,是西充農旅融合發展的示範樣板。

據介紹,亞洲有機村總投資2500萬元,是該縣“10+2”大事之“農業公園和鄉村旅遊目的地建設工程”的支撐性項目。抓項目、促發展,構建鄉村旅遊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全面發展新格局。

亞洲有機村位於鳳鳴—義興有機鄉村慢生活示範帶上。這條起于雙龍橋村、止于中國有機生活公園的有機鄉村慢生活帶,串聯著11家農業企業,一路上可見玫瑰園、柑橘園、脆李園、有機蔬菜園連綿不絕,川東北特色民居乾淨整潔、有機農業産業園佈局整齊、鄉村濕地公園山水映襯,既可賞景怡情,又可採摘體驗,既能喚起記憶中的鄉愁,又能徜徉遠離都市的田園山水、夢想中的詩與遠方。

連點成線,連線成片。按照“旅遊全域化、全域景區化、景區生態化”方向,突出“有機生活、養心養生”兩大主題,該縣對標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標準,高端編制《西充縣“十四五”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發展規劃》《文化旅遊專項規劃》,重點編制納入省重點文旅項目庫的張瀾故里提檔升級、鳳鳴—義興有機鄉村慢生活示範帶、仙林牡丹文化公園等9個項目修建性詳細規劃。將加快推進張瀾大道文旅融合示範帶項目建設,完成梅博園、梅博館建設和張瀾誕生地修繕、故居核心景區民居改造及基礎配套等工程;推動蓮池鎮等特色鮮明小鎮創建四川省文旅特色小鎮,培育桃博園、玫瑰谷、最美漁村等文旅新業態,打造一批鄉村酒店、星級農家樂、特色民宿、露營營地等;推出“一日遊”“多日遊”精品旅遊線路,推進現代農業公園和鄉村旅遊目的地建設。


西充縣委宣傳部供圖

文化鑄魂 特色文化為鄉村旅遊注入新內涵

“西充共有四川手工剪紙(西充剪紙)和祥龍哭嫁歌2個省級非遺項目,祥龍板凳龍、西充香爐茶傳統生産工藝等6個市非遺項目,西充根雕和西充河圖洛書2個縣級非遺項目。該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程芳介紹,這些非遺項目經常性走進景區亮相各大文旅活動,是該縣以傳統文化豐富文旅內涵的重要內容。

據介紹,為不斷豐富旅遊景點、旅遊商品、旅遊活動的文化內涵,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該縣大力實施文化遺産保護利用、文藝精品創作展演、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文旅特色小鎮培育、節會活動品牌培塑“五大工程”,在文化産業培育上,打造以文廟、蓮花湖、紀信廣場、惜字塔公園為代表的城市文化旅遊景點,以青龍“民間72行”、太平孝文化小鎮、蓮池文旅小鎮為代表的特色小鎮;發展民宿文化,打造以鳳凰谷、雙龍橋、百科園為代表的精品有機文化民宿客棧;開發文化産品,培育“鳳和黃酒”“獅王糕”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品牌,推出大型歷史歌舞舞臺劇《家國長歌》、川劇大幕戲《布衣張瀾》《紀信開漢》等傳統文化優秀劇目;組織非遺項目積極參加了成都國際非遺節、南充“龍騰獅躍鬧新春”等省、市文化活動,推介西充特色文化,宣傳西充文旅品牌。

“我們將依託板凳龍、祥龍嫁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創排《川東北婚嫁大戲》等,打造西充文化IP。利用傳統節日開展舞龍舞獅、詩會、龍舟比賽等文旅活動,發掘有機文化、農耕文化,不斷為鄉村旅遊開發新資源、注入新內涵。”程芳介紹,該縣深入開展全縣文化旅遊資源大普查,構建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文化旅遊規劃體系,實施“旅遊+”和“+旅遊”戰略,豐富旅遊要素、完善旅遊功能,推動有機農業、現代農業、本土文化等與旅遊産業深度融合。(馬玉竹 趙威 趙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