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嘉陵區70萬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2018年,嘉陵區成功實現了貧困縣摘帽。為確保群眾脫貧不返貧,近年來,嘉陵區堅持産業融合發展,通過農旅融合、文旅融合,將田園變公園,讓産品變商品,走出一條農文旅融合助農增收的發展之路。
農旅融合 田園變公園
在世陽鎮過腳埡村,道路兩旁的櫻花樹、百米吊橋、風車魚塘等,讓遊客盡享愜意的田園生活。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生態資源,讓該村走出了一條農業+旅遊促進脫貧增收的綠色發展路子。目前,過腳埡村發展觀光農業面積已達700余畝。
“我們在農業園裏打工,每天能掙120元,一個月工資有兩三千元。遊客多的時候,賣點小吃和農産品,一年有兩萬元左右的收入。”該村村民蘇光銀告訴筆者,目前,該村61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2019年,以“慶豐收,迎大慶”為主題的世陽鎮“中國農民豐收節”在過腳埡村堰塘灣舉行。活動吸引了數千名遊客前來,看文藝表演,體驗農耕文化,共同慶祝豐收節。這一天,村民的農産品和家禽被遊客搶購一空。
世陽鎮麻扎橋村,也是市民近郊遊的好去處。休閒垂釣池、草莓採摘園等,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體驗鄉村樂趣。
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振興之路,將農業農村的田園風光、農耕文明與自然景觀等資源有機結合,讓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産品變商品、勞作變體驗。
近日,曲水鎮和平橋村、群建村、群路村的櫻桃熟了。一大批城裏人蜂擁而來,賞春光,摘櫻桃。“我們村如今像景區一樣,吸引了大批遊客。今年來採摘櫻桃的人特別多,完全不愁銷路。”果農杜含碧説,她家栽植了100余棵櫻桃樹,目前已經收入了7000余元。
節慶搭臺 民俗節變消費節
2019年底,龍蟠鎮舉辦了以“品美食·看大戲·辦年貨·迎春節”為主題的“臘八節”。活動當天,吸引了許多慕名前來的遊客。熱鬧非凡的活動現場也成為遊客採購年貨的市場,附近村民的農副産品銷售一空。
“舉辦這樣的活動,不僅是對臘八文化內涵的挖掘,更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推銷村民的農副産品,增加村民收入。下一步,我們準備結合本地特色,舉辦更多文旅活動,從而解決百姓增收問題。”龍蟠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説。
“十四夜送蠐蟆,蠐蟆公,蠐蟆婆,把你蠐蟆送下河。”每年農曆正月十四,是嘉陵區西路人“送蠐蟆”祈福活動的歡樂日子。在國道318線嘉陵段沿線的龍蟠、大通、金寶、三會等鄉鎮同時舉辦的“送蠐蟆”祈福活動,吸引了超20萬人次參與,僅這一天,可實現旅遊綜合收入逾600萬元。
正月十四這天,“送蠐蟆”祈福活動的主會場三會鎮,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近8萬人涌入這個人口稀少的偏遠鄉鎮。每家飯店一天營業額就有1萬多元。
三會鎮韓家嘴村60多歲的羅桂華老人每年都要上街賣蠐蟆燈。“每個賣十元,一百多個蠐蟆燈下午兩三個小時就賣完了,一天能掙1000多元。”羅桂華説。據介紹,當地群眾每年要製作5萬多個蠐蟆燈,僅此一項,就可增收50余萬元。民俗節變狂歡節,更成為帶動當地百姓增收的消費節。
近年來,嘉陵區依託“世界長壽鄉”“中國桑茶之鄉”“中國蠶絲被之鄉”等金字招牌,不斷夯實産業基礎、打造行業龍頭、推進創新引領、豐富文化內涵、形成品牌特色,帶動全區群眾增收致富。(杜成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