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區:“微旅遊”探索社區發展多方共贏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19-12-03 17:56:11 編輯:劉映紅 點擊:
  “九眼橋之前就是拱橋,有九個橋眼;這是新建的城市音樂廳,以前還是一片平瓦房,這十多年,成都的變化太大了,如果我很久沒回來,怕是都找不到路了!”不到1個月,來自成都市武侯區共和路社區的居民陳開瓊已經以社區“微旅遊導遊”的身份服務了兩批外地遊客。據悉,這是該社區近期推出的“築愛共和家——文旅共和社區營造項目”,項目通過整合轄區內的文旅資源,以打造“微旅遊”線路和培訓志願者的形式,在引導居民講述自己社區故事的同時,有效促進了當地本土文化的傳承和旅遊開發的活力。

 
  武侯區共和轄區地處成都市一環,地理位置優越,周邊有鴛鴦樓、望江公園、九眼橋、薛濤墓等歷史文化點。“但社區目前十分缺乏一個整合型的服務,尤其是對於上述文化景觀的挖掘,開發程度弱,沒有形成系統的路線。”據成都市武侯區望江路街道共和路社區黨委副書記、居委會委員胡海燾介紹,社區文化資源豐富,原住民對本地文化了解更多,但缺乏講述這些歷史和故事的平臺,尤其是社區內的長者,他們從小生活在這裡,期望有機會進行文化的傳承。此外,社區內有大量的租戶以及外來人員,其中還包括外籍人士,他們對本土文化的了解程度很低,十分期望有機會能夠深入了解本地的文化。
 
  基於以上供需關係,共和路社區於今年夏季聯合社會組織,通過對轄區內常住老居民、遊客的訪談需求,共同設計了以美食體驗、時尚購物、旅遊觀光和體驗本地風俗文化的社區微旅遊路線,其中不乏鴛鴦樓、望江公園、四川大學望江校區等多個富有“老成都”文化底蘊的特色景點。
 
  整理挖掘的景點如何發揮其價值?共和路社區將“底牌”押在了導遊身上。據“築愛共和家——文旅共和社區營造項目”,負責人劉洋介紹,目前整個項目導遊分位3個部分,除了望江樓、鴛鴦樓的專業導覽員和四川大學的學生志願者之外,項目還面向社區招募並培訓了大量“居民導遊”,比例高達30%。
 
 
  比起專業導遊帶遊客走馬觀花打卡,居民導遊帶領遊客看到的“風景”則有所不同。“川大附近哪的串串香最資格?哪的蓋碗茶最地道?望江樓公園哪個季節最安逸?”當地居民不僅能站在旅遊消費者的角度,分析身邊耳熟能詳的景點特色,也能被位於四川大學的江姐紀念館中,一幅80年代的社區老照片惹得熱淚盈眶,親身經歷的故事讓遊客身臨其境地感受成都經歷的時代變遷。
 
  如今,社區“微旅遊”還主動對接轄區內中小學校,並以“DIY”形式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11月17日下午,龍江路小學2年級5班的全體學生在共和路社區內開展了一次“愛YI善遊•尋古問今”望江行活動。當天,孩子們在專業志願者的帶領下直觀的了解了望江樓的前世今身以及詩人薛濤的生平軼事。“目前帶孩子外出旅遊的機會很多,但這種讓孩子了解自己成長地方的機會十分難得。”班級家委會負責人周瑩瑩表示,本次“旅行”,自己也跟隨孩子了解不少聞所未聞的成都歷史文化故事,很有意義。
 
  在為不同需求的遊客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同時,遊客為項目捐款也成功激活了社區公益基金,並用於社區的各項發展治理中。“目前,項目還在試運營階段,遊客的公益捐贈標準也還在探索當中。”胡海燾表示,未來,該項目除了針對本地、外地遊客推出了定制旅遊路線外,還將繼續聯動社區小學和企業,開展黨建團建、學生社會實踐等活動。在促進社區團結的同時,逐步培養社區“自我造血”功能,在文旅融合的大趨勢下,實現社區政府、居民、遊客多方共贏的局面。(劉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