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望難相守 眉山彭山區“扶貧夫妻”譜寫脫貧讚歌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19-12-03 15:12:01 編輯:謝川霞 點擊:
  “周大嬢搬入了新家,天氣轉冷,她又手腳不方便,我們一會兒去看看能不能幫上忙。”12月2日晚7點,王振宇和妻子向徵一起正忙著整理村裏的貧困戶資訊資料,談及扶貧工作,兩人瞬間打開了話匣子。


(王振宇夫妻一起走訪脫貧戶)

 
  向徵是眉山市彭山區義和鄉悅園村上一任“第一書記”,今年4月,王振宇接過妻子手中的“扶貧接力棒”,到悅園村任“第一書記”。這一對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夫妻檔”,在悅園村成為了一段佳話。“能一邊為群眾謀福祉、解難題,一邊和妻子共同為扶貧事業作出貢獻,這種奮鬥的感覺,很幸福!”王振宇笑著説道。
 
  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整村推進産業發展

  “悅園村就是我的家,貧困群眾就是我的家人,群眾的事就是我的事!”2015年11月,根據組織安排,向徵到悅園村任“第一書記”。上任伊始,她走村串戶,宣傳黨的政策,傾聽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話題,掌握每一戶貧困群眾最新的生産生活動態。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關鍵。當時,悅園村種植了獼猴桃,如何走出一條自我造血之路?面對未來的發展,向徵思索著:“村裏産業還不夠強大,沒有做出品牌,要提高種植技術、提升果子品質,做出品牌,給村裏人帶來更多效益收入。”
 
(獼猴桃採摘)
 
  説幹就幹,向徵在全村發展以獼猴桃為主的支柱産業,做規劃、跑項目、找資金、推進基礎建設,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經過幾年的發展,悅園村的獼猴桃種植面積從2015年的2000畝發展到如今的4500畝,同時改良發展優質晚熟柑橘1200余畝。
 
  産業的發展為當地村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女兒現在和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學習,我們家也通過種植獼猴桃脫貧。”回憶起這幾年生活的變化,脫貧戶何紅群連連感嘆,近年來,在向徵和村“兩委”幹部的幫助下,何紅群患有脊椎炎的女兒順利完成脊柱手術,還辦起了家庭農場種植獼猴桃,如今每年收入10余萬元。
 
  不只是發展産業,自2015年起,向徵還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在村裏大力開展環境治理:綠化美化道路、改造溝渠、新建蓄水池、庭院改造等,極大改善了全村的生産生活條件。在向徵和悅園村幹部群眾的努力下,2016年,悅園村69戶191位貧困群眾全部脫貧。悅園村脫貧攻堅模式被作為範本在該區推廣,而向徵個人也憑藉紮實而出色的表現,贏得了全村人的尊重與愛戴,並先後榮獲“眉山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彭山區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第一書記”等稱號。
 
  無私奉獻舍小家 夫妻相守扶貧“接力”
 
  2017年5月,向徵的丈夫王振宇被派往江口鎮凱旋村任“第一書記”。就這樣,向徵家中同時有了兩個“第一書記”,也開始了一家三地,相望難相守、相思難相見的特殊歲月。
 
  這幾年,夫妻倆見證的更多是彼此奔波與勞碌的身影。“妻子在村裏開展産業技術培訓,當‘法律顧問’,辦農民夜校為群眾宣講法律知識。”王振宇笑著説道,另一邊,他也沒閒著:村裏的基礎設施薄弱,他就積極跑項目找資金;村裏沒有支柱産業,他就探索種養結合方式,解決農戶産業發展瓶頸……因為表現優異,2018年,王振宇被彭山區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
 
  今年4月,彭山區“第一書記”輪換時,王振宇接過向徵手中的扶貧“接力棒”,來到悅園村任“第一書記”。雖然回到了原單位,但向徵依然心繫“娘家”悅園村,幫助丈夫熟悉、開展工作。
 
  “我倆自開始接觸扶貧工作就養成了互相提問的習慣。把村裏發的扶貧手冊帶在身邊,工作之餘就拿出來看看,晚上在家也不閒著,經常相互提問。”王振宇笑著説到,回到家中,兩個“第一書記”間常開起工作交流會,遇到困惑便相互交流,有了經驗互相分享,夫妻倆就這樣在扶貧路上互相鼓勵、互相扶持著。
 
 
  走進如今的悅園村,優美乾淨的鄉村環境,筆直整潔的水泥路,幢幢新房列兩邊,獼猴桃種滿園,村民的荷包鼓了,有返鄉意願的青年也正在增加。對王振宇夫妻倆來説,這是他們收到的“最好的禮物”。“雖然很少能顧及到自己的小家,但是能幫助一個個貧困村民順利脫貧,看到村民們過上好日子,很值!”回首這幾年為扶貧的付出,王振宇無怨無悔,展望接下來的扶貧路,這對“扶貧夫妻檔”思索著,如何進一步用好用活政策幫助困難群體,確保教育、醫療、産業等扶貧政策全面落實。(羅端 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