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上演社區發展治理 “隆中對” 以可持續發展生態圈構建治理共同體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19-11-24 15:14:02 編輯:祝麗思 點擊:
       11月23日,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成都論壇武侯分論壇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建、基層治理專家、社會組織、社會企業、社會工作者圍繞“社區可持續發展生態圈”,展開了精彩的思想碰撞,上演了一場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的新“隆中對”。
 

 
       據介紹,作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先行區、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示範區,成都武侯區秉持“造血、提能、增效”的原則,創新構建社區可持續發展生態圈。可持續發展生態圈首先解決了“錢從哪來”,成立全省首家社區基金會,健全“項目資源庫”“社會資本庫”,建立支撐社區可持續發展的“資金池”,設立專項基金、微基金36支,撬動社會資金230余萬元,發起“春耕計劃”“仲夏鄰里節”,挖掘並資助27個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創新公益項目,服務居民群眾近13萬人次;圍繞“服務誰提供”,武侯區成立成都市首家社區社會企業,出臺全國首個社會企業專項扶持政策,創立社會企業投資聯盟,打造推動社區可持續發展的“加速器”,同時,圍繞解決“治理誰參與”,構建共建共治共用新模式,探索公共議題解決新路徑,累計投入資金1790余萬元,支援公共空間治理、社區文化型塑等領域270個社區營造項目,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形成促進社區可持續發展的 “多主體”。
 

 
       “一項事物要長期發展,首先必須找到它發展的動力。社區治理也是一樣,如何將居民的需求跟社區資源、社會條件結合起來,抓準內生驅動力。”全國黨建研究會副秘書長戴焰軍對武侯區的做法予以了高度肯定,他認為武侯社區發展基金、社會企業發展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提供了可生長、壯大、發展的可持續動力,這樣更有利於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生態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機制體制,核心在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了,社會才會安定有序。”來自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謝矜表示,以社會資源共用共建構建協同育人機制,要用好文化館、圖書室、體育場、歷史文化古跡、名人故居等,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了鼓勵社會企業發展,成都已明確主管部門,出臺辦法,做好認證工作,特別是武侯區整體推進,涉及到整個社會治理和整個政府工作。”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生導師徐家良以《社會企業的政策演變與發展趨勢》為主題,展望社會企業在未來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商業的方法來解決各種社區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武侯區社區可持續發展生態圈的制度設計,是以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目標,堅持黨委領導、黨建引領,堅持居民主體、需求導向,以社區營造、多元參與為路徑,以社會組織、社會企業為支撐,以樞紐平臺、社區基金會為動能,以社區智庫、社區人才為保障,通過“政府+社會”協同共治,將居民自治作為有序運轉的內生動力,將市場機製作為持續發展的外部推力,構築“造人—聚勢—反哺—賦能—發展”的生態鏈條,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論壇上,來自社區社會企業、武侯社區發展基金會、社會組織及企業代表還通過案例分享、主題發言等形式,探討多元主體如何參與、創新城市社區治理實踐新路徑,共同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陳榮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