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項資金”推動阿壩民族教育結碩果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19-10-18 14:43:45 編輯:傅詩益 點擊:
  10月15日,悠揚的音樂聲回蕩在馬爾康民族師範學校的校園裏。伴著音樂聲,上千名學生走出教學樓,來到操場參加升旗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全校師生肅立,行注目禮。校長尕讓塔站在學生中,深情注視著冉冉升起的紅旗。

學校舉行升旗儀式
 
  馬爾康民族師範學校始建於1973年,是一所國家級重點師範學校和阿壩州重點雙語高級中學,是阿壩州唯一一所具有雄厚藏漢雙語師資實力的民族學校。學校佔地面積87.6余畝,校舍面積45畝,建築面積3萬餘平方米。據尕讓塔介紹,學校前期為中專學校,1994年通過國檢,評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後根據社會發展和教育需要,學校改成“高中+師範”的辦學模式,即雙語高中和五年制大專兩種教學模式。
 
  “我們已經與阿壩師範學院、綿陽師範學院等高校實現聯合辦學,採取‘3+2’的模式,把原來的中專升級為5年制大專,並突出‘雙語+師範’和‘小教+幼教’辦學特色。” 説到目前的辦學模式,尕讓塔很自豪。目前,學校有教學班32個,專任教師112人,在校學生1463人,其中雙語高中15個班,學生726人,五年制大專班17個班,學生737人。
 
  學校能夠形成如今的規模,離不開省“兩項資金”的支援。1992年,馬爾康民族師範學校由卓克鎮遷入馬爾康市區,“那時的條件非常差,學校裏除了教學樓像樣外,其他硬體設施都很差,沒有禮堂、實驗室,操場沒有硬化,學生寢室不但居住條件差,還非常擁擠。” 在尕讓塔的記憶裏,學校發展的道路佈滿荊棘。指著一片學生宿舍,他繼續説:“當時,校園裏幾十畝地都空著,學校就搞起勞動實踐課基地,師生一起種馬鈴薯,這種狀況持續了好幾年。”
 
校長尕讓塔介紹辦學情況
 
  到了1998年,學校終於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省“兩項資金”辦公室在了解學校的困難之後,立即撥款348萬元,連同國家支援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其他款項,學校終於有足夠資金修建綜合實驗樓和學生宿舍。
 
  近年來,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持續關懷和支援下,學校條件逐年優化和完善,先後修建了實驗綜合樓、教學樓、師生食堂、教師宿舍、學生宿舍。到如今,學校的各項硬體設施更上一層樓,“現在,我們已經裝備有全州一流的校園平安系統、閉路電視廣播系統、校園廣播系統、考試巡察系統,還有現代通用技術教室、圖書閱覽室、學生電腦教室、美術室、音樂室、琴房、學術報告廳、錄播室、電子閱覽室等,每間教室都配上了多媒體設備(電視、觸摸式液晶電子白板);我們還有有全州一流可容納萬餘人的標準田徑場、籃球場、羽毛球場……”説起目前學校的硬體設施,尕讓塔如數家珍。
 
漂亮的綜合實驗樓
 
  阿芳老師在校從教已近30年,現在教高一漢語文,她見證了學校的變遷和進步,“過去學校條件太差了,學生上課就課本一本書,教輔材料幾乎沒有,上課難度大,作為老師壓力也大。”隨著國家投入的加大,學校的軟硬體設施逐漸完善和優化,“現在條件好多了,就是和成都那邊的學校相比,也不落後了。老師備課有電子閱覽室可查資料,學生也可上網學習。”對於目前學校的狀況,阿芳老師十分滿意。
 
  “現在,我們學校還引進了‘雲課堂’,老師採用APP教學,使用電子黑板等先進教學設備上課,已經跟上時代的步伐。”學校主任王軍利説,高中部與成都4中和7中兩所名校聯網,實施同步網路教育,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用,學校教學水準得到大幅提高。
 
  師範17級5班的初莫來自草原,現就讀于5年制幼師專業。“在這樣的學校裏學習太幸福了。”初莫扳著手指頭,細數著學校的好,“學習設施設備太好,寢室又寬敞明亮,又有暖氣,又有洗衣機……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畢業後要回家鄉當一名好老師,不辜負黨和國家為我們創造的好條件。”説到這裡,女孩年輕活潑的臉也變得嚴肅起來。

學生初莫暢談學習和生活
 
  在省“兩項資金”的支援和全校師生的努力下,馬爾康民族師範學校取得了纍纍碩果。據了解,該校先後獲得國家、省、州專業榮譽的教師累計達15人,在各級各類刊物發表、交流獲獎論文100余篇;自2003年開辦高中以來,向高等院校輸送了1000余名學生,全國高考平均升學率達到79%;2007年至2015年連續8年榮獲阿壩州年度雙語類普通高中教學品質一等獎。
 
  “我們學校取得的所有成績,都離不開省‘兩項資金’的支援。” 尕讓塔滿懷感激地説。在阿壩,像馬爾康民族師範學校這樣因為省“兩項資金”的支援而迎來發展春天的機構與組織還有很多很多。據阿壩州兩資辦唐志蓉介紹,2011年-2019年阿壩州共爭取省“兩項資金”97675萬元,其中民族地區開發資金92597萬元,支援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5078萬元,實施項目1016個,為民族地區的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羅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