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當家”到“百花齊放” 特色産業助推廣元朝天鄉村振興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19-09-29 15:12:26 編輯:謝川霞 點擊:
  初秋的朝天區東溪河鎮,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激蕩著奮進的力量。
 
  汽車沿著盤曲的水泥路蜿蜒而上,停在了中壩村藤椒産業示範園內的一個小平臺上,雖然已過採摘期,但空氣裏依然瀰漫著藤椒獨有的清香。趁著難得的晴天,十幾位椒農正在園內忙著為藤椒樹修枝整形,平均生長期三年、經過多次修剪的藤椒樹大部分形成了4個主側枝,20—40個不等的附側枝,平均冠幅100釐米左右,已達到挂果的最佳時期。
 
中壩村藤椒豐收景象
 
  “目前,園區種植規模已超過1000畝,輻射帶動中壩、解放、石門三村共200多戶人家。”中壩村黨支部書記王大林介紹,僅今年園區初挂果的200多畝藤椒,産量就達23噸,産值超過30萬元;待園區藤椒陸續進入盛挂果時期,預計年産量將超過200噸、産值實現200萬元,屆時,這些不起眼的綠果果將真正成為群眾發家致富的“金果果”。
 
  “村村有産業、戶戶能持續增收、人人有致富門路。”這一直是東溪河鎮決戰決勝脫貧摘帽、助推鄉村振興的響亮口號和堅定行動。
 
  走進新灘村,最吸引人眼球的,無疑是密密匝匝的標準化獼猴桃種植園。時下,正是獼猴桃採摘季,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攜家帶口,正在園裏享受採摘的樂趣,歡聲笑語連綿不斷。“我們村181戶中就有69戶種獼猴桃,面積近500畝,年産值達500萬元。”新灘村黨支部書記鄭大海,2015年率先在村裏發展起了12畝獼猴桃,今年初挂果的3畝獼猴桃就為他帶來2萬多元的純收益,“投資小,好管護,純收益高達90%,這個産業有法搞!”他笑著説。

新灘村果農分揀獼猴桃現場

  “山高坡陡、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地無三尺平,人無三文銀。’”東溪河鎮海拔最高、地理環境最為偏僻惡劣的楊槐村,在政府的引導和幫助下,因地制宜,利用富集的青杠林資源大力發展起食用菌産業,群眾的腰包一年更比一年鼓起來。
 
  五組54歲的群眾方思德,2018年栽培袋料香菇1.5萬袋,毛收入近8萬元。“有生之年,見過最多的錢!”嘗到甜頭的他,今年擴大規模到2萬袋,“年收入10萬元不是夢!”交談間,歡笑溢滿他的臉頰。據統計,楊槐村現食用菌存袋近30萬袋,年産值達150萬元,帶動戶均年增收超過10000元。
 
  新興特色産業齊發力,同時,加快加緊傳統産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步伐。
 
  擁有近30年栽桑養蠶歷史的解放村,近年來,因為科技力量的不斷注入,蠶桑産業煥發了新活力。“培育優質桑樹、密植栽桑,建設標準化蠶房,常態化開展技術培訓……變一年三季蠶為六批次養蠶,收入翻了一番。”三組貧困戶張安志老兩口每批次養兩張蠶,一年共12張,輕輕鬆鬆收入2萬元。
 
解放村蠶農正在給蠶寶寶喂食桑葉
 
  據了解,東溪河鎮還聯合朝天金達蠶業合作社,在該村建立了“農戶入社、社員入股、保底收購、股份分紅”的利益聯接機制,徹底解決了群眾的後顧之憂。目前,該村養蠶戶高達125戶、佔比達60%,全年養蠶預計達500張、産值近80萬元,“開發一株樹、做優一粒繭、盤活一片地、富裕一方人”的脫貧、致富、振興之路正在成為現實。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今年以來,東溪河鎮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特色産業,特色産業發展呈現出品種多樣、類型豐富、多架馬車齊頭並進的良好格局,帶領當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説起現在的好生活,群眾們個個歡喜溢於言表,“以前一年到頭,全指望一坡玉米養家糊口,現在可不一樣了,特色産業‘百花齊放’,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就如那芝麻開花——節節高哇。”(尹廷剛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