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蒼溪縣“非遺”傳承保護有聲有色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19-09-25 17:16:57 編輯:劉映紅 點擊:

  近日,蒼溪100所學校十萬師生精心打造的快閃《感恩老師 祝福祖國》燃爆了蒼溪人的朋友圈,其中“元壩獅舞”“喚馬剪紙”“漓江高蹺”等非遺元素更是在節目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讓人看到了蒼溪傳統文化的動人魅力,也是該縣弘揚傳統文化、保護非遺成果力度不斷加大的具體表現。
 
  蒼溪,作為金牛古道上的重要節點,置縣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深厚的文化積澱、多樣的文化遺産,構成了蒼溪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上世紀末,我們歷時數十年收集整理‘三套整合’,總共7本書籍囊括了我縣民間音樂、器樂、戲劇、文學、舞蹈等藝術門類,為我們文藝工作者提供了充足的養料。”説起蒼溪優秀民間傳統文化,該縣非遺工作人員如數家珍:正月十六“遊百病”、元壩獅舞、永寧火龍、雲臺道教、大獲抗蒙、紅色文化、雪梨和獼猴桃文化等等是蒼溪獨有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橋溪石雕、文昌雕刻、歧坪絲毯、岳東掛麵等工藝精湛,不但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能帶動一方經濟發展。
 
  “當前,我縣一些民間藝人年老力衰,後繼乏人,傳統手工藝面臨斷層現象,因此,弘揚民間傳統文化,加大力度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就顯得尤為重要。”該縣文化旅遊和體育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悉,該縣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上,首先是加大宣傳力度,解決民眾認識上的誤區,糾正部分人認為民間文化“土得掉渣”“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偏頗觀點;整頓“只重申報不重建設”“填表造冊整理檔案”的表面功夫,非遺工作人員深入鎮村、走街串巷,對非遺項目進行調查挖掘,建立健全非遺名錄保護體系;加大“政府買單”的力度,大幅度增長對民間傳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和民間文化藝人的資助;同時,建立有效的保護和管理體制,宣傳文化部門發揮牽頭作用,成立女子燈戲、喚馬剪紙等地方戲劇、工藝團體,開展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近段時間,《追魚》《蒼溪是個萬寶山》《撞親》等優秀作品的相繼演出,獲得粉絲不少,引領了蒼溪民間文藝創作的新風尚。”該縣文聯主席黃庭壽告訴記者,選取重要素材、重點題材,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挖掘打造一批有深度、有寬度,契合當代主題的精品力作,對於弘揚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成果定能起到重點突破、事半功倍的效果。
 
  非遺文化的傳承靠的就是心口相傳,該縣將民間傳統文化編印成鄉土教材,編入蒼溪民間故事、山歌、手工技藝、歌舞戲曲中,作為學生課外讀物,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向學生傳授非遺知識和製作技能,讓孩子們感受非遺的魅力。元壩學校的獅舞隊,漓江小學的高蹺隊,雲峰小學的威風鑼鼓,喚馬小學的剪紙文化……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讓非遺文化得到了傳承。
 
  “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做好非遺保護傳承發展頂層設計工作,不斷加大我縣非遺文化宣傳展示,大力培養非遺傳承人隊伍,組織一些精品參加省、市乃至全國的博覽會、交流會和展銷會,擴大影響力,打造知名品牌,讓更多的人關注、喜愛非遺文化。”該縣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如是説。(郭蘭 青婧 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