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通了 107米不再是廣元朝天5000余名群眾的心頭痛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19-09-25 16:55:44 編輯:劉映紅 點擊:

2017年夏,被沖毀的漫水橋。
 
  9月16日,連續十多天的秋雨終於短暫停歇,朝天區東溪河鎮三龍村許開應正忙著搶收地裏的玉米。
 
  臨河而居的許開應家就在東溪河(河流名)岸邊,而他家的土地,大多卻在河對岸。“如果在前兩年,像這樣持續不斷的下雨天,這季莊稼就可能爛在地裏。”
 
  “這條河,是祖祖輩輩心頭最大的痛。現在好了,有座橋的夢想終於成真了。”許開應捋了捋玉米鬍子上的水,輕輕地插進手推翻鬥車裏,“這條河,不僅給三龍村群眾出行帶來難題,也是橫亙在我們鎮陳家村、花石鄉盤龍和金花村5000多群眾心頭的痛。”
 
  攀談間,今年70歲的劉少文老人從橋上走過來,説起因河阻隔而導致種地艱難,他講述,在包産到戶時,他所在的村民小組為了公平,將順河而下3公里外的幾十畝土地,家家戶戶都分了一塊。
 
  “背圈肥下種、挑糞水灌苗、收糧食回家,都得走陡峭河邊的羊腸小路。”劉少文説,走小路來回打小跑就需要一個小時,既耽擱時間,還很不安全。於是,他在年輕時,練就了村裏響噹噹的好水性,每次背挑扛的重體力活,就用兩個汽車內胎扎成的簡易筏子運輸,讓鄰居們好生羨慕。
 

2019年9月,林庵寺大橋建成通車,徹底解決5000群眾過河難題。
 
  “旱季可以搭木橋過河,到了汛期送娃兒到東溪河鎮上學,原本半小時的路程,只有繞兩個多小時山路。”22年前,因交通閉塞從花石鄉盤龍村嫁到東溪河邊的李文紅,卻還是沒能嫁到不被河阻隔的河對岸。
 
  2007年,政府投入100多萬元,建成了一座漫水橋。雖然在暴雨季節,還需要繞行,但被阻隔的四個村的群眾,已覺得非常滿足和幸福。可是,這樣的“好景”僅過了10年。
 
  2017年8月,發源於甘肅康縣、流域183平方公里的東溪河上游,突發幾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三龍村的便民橋被沖毀。
 
  過河,再次成為四個村群眾最大的難題。
 
  “上學、出行多走點路還是小事,最揪心的是看到抬著病人的焦急和慌亂。”李文紅回憶,以前,有位村裏的姑娘,在走小路時不小心摔到河裏,導致重度腦震蕩,雖然撿回一條命,但從此生活無法自理。2000年左右,一位收購土特産的樂山生意人在村裏突發心肌梗塞,村裏十幾個小夥子抬著沿小路跑到羊木鎮,才救下一條命。今年夏天剛發了大水,該村二組的羅德澤不慎從梯子上掉下,導致腳部骨折,眼看著救護車等在河對岸,大家多次涉水都沒能趟過,最後找來附近施工的大型機械,冒險將病人送到對岸。
 
  同樣的故事,在劉少文老人的記憶裏更多。年輕時,劉少文因為身體好、水性好,只要河裏一漲水,他總要到河邊看看,可就是這樣看看,曾救下很多淌水過河人的命。
 
來往車輛從新橋上通過。新橋下方就是被洪水沖毀的漫水橋。
 
  “橋通了,不僅解決了群眾出行難題,而且可助力脫貧攻堅,促進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三龍村黨支部書記羅德芳介紹,2018年底,總投資700萬元的林庵寺大橋建設項目正式動工修建,于近日建成投入使用,徹底解決了四個村群眾祖祖輩輩的過河難題。
 
  採訪中,恰遇一輛貨車駛過橋。交流中得知,司機李國林也是三龍村人,他介紹,自從這座橋通車後,已有十多家開始動工修建房屋、硬化入戶路和院壩,請他拉建築材料的生意一下又紅火起來,他還邀請:“再過一兩年,你再來看看,村裏的變化一定翻天覆地。”
 
  山因水而巍峨,水因山而秀美!藝術家筆下的美好,對於生活在大山腳下、臨河而居的廣大群眾,更深切地體會卻是極度不便和艱難。近年來,廣元市朝天區將交通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先手棋,全力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先後建成跨江河大橋40余座、便民橋近70座,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出行,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服務推動了經濟社會跨越發展。(郭蘭 張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