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供銷社是農村最熱鬧的地方;80年代,國營百貨商店是老百姓消費集中釋放的主要場所;90年代,各類超級市場、便利店陸續涌現;進入21世紀,電子商務發展迅速,激發了人們新一輪消費動力。
振奮人心的數字,記錄著阿壩州經濟社會的變遷,鐫刻著電子商務跨越發展的歷程——2015年阿壩州電子商務交易額達50億元,2016年阿壩州電子商務交易額達52億元,2017年阿壩州電子商務網路交易額達68億元,2019年1月至7月阿壩州電子商務網路交易額達41.08億元;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實現全州13縣(市)全覆蓋,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
目前,全州累計建成1個州級電子商務産業園、8個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5個縣級電子商務服務站、597個鄉(鎮)村電子商務物流服務站點。走過“酒香不怕巷道深”和“富居深山有遠親”的時代,電子商務已成為我州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一鍵滑鼠拍下“琳瑯産品” 足不出戶能購物
“城關二小門口取快遞。”9月1日,小金縣美興鎮石灰村村民鄧鳳接到快遞員的電話後,來到離家20米的城關第二小學,從快遞員手中接過快遞。
“現在買東西很方便,而且選擇面也很廣。”鄧鳳告訴記者,如今她基本上都在網上買衣服,可以貨比多家,以最實惠的價格買到心儀的商品。
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與發展,在我州,消費者的購物方式打破了時間、空間的界限。
“衣食住行都能通過網際網路實現,太方便了!”鄧鳳説,隨著美團、阿壩淘等外賣平臺在阿壩州的推廣,“外賣美食”為消費者帶來了便利,還帶動了一大批人就業。
市場需求、政策紅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推動了電子商務的迭代升級。阿壩州的消費者們也追趕新時尚,在電腦、手機上篩選商品,並網路支付,靜待“快遞小哥”送貨到府。
農特産品搭上電商快車 土特産走出“深閨”
“楊基明,太平鄉太平村;致貧原因:缺技術致貧;為您推薦:特産中蜂蜜58元一斤……”記者走進茂縣太平鎮太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楊基明家中,用手機掃描墻上貼的二維碼後獲取了這些資訊。
在茂縣,像楊基明一樣擁有“一戶一碼”的貧困戶有很多。今年,建檔立卡貧困戶童建花家收穫萵筍1萬餘斤。“以前,這些農産品要等收購商到府才能賣出去,如果收購商不來,只能眼巴巴看著萵筍爛在地裏。”童建花説,如今,通過二維碼在平臺上就能銷售農産品。
土特産走出“深閨”,農牧民群眾是最大受益者,快遞工作人員是見證者。填單、包裝、分揀、上車、發貨……連日來,小金縣電子商務産業園物流集散中心申通快遞站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站點負責人毛先生告訴記者,每年小金松茸、蘋果大量上市後,他們都會打一場物流“硬仗”。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小金蘋果銷量不斷增加,價格也翻了番,果農們鼓足了腰包。
“上半年我州農産品網銷量很可觀。”州商務和經濟合作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1至6月,我州農産品網路零售額實現3294萬元。
汶川車厘子、茂縣花椒、小金蘋果……乘著電商快車,我州農特産品成為內地消費者的“新寵”。一台電腦、一部手機、一根網線,電商發展助力阿壩群眾致富增收。
電商引來“鳳凰棲” 凝聚發展動力
開車行駛在海拔2000多米的盤山公路,扛著麻袋裝卸水果……這是阿壩州原産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阿菓家”品牌創始人蒲恩亞的日常生活。
2016年3月,我州在汶川縣城建立了州電子商務發展中心,為電商創業者提供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返鄉創業的蒲恩亞進駐州電商發展中心並註冊“阿菓家”品牌,利用“網際網路+農業”模式,在網上銷售阿壩農産品,開通了網路零售、批發、一件代發等業務,是我州第一家網際網路農産品一站式供應商。
自創業以來,蒲恩亞主動幫助當地農牧民群眾在網際網路上銷售農産品,並鼓勵和帶動當地群眾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自家農産品,帶動了汶川、理縣、茂縣農産品銷售和農村電商發展。
如今,像蒲恩亞一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嘉絨姐姐阿娟”“阿壩小王子”等網路紅人,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助力阿壩農特産品銷售。
電子商務發展,人才是第一要素。近年來,州、縣(市)相關部門根據各地實際,大力實施現場培訓和遠端教育,把懂業務的專業人才、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充實到電商隊伍中,組建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良好的電商發展服務隊伍。截至今年6月底,全州網商總數30857家,電商帶動的就業人數12.24萬人。
好風憑藉力,揚帆正當時。如今,我州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電子商務發展之路,成為推動創新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新方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阿壩各族群眾勠力同心、砥礪前行,用實際行動書寫電商發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