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旺蒼脫貧“摘帽”描繪鄉村振興畫卷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19-09-10 14:56:26 編輯:劉映紅 點擊:

  9月9日一早,旺蒼縣大河鄉春筍村三組一片半山坡,貧困戶譚強就忙著查看肉牛、黃羊的長勢。譚強家去年靠發展黃茶、脆紅李、肉牛、南江黃羊等致富産業,收入3萬多元,脫了貧。“2019年全縣‘摘帽’,我不會拖後腿。”譚強和幫扶幹部一起扳起指頭算賬,今年他家進一步擴大了脆紅李、黃茶、肉牛、南江黃羊的種養規模,加上就近務工收入,預計全年進賬5萬元不難。
 
​  2014年全縣貧困發生率14.7%,2016年貧困發生率7.06%,2018年降至2.2%……新中國成立70年來,旺蒼砥礪前行,盡展新顏。“2019年,是廣元從整體連片貧困到同步全面小康的衝刺年,是旺蒼脫貧摘帽年。”該縣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省委部署,旺蒼始終堅持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和顯著成績,穩步向消除絕對貧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 
 
​  “集聚兵力”吹響“摘帽衝鋒號”
 
​  “有人手、又懂技術,一下子就解決了村裏烏天麻栽培管護人手不足的難題。”在水磨鄉廣福村,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王正前興奮地説。今年開春後,水磨鄉廣福村,縣農業農村局又選派了3名農技專家脫産駐村。
 
​  地處四川盆地北緣、米倉山南麓,旺蒼是秦巴山區典型的國家級貧困縣。如何確保2019年全縣高品質脫貧摘帽,與全國同步全面小康?這是旺蒼面臨的最大“考題”。
 
​  “響亮喊出‘脫貧摘帽看我的’。”該縣負責人説,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嚴格對照縣摘帽“一低三有”、村退出“一低五有”、戶脫貧“一超六有”標準,大抓基層、大抓基礎、大抓作風、大抓落實,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決定性勝利。
 
​  旺蒼縣一項專項調研發現,作為脫貧攻堅重要幫扶力量,現有駐村工作隊存在人員結構不優、工作精力不足的短板。
 
​  瞄準對“軟、窮、亂、散”綜合整治,旺蒼推進各類資源要素配置向三農傾斜……2018年初,該縣出臺《關於進一步強化脫貧攻堅七條舉措的通知》,要求壯大駐村幫扶力量,同時明確,各單位脫産駐村幹部不少於本單位在編在崗幹部職工總數的1/5。截至目前全縣統籌整合35個鄉鎮、102個幫扶部門單位選派幫扶幹部1023人,確定445名“核心幫扶力量”脫産駐村。
 
​  走進三江鎮大旗村,一眼望去,今年新種的白花前胡鬱鬱蔥蔥。正在田間忙著除草的貧困戶何發金説,今年他家種植了13畝白花前胡等中藥材,縣農業農村局專家王富強定點聯繫指導栽植管護,“他人年輕、精力足,還是碩士生,讓我看到了希望。”
 
​  針對大旗村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今年開春後,縣農業農村局又派出了王富強、尹子龍等4名農技專家脫産駐村,今年77戶貧困戶全部種上了白花前胡。
 
​  對於戰友們的到來,駐村工作隊隊員王福強心裏踏實多了,“種這麼多也不擔心人手問題。”據他估算,村裏的貧困戶今年每人平均增收在千元以上。
 
​  據了解,為更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作用,該縣還制定相關管理辦法,推行脫産駐村幹部分片包戶辦法,採取“脫産駐村隊員+幫扶責任人+村組幹部”模式,實現貧困戶全覆蓋包保。同時,還明晰了縣鄉村和選派單位監管職責,明確了脫産駐村幹部“五項職責”,並賦予了“五項權力”。對核心幫扶力量實行每週評價,駐村幹部派出單位每月按照“優、良、中、差”四個等次進行排位,對評定為“優”的挂紅旗表揚,對評定為“差”的亮黃牌警告。
 
​  同時,該縣還實行脫産駐村幹部單列考核,提高貧困村優秀比例為駐村工作隊總人數的40%,優秀等次不佔派出單位指標,對幫扶成效明顯的派出單位和工作隊員予以獎勵,對成績突出的優秀工作隊員優先晉級職稱、優先提拔使用。
 
​  “三園聯動”繪就“好錢景”
 
​  東河鎮南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馮鴻多年來一直在外地務工,2017年在東河現代農業産業融合示範園建設的感召下回村,從村集體流轉來的土地中承包了30畝栽種藍莓,2018年初挂果就實現了6萬元的收入。
 
​  “東河現代農業園區按照‘一主多元’融合發展模式,著力建成城市功能拓展區、融合發展示範區、統籌城鄉試驗區、農村改革綜合區‘四區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該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説,該園區今年將繼續拓展、擴大規模、完善功能,園區建成投産後,預計年産值可達4.7億元以上,園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可增加到1.8萬元以上。
 
​  “目前,村裏已建成了‘一村一品’標準化示範園5個、特色微庭園727個。”東河鎮南鳳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昶宏説,通過“三園聯動”發展,全村去年底137戶420名貧困戶摘掉了窮帽。
 
​  脫貧攻堅,重在産業,成在産業。如何讓老百姓腰包鼓起來?旺蒼縣通過實施“三園聯動”融合發展、推進鄉村精神振興等路徑,讓鄉村更加美麗、農業更加興旺、農民更加富庶。
 
​  旺蒼縣堅持把産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頭號工程來抓,突出産業發展助農增收、脫貧奔康主題,實踐探索現代農業産業園、“一村一品”示範園、特色微庭園“三園”聯動全域覆蓋,初步走出了一條貧困山區産業扶貧、精準到戶的特色路徑。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萬畝億元現代農業産業融合示範園18個,“一村一品”産業示範園97個,特色微庭園2.8萬個。
 
​  “現代農業園區是保障農業優質供給的基地,我們堅持每年建1個萬畝現代農業園、每個當年脫貧的貧困村建1個標準化示範園、帶動貧困戶建起特色微庭園,通過‘三園聯動’助力産業發展、農民增收。”該縣相關負責人説,旺蒼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把“三園聯動”建設作為實現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有力抓手。
 
​  “依託萬畝現代農業園,村裏建成了300畝茶葉‘一村一品’示範園,65戶農戶發展起了1畝以上茶葉加其他種養的特色微庭園。”縣委編辦駐化龍鄉長樂村工作隊長李永輝説,今年“三園聯動”將帶動貧困戶每人平均增收4200元左右。
 
​  “志智雙扶”增內力添活力
 
​  “72歲的鄧濟民去年辦生不收禮,還積極參加公益事業,積31分;46歲的許國華積極組織村民打掃村上衛生,並做衛生義務宣傳,積31分……”在嘉川鎮五紅村“道德積分超市”裏,村上21位“儲戶”的“道德積分”兌換成了毛巾、洗衣粉等生活用品。這樣的新鮮事讓當地群眾既新奇又震撼。
 
​  隨著産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推進,貧困群眾逐漸吃穿不愁、就醫就學住房有了保障,但如何提升精神境界,從“富口袋”到“富腦袋”?
 
​  在脫貧攻堅戰中,旺蒼縣著力物質與精神“雙脫貧”,用群眾廣泛接受和認可的愛黨愛國、環境衛生、科技興農、勤勞致富、孝老愛親、勤儉持家、學文重教、鄰里關係、遵紀守法、計劃生育“十個好”作為標準,統籌推進“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等文明創建活動,以量化積分的形式,引導村民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  “10個好’對應‘10顆星’,1顆星積1分,按照‘一好一星、多好多星、十好十星’的辦法評星、授星,分季度為每個家庭建立道德積分臺賬,年度積分匯總作為評優獎勵的主要依據。”五紅村村支部副書記張立俊介紹,這種公開公正公平地進行星級評定和道德量化,不僅增強了群眾的凝聚力、榮譽感和自豪感,還形成了以“星”為榮、創“星”爭“星”的濃厚氛圍,群眾參與面達100%。
 
​  扶貧要扶智,關鍵得讓老百姓通過發展文化小康起來。內外協作、主動作為的旺蒼人,在文化扶貧的康莊大道上腳步越邁越實。
 
​  每天清晨和傍晚,全縣352個村、41個社區的文化院壩開始熱鬧起來。文體活動展演、廣場舞培訓、扶貧政策講解、醫療諮詢服務、種植技術觀摩……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不僅讓群眾學到了知識、提升了技能,也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  在大兩鄉金光村,今年52歲的村民蒲守國剛跳完壩壩舞,就走進村裏的文化活動室,向隊友取經芍藥、金銀花的種植技術。
 
​  2018年11月,村裏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好後,聽説要組建老年舞蹈隊,免費學,蒲守國報了名。“經常跟舞蹈隊隊友交流,想法就不一樣了。”蒲守國解釋,隊裏好些人種芍藥、金銀花等致富産業,每畝地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他動了心,今年種了芍藥12畝、金銀花8畝。“現在有好些地方請舞蹈隊去表演,跳舞也能掙錢;家裏種植的芍藥和金銀花今年也有3萬多元的收入。”(陳紹海  趙福勇 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