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實事無小事,必須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項目實施滿不滿意,群眾説了算,代表要監督。”2019年5月15日,天全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陳穎在仁義鄉溪口村督導民生實事代表票決項目實施時擲地有聲。
2019年1月22日,仁義鄉人代會成功票決2019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兩個——溪口村五組生産便橋建設項目和大田、張家、石橋至紅軍村村道連結道路建設項目。按照票決制工作“群眾提、大家議、代表定、政府辦、人大督、社會評”工作要求,鄉政府及時進行任務分解,明確責任單位、責任領導、擬定實施計劃,有序組織項目實施。鄉人大主席團通過組織專題調研、組織代表視察等形式加強過程監督,確保項目落地落實,見到成效。
“小便橋”背後有“大民生”
“溪口村那座橋的確該修,汛期眼看就要來了,如不修好,54戶,154人的生活出行就難了。”
“橋不通,溪口村54戶村民到溝對岸開展農業生産極不方便,學生上學放學就得涉水溝,非常不安全,容易發生被洪水沖走的安全隱患。”
在項目徵集之初,溪口村便橋建設群眾反映強烈。鄉人大代表趙國剛及時做好蒐集整理工作,將其作為候選項目上報鄉人大主席團,並在鄉人代會上成功票決。
5月初,項目實施之後,“橋下基礎不穩,支撐不牢,橋面沒有扶手,娃娃些過橋還是很不安全。”趙國剛又將群眾意見反饋給仁義鄉人大主席團。主席團及時組織代表開展現場視察,並針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實施品質不高、效果不好、群眾不滿意等問題,督導組要求施工單位必須加以整改。
“縣鄉兩級人代會票決産生的項目具有嚴肅的政治意義和法律效力,必須如期完成,取信於民。”仁義鄉人大主席羅光平多次向鄉黨委政府提出工作意見並督促政府抓緊項目實施,確保工程品質。
與此同時,天全縣人大常委會加強對鄉鎮一級票決制工作的全程指導,分成四個組紮實開展過程督導。督導組強調,辦好民生實事,是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有力抓手,也是補齊短板、改善民生事業的實際行動。票決項目的實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了政府“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轉變。項目不論大小,關乎群眾的關切與訴求,情係百姓民生福祉,必須要確保將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短道路”之後有“長髮展”
走進仁義鄉十八道水,水曲彎環,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鬥折蛇行的小溪牽著鄉間小道一路蜿蜒。行至田間開闊處,一條寬闊的大道橫亙在四個村組交界的地方。
“不要小看這條短短的水泥路,雖然只有200多米,但它卻可以連通大田、張家、石橋、紅軍村四個村。有了這段路,四個村之間就可互通往來。”任萬忠代表介紹道。
四村村道連結道路建設項目涉及四個村1063戶3999人生産生活。其中大田村有247戶838人,張家村271戶931人,石橋村253戶1063人,紅軍村292戶1167人。項目的實施在極大方便四個村村民的生産生活的同時,為仁義鄉實現鄉村振興增添了交通砝碼。因為村道基礎設施的改善,不僅方便了群眾的出行,更重要的是撬動了紅軍村紅色旅遊和鄉村産業的融合發展,直接為四個村實現産業興旺鋪開了路子。大田村230畝的金銀花基地,石橋村有50畝的荷花觀光旅遊産業,張家村300畝的李子産業,紅軍村800畝聯片彩林,因這一段道路建成而融為一體。
正因項目所處的特殊地段和長遠的發展影響,該項目在徵集之初,縣、鄉人大代表就走村入戶深入開展走訪調研,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很快就形成一致意見,進入政府民生實事候選項目,並在鄉人代會上實現全票通過,成為2019年政府民生實事重點項目。
由於宣傳到位,籌備充分,組織有序,春節剛過,項目就得以快速啟動並順利實施。其間,鄉人大主席團組織縣鄉人大代表紮實開展入戶宣傳,協助村組做好土地協調,參與過程監督,充分發揮了“人大督”的作用。鄉人大代表任萬忠等充分發揮密切聯繫基層群眾的優勢,協助村兩委挨門挨戶做好群眾的基礎工作,爭取群眾支援。特別是針對個別農戶思想不通、眼界不寬、認識不夠等問題,代表們總是耐心細緻地向群眾分析利弊,講解項目實施的長遠意義,為民生實事項目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今年,仁義鄉首次探索實踐政府民生實事代表票決制工作。修了一座橋,建了一段路,説小不小,説大不大,但既然是民生實事,就關乎民生,來不得一絲浮誇,半點虛假。”仁義鄉人大主席羅光平頗有感觸。
“探索實踐政府民生實事代表票決項目歸根結底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要堅持把‘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作為檢驗工作的標準,既要量體裁衣,實事求是,更要順應民意,把實事辦實。”天全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陳穎在開展過程督導時反覆強調。
“民生實事無小事,必須件件有落實”,既是要求,更是承諾。仁義鄉“一橋一路”僅是天全縣、鄉兩級探索實踐政府民生實事代表票決制工作的一個縮影,其他14個鄉鎮的項目也以同樣的方式在順利推進之中。縣、鄉兩級人大始終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引領下,按照“真實效”要求,盯緊票決項目的落地實施,定不負人民。(張定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