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22時55分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之後又分別在珙縣、長寧縣發生5.1級、5.3級余震,珙縣巡場鎮、珙泉鎮等鄉鎮受災較重。
受災的群眾住哪?吃什麼?基本生活如何保障?在這場與自然災害的正面交鋒中,有一樣東西異常耀眼,那就是責任;有一個隊伍,異常閃光,那就是珙縣法院志願服務隊,他們從黑夜到白晝,十天十夜,全力投入救災搶險。
服務群眾 他們是震後的“避風港”
災情就是命令。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珙縣法院志願服務隊在各安置點為群眾辦理入住帳篷登記、分發盒飯,接受法律諮詢,為他們送去食品與飲用水。
6月20日,珙縣法院志願服務隊接到通知,將有多頂帳篷要達到珙縣,幹警們隨即達到指定地點幫忙。當天,他們建立“人肉”傳送帶,接力搬磚為群眾搭建帳篷,每一個帳篷都牢固,有力量。他們還負責將原巡場一小的安置點遷移到巡場鎮文化公園安置點。而珙縣法院志願服務隊就正好接手負責這個安置點。
安置點需要24小時值班,每兩小時全面巡查一次,文化公園安置點比較大,巡查一次大致需要一個小時,在巡查中,志願服務隊的幹警負責安撫、穩定群眾情緒,叮囑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在帳篷裏抽煙,注意防火。值班過程中,遇到90歲的老奶奶被子不小心打濕了,他們馬上去協調聯繫乾淨的被子;遇到82歲的李大爺感覺身體不適,他們立即將他送到醫務點……安置點群眾一日三餐也是志願服務隊負責。
6月22日22時29分,宜賓市珙縣發生5.4級地震,以往在家住的群眾紛紛都出了門,越來越多的群眾前往文化公園安置點尋求幫助,當晚安置點人數達到高峰。大災面前,堅強的志願服務隊幹警將最初的驚恐、哀痛壓在心底,齊心協力,救助群眾,安撫他們的焦慮、解答他們的問題。
珙縣法院志願服務隊負責的巡場鎮文化公園安置點,安置人數最多達3000余人,帳篷54頂,折疊床104張,參與志願者活動245人次……
十天裏,在安置點、在路邊、在醫務點,總有法院志願服務隊幹警身影出現,給過往車輛指路、給群眾送水送飯、送身體不適的老人就醫……
不懼苦累 他們是救援裏的拼命三郎
6月22日淩晨,珙縣突發暴雨。一大早,文化公園安置點內,法院志願服務隊的陳穩,遊走于各帳篷間,巡查帳篷安全,提醒受災群眾下雨時放外簾,避免飄雨進棚。不一會兒,又下起了大雨,陳穩隨即和志願服務隊的其他幹警們挨個檢查帳篷是否漏水,是否鋪磚。同時著手將所有帳篷的外簾全部搭好,給每一個帳篷搭上遮雨布,給未鋪磚的帳篷鋪好磚,近1個小時的工作下來,幹警們的制服已經全部濕透。“作為志願服務者,就是要讓群眾們盡可能住得安全、放心,我們淋濕沒有關係,但是不能淋到他們。”陳穩説道。
6月22日晚上,因為5.4級余震,駐文化公園法院志願者服務隊下午班的幹警們在連續16小時高強度工作後,放棄休息,主動留下來支援夜班值守的幹警。與夜班幹警一同,對受災群眾進行安撫,對安全隱患開展排查,對求助群眾進行釋疑引導。6月23日早上,宜賓市珙縣又發生4.6級余震。一大早,珙縣法院志願者隊又對文化公園安置點所有帳篷進行巡查,提醒棚內住戶打開窗戶通風。
舍小家為大家 他們是責任擔當的踐行者
願舍小家,只為大家。珙縣法院志願服務隊所很多幹警家就在珙縣巡場鎮當地,雖然時刻掛念家人,但大家堅守崗位與志願服務工作同行,值夜班的同志半夜時分拖著疲憊的身體到達安置點,還顧不上拿出電話詢問家裏的情況,得等到巡棚任務完成後,才有時間通話問問。
今年25歲的吳行,是珙縣法院的一名法警,在完成法警安檢值班及開庭工作的同時,還要參與志願服務隊的工作。
6月27日晚上10時許,正在值下午班的吳行收到妻子發來的視頻。視頻裏,一歲多的兒子正對著他的照片喊“爸爸、爸爸”,邊喊邊親吻他的照片。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這位年輕的爸爸紅了眼眶。但當晚他仍然堅守到12點,下雨了,幫助安置點群眾拉好帳篷,巡完最後一次棚後才回家。吳行的朋友圈有這樣一段話:早上起床的時候,你在睡覺,半夜回家的時候,你已經睡著,十天以來,基本上沒時間陪你,或是職責所在,或是內心驅使,以後你會明白,有時候在不經意間被人牽掛著,是件幸福的事……
在志願服務隊裏,有的幹警家裏受了災,情況嚴重者甚至被鑒定為危房不能居住,有的幹警放棄了今年的論文答辯,有的幹警忙到忘記法考繳費……但大家都在安置好自己的家人、孩子後,堅守審判執行崗位,堅守志願服務崗位,盡職盡責幫助群眾,同時又集中進行捐款,助力珙縣災後重建。
十天十夜,在法院志願服務隊、社區、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巡場鎮文化公園臨時安置點內受災群眾身體、精神狀態良好,情緒穩定。截止6月20日下午,文化公園安置點人數減少到188人。珙縣法院志願服務隊的工作受到了縣領導及群眾的一致好評。(羅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