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回想建安社區這些年的發展,有過輝煌的歷史,有過平淡的點滴。周圍高樓平地起,這些年建安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每個年代的人對建安的記憶,都屬於建安最美的回憶。
在50後眼中,那年的建安人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但很團結,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調整産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實行聯産制,村裏水稻、秋豆、小麥依靠科學種植,發展生産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建安村成了裏縣知名的秋豆、大棚生産基地。就連原四川省委書記楊汝岱都帶人來參觀學習過。
在60後眼中,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種植,依然是他們主要經濟來源。
忙完一天的勞作,村口的大爺習慣點燃葉子煙,翹著二郎腿和同伴聊聊種植經驗。樹下乘涼的奶奶則喜歡扇著蒲扇説説家長裏短。大夥最歡樂的時光,要數圍坐在生産隊看那臺唯一僅有的黑白電視,那可是他們了解世界的窗口。
在70後記憶裏,那時建安開始土地流轉。很多家庭開始創業,外出務工,更有人選擇去當兵保家衛國。
建安整體生活水準有很大提高,村民們的業餘生活也逐漸變得豐富多彩。幸福和諧,家庭和睦,鄰里真情。也出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溫情事跡。每年黃土堰抗洪救災,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在80後記憶裏,建安小學是他們的獲取知識的地方。沿著黃土堰一直走,河道兩岸的水杉樹整齊又乾淨,陽光灑在樹梢上,落在地上的光斑,就如同他們的生活,溫暖又甜蜜。
和諧生活,幸福建安。建安整體生活水準提高了,大多家庭都告別了黑白電視,換上了彩色電視。有電視迷天天追著“鬼丈夫”“新白娘子傳奇”,一放學,夥伴們都爭先恐後的往家跑。家裏院子更寬敞整潔了,村口的路也變得平坦,到處都是煥然一新的現象。
在90後眼中,建安是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這裡有家的味道。從那些創業致富,對患病家人不離不棄,對家庭有責任有擔當,保家衛國不計回報的建安人身上,他們學到的是建安精神,傳承的是孝道文化,是勇於創新的時代精神。
童年的建安生活充滿野趣和童趣。黃土堰抓泥鰍,隔壁院裏摘核桃,走村串門吃大鍋飯。鄰里和睦一家親。那些背井離鄉的建安人散落在各個地方,但他們骨子裏建安心,是不懼困難,是孝心孝道,是他們的文化傳承的基因,是他們不管走多遠,都能尋回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