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綿金融創新為何最多?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19-05-24 11:28:34 編輯:張林 點擊:

  本報記者朱雪黎

  行走在四川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核心區——成德綿,一個明顯的感受是:誕生的經驗中,金融創新是最多的。

  梳理從四川誕生的“國家經驗”,這一感覺得到印證:截至目前,四川入選的16條“國家經驗”中,屬於金融創新範疇的有5條,佔比接近1/3。

  為何多?成德綿三地的創新改革一線人員説,因為現實需求大。他們認為,中小微企業發展風雲莫測,“長大”離不開金融“活水”,但金融機構天生又需要嚴控風險,自然會儘量選擇風險低的貸款對象。這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體。這些金融創新,無疑都是希望通過引進政府和保險、仲介等“稀釋”風險,為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和有條件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增信”,為企業增加信用,為金融機構增強抵禦風險的信心。

  經驗這麼多,成效如何?不容置疑,很多金融創新舉措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特別是有財政資金做風險池,企業不用再擔心被銀行抽貸、斷貸等問題。

  但不可忽視的是,這些金融創新,大多依靠財政資金兜底,財政實力導致很多創新改革紅利無法放大,很多還存在“天花板”難題。此外,也存在一些“聽起來很美,實效並不強”的概念性創新。

  紛繁的金融創新背後,還有一個問題,也值得關注、反思:這些創新舉措真的讓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了嗎?報道組曾讓一戶企業算過一筆賬,依託一項金融創新,企業獲得了300萬元的年度信用貸款。算上各項政府補貼,綜合融資成本少了幾萬元。但如果不算政府補貼,這一融資成本卻遠高於現實市場水準。如果都是這樣的創新,又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