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大咖雲集 四川科技活動周首次夜場活動引關注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19-05-21 15:37:50 編輯:張林 點擊:
  首次“換裝”的四川科技館充滿科技夢幻感,蓉城科技“大咖”在這裡雲集,前沿科技成果在這裡集中亮相……5月20日晚,由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省科協主辦,市科技局、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協承辦的2019年四川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暨蓉城科學之夜活動在四川科技館啟動。
 
  據悉“蓉城科學之夜”活動是中西部地區首次舉辦科技活動周主場夜場活動。同時,四川科技館也迎來了自開放以來的首次大規模夜訪活動。
 
 
  對話12位蓉城科技明星,感受新時代之下一座城市的創新脈動;在四川科技館與一大批“成都造”黑科技産品互動,感受創新創造下的蓉城“高智商”……昨晚的“蓉城科學之夜”呈現科學紅毯秀、裸眼3D墻體秀、夜場科技互動體驗等眾多活動板塊,為市民帶來一場科技之旅。
 
  昨晚,一場以科技工作者為主角的紅毯秀拉開了本次活動帷幕。作為12位科學紅毯秀專家之一,當被問到是什麼讓自己一直堅守夢想,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者、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羅光春表示,這是自己作為科技工作者,需要承擔的時代要求,也是向下一代傳承科技精神的責任。“科學技術既是造福人類的手段,也隱含著探索未知,持續創新的理念和精神,我們需要把這個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羅光春還認為,中國目前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具有明顯優勢,“而且需求非常旺盛,樣本非常多”,他表示,在需求的驅動下,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將會有更長足的發展。
 

  在紅毯秀上,國際著名地貌學家、2018年“天府友誼獎”獲得者之一特奧爾多·烏特魯斯·約翰內斯·馮·阿什介紹了他在中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幫助中國同事克服思維方式、語言文字等方面的困難,幫助同事將論文發表到國際英文期刊上,因此同事在國際英文期刊上的發表量大幅提升;二是參與到學生的教學工作中;三是與中國科研團隊一起,參與到滑坡、泥石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這對建立起預警系統有著重要意義。

   “這個活動非常好,讓更多人了解科技,了解幕後的製作,希望更多人參加活動,更多的人投入到特效製作這個行業來。” 優秀科幻影視作品——《流浪地球》特效製作團隊代表王政説。

  晚上8時許,伴隨著極具震撼力的電音效果,四川科技館正門的外立面墻體完成了首次“換裝”,科學之樹、航太員、DNA、大數據……大到浩渺深空,小到生命本源,無數的科技元素通過光影在夜空中舞動。

  本次投影秀以《見所未見》為主題,通過光影特效變幻,以四川科技館墻體為“幕布”,以裸眼3D投影秀的形式,通過充滿豐富變化和獨特視覺設計的光影畫面,營造了震撼的視覺體驗,引爆了全場氣氛。

  除了燈光秀,在科技館二樓的體驗互動區,一大批黑科技産品也是本次活動的亮點之一。
 

  “社會和公眾越來越重視科普,我作為一名家長也認為,孩子們不僅僅要學習數理化,也需要了解一些泛科普、大科普方面的知識,更好地激活他們創新和創造的能力。”四川科技館外聯部副部長龐博説,四川科技館將根據市民的興趣,邀請一批有特色的企業走進科技館,同時開展特色項目和講座,做出更多普惠于公眾的好活動。

  走進科技館一樓,智慧醫療5G場景應用正在向市民展示遠端超聲臨床試用。在5G技術下,醫生可以更快獲取實時的圖像資訊,開展遠端超聲、遠端會診及遠端手術等醫療服務。在現場,市民通過夾豌豆的小遊戲體驗遠端操作、實時視頻:“好清晰,我可以在視頻上看到自己夾的是哪一顆豌豆,完全不會夾錯。”
 

 
  現場,3D手術模擬作業系統、手術七巧板、人體成分分析儀等展臺也受到市民歡迎,大家排著隊進行體驗,感受5G大數據時代帶給醫學的進步和發展。

  黏土也能做成機器人?當然可以。在四川科技館二樓,創意情景科技互動展示區域的黏土機器人讓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實現自己想要的機器人形象和功能。南瓜、熊貓、外星人……在孩子們的奇思妙想下,各種樣式的機器人都“變”了出來。據悉,黏土機器人是一項科學技術和黏土藝術結合的創新思維培養課程,孩子們利用提供的黏土,電路以及其他材料實現自己設計的功能,甚至完成簡單的程式編寫,最後成功“造物”。 (溫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