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深處“微創客”——記萬源市優秀返鄉農民工蘭松安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19-04-30 13:53:42 編輯:張林 點擊:
  鳥瞰萬源市石塘鎮瓦子坪及周邊村,白色“大茶樓”亭亭玉立,紅色“大茶字”催生激情,褐色“大茶書”傳承茶道,銀色“大茶壺”茶韻飄香,鑲嵌出一幅幅茶韻主題3D美圖,時時洋溢著“農創客”濃郁氣息,處處留下蘭松安返鄉創業的印跡……


  一副拐杖:撐起自強脊梁

  1975年1月,蘭松安出生在石塘鎮柳樹村普通農家;3歲時,一場疾病導致他左腿終身殘疾;13歲時,初中畢業的蘭松安踏上打工路;37歲時,他加入中國共産黨;42歲時,一次車禍讓他右腿高位截肢……

  “‘身’不由己,‘生’可由己”。在姐弟排行第三的蘭松安,自幼養成倔強執著性格,讀小學、上初中,成績名列全班前茅,但面對家庭困境,他毅然棄筆“闖江湖”。

  “松安這兩年打工也沒掙到啥錢,還是讓他學個輕巧手藝吧!”從小懂事的蘭松安無意間聽到父親與母親為他“飯碗”操心時潸然淚下……

  不久,少年蘭松安從一名學徒做起,當起了縫紉師。面對周圍羨慕的目光,蘭松安沒有安於現狀,一邊專注裁縫,一邊盤算開店。1997年春天,蘭松安辦起批發和零售副食品、日用品的“惠民商行”,成為石塘鎮“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蘭松安用“蘭”的堅毅、“松”的挺拔、“安”的穩重,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成長之路,他先後榮膺四川省“自強模範”“首屆達州市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感動萬源2016十大年度人物等殊榮,被當地幹部和群眾尊稱為“自強哥”!


  百名員工:倒映鄉愁情結

  “要不是強哥,我哪有今天!”時間追溯到2014年,蘭松安創辦了興福商貿公司,石塘鎮杉林灣村曹明梅成為該公司第一批“農民上班族”。在這裡,曹明梅不僅積攢了創業資金,還學到了管理經驗,于去年底在八台山景區開辦農莊,4個月創收5萬元。

  “強哥不強哥,要看領頭多!”在蘭松安看來,農村黨員既要帶頭創業,更要領頭創業。於是,他以一批批規劃、一輪輪申報、一次次爭取的行動,拓寬了群眾創業增收的路徑。

  “蘭總是個大好人!”付倫術右眼失明,蘭松安便到府動員其加入專合社,並將夫妻倆安排到茶葉基地搞管理,兩人月工資5500元,一舉將土壞房改造成1樓1底的小樓房,新置了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電……

  “公司法人,共産黨員,政協委員,殘聯代表!”興福商貿公司銷售經理廖思會如實評價蘭松安的“四重”身份,“精準貧困戶可在超市賒賬”“半年尋找遺忘1壺包谷酒的顧客”“自掏腰包獎勵拾金不昧的員工”,在當地,這一段段全部成為了點讚蘭松安的佳話。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蘭松安繼新建安科批發超市後,陸續創辦了一批惠民富民的經濟實體,擁有150余名員工、上千萬元資産,其中安科實業公司被認定為達州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巴山安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被認定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興福商貿公司被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命名“基層社標桿社”。


  千畝茶園:播撒振興希望

  走進瓦子坪村黨群服務中心“農創客”空間,蘭松安位居“創客”榜首!

  萬源在實施農民工黨建“六大行動”中,探索建立農民工“創客”空間,匯聚返鄉創業“大咖”,孵化興村産業。蘭松安作為第一批入駐“元老”,堅持以瓦子坪村為重點,以培育茶園為突破,新建茶園3000余畝,解決當地一大批群眾就業,帶動周邊1400余戶群眾創業增收。

  “這回撿了個金元寶!”瓦子坪村貧困戶賴德興逢人便講,“光靠土地出租,每年就有5000元進賬。”無獨有偶,貧困戶陶其武和65歲的父親,常年在專合社務工,加上土地出租收入,僅此一項年收入5萬元。

  與此同時,蘭松安以主人翁姿態,引導國儲農業、巴山雀舌等企業入駐該村,與村支“兩委”同臺上演脫貧攻堅“大戲”,開啟“以茶興旅、以旅促茶、茶旅融合”鄉村振興之路。

  “百舸爭流千帆競,策馬揚鞭自奮蹄”。萬源農民工黨建如火如荼推進,農民工工作有條不紊,正戮力書寫“農創客”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時代華章。(萬源市委組織部 高繼兵 徐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