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董瑞建議,貫徹中西醫並重方針,將中醫藥納入國家公共衛生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艾克拜爾·麥提那斯爾建議,持續拓寬農牧民就業渠道,強化相關技能培訓,從而實現穩定就業。
新型農村社區可以把若干行政村合併在一起,統一規劃,統一建設。農民集中居住,將原來的舊宅基地用於復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從而提高農民生活水準。
出臺著作權制式合同,不僅僅是起到對作者的保護,其實對於平臺方而言,也更有利於業務開展、IP計劃順利推行,不因訴訟打亂商務計劃和影響商譽,整個行業會更健康有序發展壯大。
網際網路+教育”推動了農村貧困地區“粉筆、教案、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逐漸向“寬頻、視頻、遠端教學”的現代化教育手段轉變。
“海外僑胞是祖國的牽掛,是聯通世界的重要橋梁,要發揮好僑胞僑眷的獨特優勢,不斷增強中華兒女凝聚力,同心共創輝煌。”報告中有關海外僑胞的內容令馮燕印象深刻。
家庭教育特別是留守流動兒童群體的家庭教育問題,已遠非家庭私人領域問題,與國家、民族、社會利益息息相關。制定家庭教育促進法,賦予家庭教育應有的法律地位是確保家庭教育重要地位,促進教育體系整體協調發展的迫切需要,立法時機已經成熟。
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能夠扭轉當前不合理、不均衡的醫療資源配置格局,有利於有效盤活存量,激發各級衛生機構的活力和潛力,對於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具有關鍵意義。
關於促進和保障農民工提升技能改善生活的建議”,建議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多渠道對入職農民工群體開展大規模的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民工的自我發展能力。
以崔久秀工作的良種繁育場為例,農場內50余戶住家去年全部接通天然氣和自來水,居民住房完成屋頂“平改坡”工程。農場還翻修了柏油路,人居環境整治、農村電網改造等項目業已完成。
全國人大代表周忠蓮説,著力破解規劃問題、用地問題、人才問題等發展中的要素制約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産業興旺是重點、美麗經濟是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宋慶禮認為,要讓更多山區的幹部群眾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發展綠色産業,不斷釋放“綠色紅利”,讓更多老百姓享受綠水青山的福利。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其獨特的科學理論和診療方法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對世界文明進步産生了積極影響。中醫藥學所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應當成為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要把“六保”作為“六穩”工作的著力點,要穩定物價,關注基本民生,保障充分就業,保障經濟平穩運作。
要家校聯合,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關懷。要發揮好校外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嘗試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服務。要加強對教師的全員培訓,採用網路授課、定期講座等方式,從不同角度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韋韜建議,加快推進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建設,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
全國政協委員王翠坤建議各行業、各部門聯合,自上而下打破“資訊孤島”,形成多行業數據互聯互通的數字城市底座,讓數據發揮其作為生産要素的重要作用,再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優勢,輔助科學決策,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現在基層農技人員老化,年輕人很少,農村要留得住人才,才能發展得好。她建議,進一步穩定、規範基層農村産業發展,逐步提升産業中的科學技術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