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周松勃:當好“聽診器”和“傳話筒”

發佈時間: 2020-05-27 11:22:45 | 來源: 中國人大網 | 作者: 中國人大網 | 責任編輯: 鄭亮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周松勃

1月17日,在河北省涿州市刁窩鎮,新建的涿州范陽醫院整潔寬敞,一樓病房已經住滿了患者。“環境更好了,設備更全了,我們看病更方便了!”來自周邊鄉村的患者都讚不絕口。

幾天前,由全國人大代表、涿州市鄉村醫生周松勃籌建的涿州范陽醫院正式啟動運營。他也將原位於刁四村的衛生所整體搬遷至此,床位由25張增至230張,面積由600多平方米增至近4000平方米,可滿足周邊數萬名群眾的醫療服務和衛生保健需求。

在刁窩鎮一帶,周松勃被鄉親們譽為身邊的“12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24小時應診,夜裏只要有鄉親敲門或者打電話,他抬腿就走。因為晚上經常被叫醒,這些年他養成了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的習慣。

鄉村行醫32年,周松勃親眼見證了很多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例子。因為不忍心看著鄉親們缺錢看不起病,所以在他的診所,允許患者賒賬,甚至免收醫藥費。

如何才能破解鄉親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無數個夜晚,周松勃常常為此失眠。

“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周松勃説,近年來,政府部門在鄉村的就醫環境、設備上進行了大量投入,醫療硬體提升明顯,但一個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還是難以破解:很多年輕醫生,尤其是有診斷經驗、高水準的全科醫生不願意到基層來。“這與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醫療服務需求很不相稱。”

帶著鄉親們的殷殷期盼,經過認真調研,2019年3月,周松勃將“醫療資源下沉,推進分級診療”的建議帶到了全國人代會上,引發眾多與會代表的共鳴。

周松勃認為,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能夠扭轉當前不合理、不均衡的醫療資源配置格局,有利於有效盤活存量,激發各級衛生機構的活力和潛力,對於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具有關鍵意義。

“而推動醫療資源向基層傾斜,讓更多全科醫生到基層醫院坐診,既可以緩解大醫院人滿為患的壓力,又能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建設,方便百姓就近就醫。”周松勃説。

“不光要提建議,還要自己去實踐中檢驗。”2019年10月,周松勃投入數十年的積蓄,籌建涿州范陽醫院。僅3個月時間,這座規範化、標準化的一級綜合醫院就建成投入使用。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周松勃在新建醫院設置了核磁、CT、DR等高精醫療器械,還新設立了疼痛、內分泌、中醫等十余個細分科室。

不過,新醫院雖然硬體配齊了,但醫生護士仍然缺員,好在周松勃已經有了解決方案。他説,分級診療的關鍵是人才培養。他專門將新建醫院的一間大廳設為醫院培訓室,定期邀請市級三甲醫院的名專家名醫生來醫院坐診、講課,自己帶頭學習,讓范陽醫院的全體醫護人員不斷更新、升級醫療水準。

此外,周松勃還期望“醫師多點執業”在范陽醫院逐步落地,讓成熟的高水準醫生來到基層,直接為百姓服務。

“當好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在基層的‘聽診器’,當好百姓的‘傳話筒’。”周松勃常把這句話挂在嘴上。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他在工作之餘,調研了京津冀三地17個縣、90多個村,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農家小院,傾聽老百姓的心聲。

“現在農村留守老人多,失能、半失能老人佔有很大比例。”周松勃説,基層醫養結合機構數量少、基礎設施差,從業人員專業性差、待遇低;而民辦的醫療養老機構因為收費標準高,讓沒有多少經濟來源的農村老人望而卻步。

“今年的人代會,我想把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建設的建議提上去,醫養結合能夠解決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的照護、護理、康復、臨終關懷等一系列問題。”周松勃已經做好了準備。

聲明:中國網圖片庫()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中國網圖片庫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諮詢電話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