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圖 片>

“成都大運故事”將從這裡傳向世界

2024-08-09 19:06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7月13日上午

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內

一座特別的建築開門迎接特別的客人

特別的建築是成都大運會主媒體中心

凸顯中國傳統書院文化特色

展現獨特的建築之美

特別的客人

是將從全球各地陸續來到成都的媒體記者

他們將向世界講述精彩的

“成都大運故事”

7月13日,成都大運會主媒體中心(簡稱“主媒體中心”)開啟試運作。主媒體中心試運作後,每日運作時間為8時至22時。7月25日,主媒體中心將進入24小時全天候運作。在會前及整個成都大運會期間,這裡將持續運作30天,成為運作時間最長的非競賽場館。

主媒體中心有哪些特色功能?

全球記者在這裡怎樣工作?

賽時這裡是媒體工作的主陣地

賽後這裡又將如何利用?

記者進行了現場探訪

並專訪了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

成都大運會主媒體中心

總設計師劉藝


現場探訪

從外觀上看

成都大運會主媒體中心

是一個整體呈四方形的建築

兩個巨型四方形上下堆疊

搭配滿墻的落地窗和露天花園

科技感十足、生態氛圍拉滿

主媒體中心有哪些“內涵”?

一起來看看

便捷

媒體工作間可看所有實時賽況

“成都大運會期間,這塊大屏將分屏顯示,各個賽場實時賽況都能看到。”走進媒體工作間,主媒體中心攝影工作間主管彭瑞指著一塊LED大屏告訴記者。

媒體工作間共有兩塊大屏和多臺電視機進行比賽直播,設有196個文字記者工位和144個攝影記者工位,每個工位上,都有多音頻通道面板。記者通過連接工位上的音頻,可根據自身需求聽取選定“分畫面”的音頻資訊。彭瑞舉例説,比如有的記者關注籃球比賽,通過音頻鎖定籃球頻道,就可實現“音畫”同步。同時,媒體記者可以快速登錄網上新聞中心,進行文字、圖片、視頻處理。“媒體工作間硬體設施對標北京冬奧會,媒體記者可在這裡進行辦公、競賽資訊查詢、儲物櫃租用、資料列印等,還提供每日天氣、賽程、新聞發佈會等必要資訊,方便媒體記者工作、出行。”

服務還體現在為媒體記者配備的裝備上。主媒體中心為每位媒體記者配備了媒體包,裝有《媒體指南》、雨傘、帽子、筆電、徽章、隨身碟、明信片等物品。川觀新聞記者現場穿上了一款攝影背心,前後左右共有11個大大小小的口袋,稍大的口袋專門做了加絨處理,“如果有攝影記者把鏡頭揣到口袋裏,可以起到保護作用。”主媒體中心媒體服務專員陳澤睿介紹説。

主媒體中心由主新聞中心(MPC)和國際廣播中心(IBC)組合而成,其中1-3樓為主新聞中心,4-5樓為國際廣播中心。主新聞中心主要包含媒體工作間、新聞發佈廳、媒體採訪間等區域。國際廣播中心是成都大運會廣播電視公用信號匯集、製作、分發的場所,向超過20家海外持權轉播商及35家境內持權轉播商提供轉播服務,成都大運會開閉幕式及各比賽項目的電視公用信號也將從這裡向全球分發。

↑融媒體製作中心

在主新聞中心,還設置有醫療站、閱讀角、成都大運會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郵局、自助銀行區等配套服務區。

每晚可近距離體驗巴蜀非遺文化

主媒體中心場館建築外立面很特別,竹片形狀的鋁板幕墻盡顯“竹簡木牘”文化之美;內部合院空間、架空院落、天空陽臺等場景設計,營造出典雅的東方意境。

在二樓平臺的文化活動區,一把直徑超過2米的瀘州油紙傘吸引了川觀新聞記者的注意。作為國家級非遺,瀘州油紙傘起源於明末清初年間,技藝傳承至今,有“中國油紙傘的活化石”和“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等美譽。

眼前的這把瀘州油紙傘還有“特殊使命”。“我們把它稱為許願傘。”主媒體中心文化活動專員鐘紅均介紹,各國媒體記者可在“許願卡”上寫下心願,懸挂在油紙傘下。成都大運會閉幕後,“許願傘”作為藏品,將被成都大運會博物館收藏。

文化活動區以川西茶館特色打造,其中非遺文化展示區有蜀錦蜀繡、瓷胎竹編等展示,文化互動區有糖畫製作、中醫藥文化展示等。每天晚上,這裡還將舉行川劇變臉、四川竹琴、功夫茶等表演。

同樣位於二樓的媒體餐廳,分為3個餐區,共350余個餐位,為全球媒體記者提供中餐、西餐等各類餐飲選擇。其中,“川菜二十四味”菜品將“每天不重樣、七天一迴圈”,別具巴蜀特色的美食,將讓全球記者感受不一樣的大運風味。

休閒互動區,是媒體記者工作之餘的休閒好去處。VR騎行場景可以沉浸式體驗天府綠道騎行的樂趣,VR跑步、VR划船、VR乒乓球等場景可讓媒體記者在健身時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

在主媒體中心六樓的媒體酒吧,設有攝影攝像平臺,記者在平臺上向北遠眺,開幕式場館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及火炬塔盡收眼底,這裡將是媒體記者閒暇放鬆的另一處場所。

簡約

新聞發佈廳座椅來自北京冬奧會

主媒體中心將“變身”東安湖圖書館

主媒體中心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湖岸南路100號,北鄰東安湖,國際大體聯新聞委員會辦公室設立於此。

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宣傳部(開閉幕式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媒體記者的“大本營”、新聞資訊的“總樞紐”,主媒體中心為媒體記者提供賽事報道所需的辦公、語言、交通、餐飲、技術、商業配套等各類設施與服務。

遵照“簡約、安全、精彩”辦賽要求,主媒體中心將主新聞中心和國際廣播中心合二為一。“這在國際體育賽事中極為罕見。”上述負責人説,此舉優化了“兩中心”的佈局,節約空間的同時,將極大減少賽時場館的運作成本和能源消耗,“比如餐飲區、休閒互動區、文化活動區、綜合商業區等區域,‘兩中心’都是共用的,最大限度實現了設施服務和資源共用。”

在一樓的主媒體中心新聞發佈廳,會場內的320把雪花椅全部來自“千里之外”。“我們遵循‘綠色、節儉、必須’辦賽原則,這些座椅都是從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租賃過來的。”主媒體中心新聞發佈廳工作人員鄧飛説,新聞發佈廳分為熊貓廳和銀杏廳,均配有同聲傳譯間,提供語言同傳服務,將舉行每日例行新聞發佈會、競賽相關發佈會、媒體吹風會等,和座椅一同租賃的還有兩個新聞發佈廳的鋁合金燈光架。

簡約、節儉,重在場館賽後的可持續利用。“主媒體中心從規劃設計開始,就考慮到賽後用途。成都大運會閉幕後,這裡將‘變身’為東安湖圖書館,服務廣大市民。”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宣傳部(開閉幕式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其中,主媒體中心的書籍也將留在今後的圖書館裏。

設計師揭秘

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

成都大運會主媒體中心

總設計師劉藝告訴記者

秉承著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

成都大運會主媒體中心在設計上

兼顧了賽時、賽後的利用

整體上,在設計中找準主媒體中心與圖書館共同特性,找到空間的可變性、靈活性,在滿足主媒體中心記者工作、餐食、採訪等功能的同時;從遠期考慮,通過對圖書館閱覽區、沙龍區域等區域的合理布設,實現主媒體中心的完美轉身。

賽時

是遠眺主場館的“大運之窗”

“一個建築需兼顧賽時、賽後的利用,這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挑戰。”據劉藝介紹,成都大運會主媒體中心承擔著賽時宣傳的重要作用,賽後如何將它完美利用起來,他與團隊人員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最終從成都市文化服務的角度考量,將此處在賽後定為了圖書館。

“無論是主媒體中心,還是圖書館,它們的共同點是,都需要較大的開敞空間。”劉藝説。

成都大運會主媒體中心坐落于東安湖公園南側,北鄰東安湖,與成都大運會主體育場隔湖相望。主媒體中心佔據了遠眺主體育場的最佳視廊,有一覽東安湖公園和成都大運會一場三館的絕佳視野。

就建築本身而言,中部的巨柱筒體,往外伸出長達12米的大桁架出挑,搭配懸挂吊柱的結構體系,形成了主演播空間9米高,26米深的無柱空間,構成了媒體中心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外部形體,在建築內部形成一個東安湖公園為背景的全景演播室,展現公園城市的宜居環境全景演播室。

“所以在設計上,主媒體中心的2樓設計為主演播廳,其立面採用通透的玻璃幕墻,透過玻璃,越過湖面可遠眺成都大運會主場館,這為演播室提供了極佳的視覺效果。”劉藝告訴記者,在2樓演播室,按照設計預想,可搭建一個眼睛造型演播區,這裡便可稱之為“大運之眼”,寓意時刻關注成都大運會;同時這裡也可稱之為“大運之窗”,寓意這裡是展現成都大運會的主陣地。

從整體定位來看,賽時將IBC廣播中心設置於4、5層,享有大空間及良好的視線通廊。將MPC新聞中心設置於1~3層,利用架空空間豐富新聞記者建築體驗。

賽後

是浮在東安湖上的“漂浮書院”

據劉藝介紹,成都大運會主媒體中心的設計理念,由傳統的書院文化作為出發點,以傳統的合院空間作為載體,用現代建築語言營造“東安書院”的東方意境。

在建築空間處理上,建築首層做覆土坡面處理,設置臺階踏步及草坡,將城市綠地延伸入建築二層的架空院落。院落以“東安書院”為視覺焦點,繼承傳統比例尺度的建築體量與豎向格柵圍合形成充滿傳統韻味的院落空間。這個“書院”將成為各項賽事活動的承載場地,同時也作為市民公共活動的城市客廳。

“作為圖書館,未來1樓將作為圖書館的辦公室、教室等功能性空間,2樓以上將成為閱覽空間,其中全景演播室賽後將成為無柱開架閱覽區。”劉藝表示,圖書館與媒體中心對於空間的需求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故此為賽時、賽後的空間轉化中提供了更多便利。

除此之外,主媒體中心採用綠化延伸、“東安書院”及全景演播室這樣的立體分層設計,從視覺上來看,仿佛一座漂浮在東安湖上的“漂浮書院”,帶給人獨特的閒適體驗。

“不僅是‘漂浮書院’,整個建築採用架空的方形建築造型,在夜晚它更像一個發光的燈籠,呈現出白天、夜晚兩種不同的視覺效果。”劉藝説,圓形的大運場館與方形的圖書館,有方有圓,方圓之間各有天地,實現兩館的互相映襯。

【責任編輯:趙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