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設施、燦爛的文化、貼心的服務……成都大運會背後的底蘊
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以下簡稱“成都大運會”)于8月8日閉幕,在比賽的十多天內,來自全世界的參賽者和觀眾通過比賽認識了成都。
國際大體聯夏季大運會主任趙晶認為成都大運會帶給她最深的感受是“底蘊”,“成都開始申辦大運會的時候,我們問成都市已經有這麼多場館了,你們還要再建新館嗎?因為我們不希望造成浪費,成都當時的官員是這樣回答的,他説我們的場館不管有沒有大運會都會蓋,因為這是我們城市發展的戰略,我們希望成都市民可以在家門口有豐富的體育文化生活。所以這次大運會,不管是場館建設還是賽事服務,不管是促進友誼還是文化傳播,都顯示出成都這座城市的底蘊。”
場館設施凸顯發展底蘊
最近幾天的成都可謂是熱鬧非凡,除了正在進行激烈比賽的體育場和匯聚各國運動員的大運村,整個城市沉浸在成都大運會的濃厚氛圍中。
許多參賽運動員都表示本次成都大運會的場館和城市設施都非常棒,新建的東安湖體育公園,包括“一場三館”,其中體育場的標準為甲級體育場,綜合體育館、游泳跳水館以及小球館也都是高標準打造,設計契合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項目總設計師蔣玉輝表示,在設計場館時並沒有對東安湖原有的自然環境進行大改造,希望傳達人們在體育場與大自然對話的理念。他解釋,在尋找了很多象徵川蜀文化的標誌後,最終確定了太陽神鳥作為東安湖體育場的圖案。“太陽神鳥是古蜀文明的一種體現,成都大大小小的建築和雕塑上都有太陽神鳥的標誌,已經成為城市烙印和精神圖騰了。”
成都大運會執委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曹雪峰表示除了巴蜀文化, 從交通工具到場館設施,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始終貫穿大運會。大運會期間,為了方便運動員、裁判、媒體等人員出行,準備了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100余臺新能源小車統一調配,保障交通。“成都大運會總共有49個場館,其中新建的只有13個,其餘36個均為改造場館,這本身就體現了可持續利用的理念。"曹雪峰説:“在大運會的籌辦工作中,大運場館能賽盡賽、能開盡開。僅在2022年就面向社會免費或者低收費開放近8萬小時,服務市民群眾超過509萬人次,舉辦各級各類賽事730余項。大運村閉村以後,將立即進行‘村轉校’工作,預計9月底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同時,在籌備過程中也促進了成都城市美化、交通道路優化等,讓成都的環境得到明顯的改善。未來我們的場館不僅能辦賽,還能健身,不僅惠民,還是生活風尚的一部分,是我們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築。”
“大運會給成都這座城市帶來的變化,不僅是建設,更多的是體育的精神和運動的氛圍。”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執行副主席鮮榮生介紹道,近年來,成都先後成功申辦了2024年湯尤杯、2025年世運會等國際頂級的體育賽事,成功舉辦了2022年世乒賽、2022年全國體操冠軍賽、2023年中國成都·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賽等賽事。
大街小巷展示文化底蘊
作為成都大運會運動員入住成都的第一站,大運村堪稱“濃縮城市”,除了住宿外,還有食堂、市集、無人駕駛接駁車、健身房、文化體驗中心……光是食堂就提供5大菜係,700多種菜品。大運村也成為運動員“樂不思蜀”的起點,他們會去學説中文和做中餐,會去互動體驗中心玩玩皮影戲、剪紙,會去特色文化市集看變臉等表演。
除此之外,成都還貼心地為運動員們準備了文旅體驗項目,可以到成都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青城山等地參觀遊玩,也可以自行外出,感受最地道的成都。於是,成都的大街小巷裏,可以看到運動員們在串串店喝啤酒划拳、在燒烤店裏K歌、和大爺大媽跳廣場舞,甚至有運動員體驗了拔火罐。“想看花花”成了參賽者們接受採訪時説得最多的話,網友調侃,這些運動員們是來旅遊,順便比個賽。
除了推出精品體驗線路,成都各地還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有熱度、可持續的歌、舞、劇、展等活動,既提高市民群眾參與度,也加深了外國運動員對這座城市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包括2023成都雙年展,在成都24個平行展裏,全城展出20多個國家和地區青年藝術家的作品;舞劇《大熊貓》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國際藝術審美觀念,回饋中外嘉賓對大熊貓的關心和熱愛等。
“成都大運會兼顧全球大學生體育競技和文化交流兩大使命。”國際大體聯秘書長艾瑞克·森超認為成都大運會的氛圍非常好,“這裡所做的一切真是太棒了。對參加大運會的學生來説,體育是他們職業生涯的一部分,他們可能還要參加歐洲錦標賽、亞洲錦標賽、世界錦標賽等。大運會也是這些比賽之一,但同樣重要的是文化的交流。我看到參賽運動員走在街上,與市民交流,與當地人合影等等。與大運村裏其他國家的人們交流,他們一起吃飯,一起喝咖啡。這就是一個真正的學生聚會,他們有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來享受和分享他們在中國的文化交流。”
貼心服務體現專業底蘊
來自全球113個國家和地區的6500多名運動員在成都大運會的賽場上開展了18個大項、269個小項的激烈角逐,運動員颯爽的英姿、矯健的身影給世界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各國運動員和團隊們也感受到了成都大運會的熱情,“這裡的場館太棒了,觀眾們也一直在為我們加油。”以44秒79打破賽會紀錄,獲得男子400米金牌的葡萄牙選手AGOSTINHO COELHO Joao ricardo賽後採訪時説觀眾非常熱情。巴西游泳運動員GOMES CELIDONIO Fernanda是第一次來到中國,此次中國之行讓她深深愛上了這個國家。她非常感謝志願者,“從走出機場的那一刻就有志願者熱情地迎接我們,一切已提前準備好,整個活動的組織非常有序。志願者還會用葡萄牙語和我溝通,讓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我很喜歡這裡,我喜歡每一個人臉上的笑容,這種發自內心的笑容,非常真誠。”利比亞代表團的領隊塔裏克·阿沙德表示整個比賽過程推進得非常順利,“這離不開大運村貼心的提前部署,志願者會給我發資訊,提醒我一些會議或活動的時間和地點等資訊,這些幫助使得我在成都大運會期間的工作變得更便捷。每一處用心的細節背後,我都能感受到所花的時間和精力。”
除了志願者,每個崗位的工作人員都在為比賽貢獻自己的力量,“説實話,在比賽期間,我的緊張程度一點也不比場上的運動員低。我們醫療防疫組的服務對象並不局限于排球場內的運動員,還包括場館範圍內其他運動員,以及教練、技術官員、觀眾、媒體、志願者、安保人員等各類人員。”西南交通大學排球場館中心醫療防疫組經理李巧蘭每天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工作。成都大運會乒乓球比賽正式開賽後,成都大運會乒乓球項目場地管理人員張文華每天早上6點多就到達場地,把正式比賽場地和熱身場地的每一張球臺都檢查一遍,並規範擋板擺放的位置。自負責成都大運會乒乓球比賽場地保障工作以來,張文華已經很久沒有回家了。“雖然日常工作瑣細,但我沉浸其中,樂在其中。”張文華説。
志願者和工作人員們分散在競賽場館、大運村、主媒體中心、開閉幕式、技術官員駐地、機場、車站等地,全力保障賽事進程有序推進。“除了辛苦的志願者和工作人員,為了本次大運會各項工作都順利開展,我們在交通、餐飲、資訊服務等方面作了充足的準備,開發了‘大運通’App為參賽選手、媒體、各國代表團等提供場館資訊、比賽資訊、交通資訊等資訊服務,還提供了酒店預訂、接送機、旅遊體驗等服務。”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保障部專職副部長尹建説。尹建表示成都大運會在賽事保障服務上有多個亮點,除了在成都各處活躍的志願者“小青椒”受到了大家的好評外,餐飲服務的創新也得到了認可。“在大運村我們首創賽事智慧餐飲平臺,實現了餐飲訂餐、刷卡就餐、流量引導等功能,而運動員在場館的餐飲服務上,我們研究其他賽事場館餐飲保障的時候,發現很多餐包在場館被丟棄,和我們節儉辦賽的理念不一致,同時餐包進餐感受也不佳,如果打開沒有及時吃,還會因為天氣帶來安全隱患,而往場館配送熱餐,也存在安全隱患。最後經過評估,我們在賽場提供給運動員和媒體茶點,並有專門針對運動員的加強版茶點,這樣既滿足運動員在場館的能量補給需要,又避免了浪費。運動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根據他對能量的需求自主選擇,同時還減少食品安全隱患風險。國際大體聯布萊恩卡萊爾先生專門評價我們這種茶點保障的方式是一次創新,可以給未來的國際綜合賽事提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