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蒼溪:國際農發基金項目助力特色産業高品質發展
自國際農發基金項目啟動以來,蒼溪縣創新“三三四”工作思路,高標準高品質高效益實施好國際農發基金項目,為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蒼溪縣國際農發基金項目涉及陵江鎮、亭子鎮、東青鎮、文昌鎮、雲峰鎮和龍王鎮6個鄉鎮13個村,規劃建設渠係42.16千米,機電排灌站3座,改建山坪塘20.03萬立方米,新建蓄水池1.79萬立方米,硬化村舍和田間道路70.83千米。建設氣候智慧型生産基地224.36公頃。項目估算總投資13854.9萬元,涉及農戶7328戶,人口22793人,其中建檔立卡脫貧戶945戶,貧困人口2904人。
培訓現場
“三個結合”明方向 規劃引領促發展
“之前,合作社産業園基礎薄弱、技術落後、管理成本高,我們的柑橘不好種,也不好銷售。”月山鄉琳山村蒼溪縣順源柑橘種植專業合作社陳燕表示,合作社的改變,得益於國際農發基金貸款優勢特色産業發展示範項目的實施。
2022年,國際農發基金項目落地在蒼溪縣順源柑橘種植專業合作社,歷經前中後期的規劃、實施、評估等流程,項目在 2024年順利竣工。三年來,國際農發基金官員、中國代表處代表、技術專家和國家、省、市項目辦領導,心繫月山、情注琳山,找對策、定規劃、抓建設……為項目的順利立項和實施,付出了心血。
近年來,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貸款項目在規劃實施的過程中,堅持與群眾意願相結合、堅持與新型主體相結合、堅持與産業發展相結合。圍繞項目區需要扶持的專業合作社,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和項目管理要求進行規劃和建設,突出知識管理、品牌創建、聯農帶農,真正實現項目資金效益最大化。同時,堅持“項目圍繞産業轉,基礎圍繞項目建”,因地制宜,科學佈局田網、渠網、路網、林網、物聯網建設,為當地産業發展“添磚加瓦”。
琳山村順源柑橘專業合作社柑橘産業園
“三個強化”抓落實 精細管理保成效
“我們項目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明確責任分工,壓實工作責任,實行目標倒逼管理責任制,項目管理人員長期駐守項目區,嚴把工程品質。”蒼溪縣國際農發基金項目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推進項目科學實施,主要通過“三個強化”來帶動。
強化組織領導,有力有序推動工作紮實開展,確保項目穩步推進。其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強化全域監管,堅決杜絕違規違紀行為發生,確保了工程品質和進度。
工作推進會
“我們作為項目實施主體責任單位,積極履行自身職責,從項目規劃、合同簽訂、過程驗收、跟蹤審計,全面落實工程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合同制‘四制’管理。嚴格執行資金專戶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把工程資金撥付嚴格與工程品質掛鉤。”蒼溪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了縣農業農村局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外,監理單位按月報告施工進度和品質,縣項目辦實行定期不定期開展項目檢查。合作社資金申報嚴格與完成績效階段驗收掛鉤,嚴格落實工程驗收、審計、監督制度,確保項目資金安全運作。
最後,通過強化督查考核,確保了項目順利推進。縣項目辦將督查考核作為項目實施的“風向標”和“指揮棒”,對項目實施進度、工程品質等重點工作做到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對督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採取現場整改、發函督辦等措施,督促限時整改。創新將國際農發項目統一納入全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考核重要內容,統一組織年度考核。
“四輪驅動”增效益 業升級惠民生
盛夏時節,在蒼溪縣雲峰鎮青鹽村雪梨産業園,漫山遍野的梨樹望不到邊。園區內,一條條整潔的水泥路從碩果纍纍的坡地間穿插而過,不時可見運輸梨子的車輛穿行其間。“産業園基礎設施的改善得益於國際農發基金項目的實施。”梨樹下,村黨支部書記剛富感慨道。
雲峰鎮青鹽村雪梨産業園
目前,全縣國際農發項目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已全部完成,項目共完成襯砌田間排灌渠係41.86公里,改建機電排灌站3座,改建山坪塘20.64萬立方米,新建蓄水池1.92萬立方米,硬化田間道路71.12公里,已完成224.36公頃氣候智慧型生産基地建設任務。項目區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節水灌溉率、農業生産機械化率、田間作業道通達率顯著提高。
除了基礎設施的改善,近年來,通過國際農發基金項目的實施,項目區的“産業帶動、利益聯動、管理撬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項目區已建成“萬畝糧經複合示範帶、萬畝高標準糧油産業示範帶、萬畝獼猴桃産業示範帶,以及肉牛羊生態養殖示範帶”各1個;發展種植紅心獼猴桃2.5萬畝、蒼溪梨2.6萬畝、柑橘等小水果1.2萬畝、中藥材0.7萬畝、發展規模養殖場89個。
同時,項目幫助19個合作社建成優質特色産業基地0.8萬畝,建成保鮮庫8座和分揀中心6處,購置農機設備100余臺套,完成綠色食品認證8個,改善了合作社産銷條件,提升了合作社管理技術能力,幫助合作社406戶脫貧戶穩定增收,實現項目區群眾每人平均收入增加8%以上。
不只是提升“硬體設施”,國際農發基金項目還注重知識培訓,旨在引導農民遵紀守法、提高修養、崇尚科學技術,使之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業人才,為推進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業産業化進程,提高合作社管理能力,增加農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援和人才保障。截至目前,已完成項目區農民培訓50000余人次,項目區農民整體素質得到提升,撬動了農業農村的發展,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供稿方:蒼溪縣融媒體中心 張俊 王心羽)